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中图版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完成1~2题。1.下列地区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A.青藏高原B.南海诸岛C.华北平原D.横断山脉2.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是()A.计划生育B.提升城市化水平C.节约水源D.开发新能源解析:1.B2.D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故四个选项中南海诸岛受到的影响最显著。第2题,开发新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了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下图为地质时期全球平均温度及降水特点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23.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生代以干旱为主B.第四纪冰川面积比现在小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D.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4.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全球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变化,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变B.热量条件改善,全球生物多样性增加C.全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D.极端天气减少,流行疫病减少解析:3.D4.C第3题,图中显示新生代全球气候以湿润为主,A错;第四纪气候较寒冷,属于大冰期,冰川覆盖面积应该比现在大,B错;整个地质时期,寒冷期偏短,温暖期偏长,C错;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D正确。第4题,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在变暖的过程中,地球上可能会发生更多的极端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如持续性干旱、热浪、大暴雨等。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读图,完成5~7题。5.图中甲、乙两时间段,气温变化率()3A.甲大于乙B.甲小于乙C.甲等于乙D.不能判断6.导致地质时期全球气温反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毁林开荒②太阳活动③燃烧化石燃料④火山喷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气候变暖对冻土开始出现界线的变动表述,正确的是()A.向北移B.向南移C.山区上移D.山区下移解析:5.B6.D7.C第5题,结合图示可知,甲、乙两时间段虽然气温变幅差别不大,但甲时间段用时明显较长,所以气温变化率甲小于乙。第6题,结合材料信息知,地质时期气温变化的原因在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第7题,气候变暖将使冻土界线在水平方向向高纬度移动,垂直方向向山区上方移动。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完成8~9题。8.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9月份出现的原因是()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渐长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C.秋季北极地区多阴天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慢9.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有()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③利用太阳能发电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解析:8.B9.D第8题,冰川面积最小,表明此时北冰洋地区气温最高,6月22日前后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但不是气温最高,北冰洋最高气温推迟到9月份,是因为北极地区大部分为海洋,海洋的热容量大,接受太阳辐射增温慢。第9题,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地区冰川面积变小,而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化石能源使用,排放出二氧化碳增多,使温室效应增强。因而措施要围绕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进行,4五种做法中只有改进农业灌溉技术与该问题没有关系。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33年期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10.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有()A.全球气候变暖B.全球气候变冷C.冰川融化减慢D.冰川面积扩大11.分析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解析:10.A11.D第10题,根据“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判断,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地表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陵兰地区纬度高,冰川广布。联系“1980~2012年”可判断,全球气候变暖使格陵兰地区的冰川消融加快,地表冰雪减少,减少了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该地区地表反照率下降。第11题,西伯利亚地区为北半球高纬地区,全球变暖会使该地区气温上升,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全球变暖使北冰洋极冰融化量、陆上融雪量激增,导致海平面上升,西伯利亚地区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二、非选择题12.野象是生活在热带潮湿气候区的动物。据有关资料,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5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曾有野象栖息生存。但现在我国只有云南的南部有少量野象活动。读下面不同历史时期野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1)我国云南南部仍有野象生存,说明当地气候________。(2)商周时期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有野象生存,说明当时该地曾是________景观,而现在属于________气候。(3)历史上野象的不断南迁,与气候的________(变冷或变暖)有关。(4)据近代气候资料研究分析,当前全球气候正向暖型方向发展,你认为全球变暖对野象的生存环境和活动范围有何影响?解析:野象适宜高温多雨的生存环境,其活动范围的变化,反映了气候的变化。答案:(1)高温多雨(2)热带温带季风(3)变冷(4)会使野象的活动范围扩大,但气温升高会使蒸发加剧,也有可能导致野象的生存环境恶化,使其活动范围缩小。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树木年轮(简称树轮,如图1所示)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而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春夏季节,树木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秋冬季节,树木材质紧密,颜色较深,称为晚材。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合称为一个年轮。我国学者利用采自黄河源区冰川雪线高度以下的祁连圆柏树轮资料,重建了该地区河流过去近400年的径流变化。祁连圆柏在0℃以下生长缓慢,该地区气候资料如图2所示。研究表明,祁连圆柏树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1)在分析祁连圆柏树轮时,以前一年10月到当年9月作为一个研究的时间段,而不是从1月到12月,试指出其原因。(2)分析夏季降水减少时,祁连圆柏树轮变窄甚至缺失的原因。6(3)研究发现1657~1695年,祁连圆柏树轮间距持续增大,请推测该时段河流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4)祁连圆柏的寿命一般只有几十年到几百年,但我国学者却建立了该地区4600多年的树轮宽度年表,试指出其研究方法。解析:第(1)题,树木年轮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而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祁连圆柏在0℃以下生长缓慢。所以祁连圆柏树轮以前一年10月到当年9月作为一个研究的时间段的原因是该区域10月下旬温度降到0℃以下;树木生长缓慢,从前一年10月到当年9月正好增加了一个年轮。第(2)题,祁连圆柏树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夏季降水减少时,树木缺少水分;气温较高,导致树木的蒸腾和土壤的蒸发强,该地位于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不足,树木生长受限,故树轮变窄甚至缺失。第(3)题,祁连圆柏树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树轮间距持续增大说明降水增多,从而使河流径流量增大,所以径流量变化趋势增大。第(4)题,根据树木即使死亡,年轮也可保留,可以得出研究方法。按年代先后把活树的年轮序列与其之前地层中的树轮序列相衔接,即可得到很长时间的树轮宽度年表。答案:(1)该区域10月下旬温度降到0℃以下;树木生长缓慢,从前一年10月到当年9月正好增加了一个年轮。(2)该地位于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不足,夏季降水减少,树木缺少水分;气温较高,导致树木的蒸腾和土壤的蒸发强,树木生长受限,导致树轮变窄甚至缺失。(3)径流量变化趋势:增大。理由:该区树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树轮间距持续增大说明降水增多,从而使河流径流量增大。(4)树木即使死亡,年轮也可保留,按年代先后把活树的年轮序列与其之前地层中的树轮序列相衔接,即可得到很长时间的树轮宽度年表。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中图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