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答题卡上。3.请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B.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D.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先秦儒学不能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即由于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而不受统治者的重视,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先秦儒学并非复辟西周贵族政治,选项A自身就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道德水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先秦儒学有自己的主张,主张仁、仁政,并非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朱熹曾解释过“存天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2-也,三要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据此可知A.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B.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C.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正常的欲望D.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朱熹对“存灭理,灭人欲”的解释,饮食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朱熹肯定了人的正常欲望;而李贽的言论同样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故C正确;从材料来看,李贽和朱熹都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故A项描述与题意相反,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李贽思想的背景,故B错误;从材料来看,朱熹肯定了人的正常欲望,除此以外的欲望要抑制;而李贽肯定人的私欲,但不能反映李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故D错误。3.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最深。”反映了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受某位儒学思想家的影响,结合知识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民共治的思想对近代民主启蒙思想影响深远,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3-4.下表为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有关言论。据表可知,这些思想家顾炎武“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王夫之“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唐甄“天子之尊,非天帝之大神也。皆人也”“世无君矣,岂有臣乎”A.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弊端B.描绘了民主政治的蓝图C.对传统封建政治做了反思D.主张限制君权扩大相权【答案】C【解析】三位思想家都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对传统封建政治的反思,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剖析君主专制的弊端,更没有描绘民主政治的蓝图,故AB错误;主张限制君权扩大相权的是黄宗羲,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点睛:排除法是历史选择题的万能解题法,解题时要注意“排除三原则”:不符合史实的选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的选项;符合材料但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的选项。本题中的AB不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5.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众目睽睽之下能够遵守法律,但是不在众目睽睽之下却又随本性驱动行事,而不再自觉的遵守法律,这是因为道德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所造成的,其实也就是变相的抨击智者学派们片面的强调人性而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其他几个选项是不能完整体现材料的主旨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名师点睛】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是意在考查智者学派的缺点——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往往会造成私欲的泛滥、人欲的横行,这样必然也就会出现“道德”的问题,不过本题的其他几个选项的干扰性不大。6.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否定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赋予了德意志民众自由精神D.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马丁•路德强调灵魂得救要靠虔诚的信仰,不需要外在的做功或赎罪券,其实质是抛弃外在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即赋予了德意志民众自由精神,故C正确;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是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直接目的,不符合“本质”的限定,故A错误;BD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不是“本质”,故BD错误。7.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5-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爱情佳话、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这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故A错误;宋代话本并未动摇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故B错误;当时文学作品并未真实再现北宋城市生活,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爱情佳话、声色和娱乐”,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8.明代中后期,很多图书均采用注释和注音式的编写,便于理解。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半醉也”的注释;《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辜音孤”的注释。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C.科举改革影响了图书出版D.商业发展冲击了文化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图书用注释或注音的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这是方便文化的传播,让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能够理解图书的内容,体现了文化发展日益,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时代转型的特征,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科举制的作用,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商业发展对文化的冲击,看不出商业发展的影响,故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材料“很多图书均采用注释和注音式的编写,便于理解”可知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9.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被形象地称作中国“天眼”,人们寄希望于这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解开宇宙起源之谜。17世纪初,人类在探索天体宇宙奥秘中取得-6-的突破性成果是A.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B.牛顿建立近代力学体系C.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答案】A【解析】17世纪初,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探索天体宇宙奥秘,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故A正确;18世纪牛顿建立近代力学体系,故B错误;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故C错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也不是在17世纪,故D错误。故选A。10.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曾说:“物理学已经无所作为,往后无非在已知规律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而已。”下列能够证明这一说法错误的是A.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B.电力的广泛应用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D.相对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的生卒年代可以知道,他肯定的物理学成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认为这一成就已经达到了物理学研究的顶峰,而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使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所以相对论证明了基尔霍夫的观点是错误的,故D正确A错误;BC是物理学成就在技术领域的运用,与题意不符,故B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使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11.康有为虚构首倡“改制”的孔子,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他这样做的目的是-7-A.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张B.继承孔子的“改制”事业C.借助传统文化解释变法理论D.借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孔子的权威为维新变法服务,同时也有减少变法阻力,故D项正确,AB项错误;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故C项错误。12.“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A.坚持“中体西用”B.主张维新变法C.提倡民主和科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依据材料可知,“他们”的探索重点不是在政治层面上,而是从思想文化心理的角度思考民主制度在中国并未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从思想层面上学习西方,改造中国人民精神文化的是新文化运动,因此“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故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坚持“中体西用”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他们并不主张建立民主政治,也不主张从思想上改造中国民众,不符合题意;B选项错误,主张维新变法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张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还停留在向西方学习的政治层面上,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他们”要求建立“西洋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并不宣传马克思主义。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13.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到1978年,青壮年文-8-盲率已经下降到18.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A.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C.“希望工程”的推动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答案】B【解析】我国初步形成国民教育体系是1965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8.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主要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推动,B正确;A是20世纪90年代;C是支持西部教育方式;D是1995年提出。14.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文件《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了高等学校新的招生政策: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这是我国当时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需要C.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D.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是对高等学校新的招生政策的改革,要求“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是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招生政策的拨乱反正,是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故D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在1995年,扩大办学自主权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故排除BCD项。15.孙中山在谈及同盟会革命任务时,指出:“政治之害,如政府之压制,官吏之贪婪,差役之勒索,刑罚之残酷,抽捐之横暴,辫发之屈辱,与满洲势力同时斩绝。”此语说明A.政治革命以民族革命为前提B.革命首要任务是结束专
本文标题: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