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1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请你在做题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4.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II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的答题无效。5.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禁用涂改液,涂改胶条。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快捷的方法是A.人工诱变育种B.基因工程育种C.单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2.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四倍体青蒿培育过程中,可利用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B.转基因抗虫棉培育过程中,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高产青霉菌培育过程中,适当提高X射线剂量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D.在单倍体与多倍体的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B.通常用一种限制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酶处理运载体C.限制酶切割DNA片段产生脱氧核苷酸D.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中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A.运载体的目的是切割目的基因B.质粒是双链环状DNAC.DNA连接酶不具有专一性D.一种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5.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6.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交配繁殖B.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C.一定区域中的所有蛇组成一个种群2D.种群是指同一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7.下列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新了新物种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D.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9.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年份18701900193019601990S基因频率(%)1050655012A.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发生了进化C.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D.基因突变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10.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①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B.②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剧烈变化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1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可引起代谢紊乱B.pH和温度的稳定,为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机体就处于稳态12.下列有关反射弧的结构(如右图)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切断E处,刺激B处,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B.当兴奋传到E点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只能是A到F的方向D.用药物阻断D部位兴奋的传递,刺激E点,可以完成反射活动13.下列关于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只能在神经元之间传递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消耗ATPC.抑制高尔基体的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存在信号形式的转换14.右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3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B.此细胞可分泌生长激素,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A面为正B面为负的电位状态称动作电位,其形成与膜上的②、④等载体有关15.下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依次为A.①③②B.①③③C.③①②D.①①②16.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又称肌无力综合征,患者体内的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结构与突触类似)中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突触间隙的Ca2+内流,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从而使肌肉无法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肌无力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病B.乙酰胆碱的释放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C.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D.Ca2+内流会导致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17.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家兔大量摄入碘盐后会使垂体的分泌显著增强B.口服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骼的发育C.青春期性腺细胞膜上运输性激素的载体蛋白比老年期多D.饲喂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18.生物的生命活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酶,温度,激素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都是与靶细胞膜外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的B.对于一个细胞来讲,酶的种类和数量始终不会发生变化C.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D.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生命活动,但是不会对神经系统有影响19.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认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20.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A.注射抗体治疗疾病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B.靶细胞因抗原增殖而被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吞噬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D.免疫活性物质可由非免疫细胞合成21.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4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T细胞接受刺激后能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受病毒刺激后,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的记忆细胞,能分泌免疫球蛋白22.下列关于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根部“③→④”的运输不需要消耗ATPB.生长素对②处和⑥处的作用相同C.两种现象说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茎D.两种现象均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3.科学家在用向日葵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时发现,向日葵因单侧光照射而弯曲生长时,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下列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A.单侧光照射未引起向日葵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向日葵的向光弯曲生长可能是单侧光引起某种抑制物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生长素对向日葵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其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之一D.结合顶端优势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不会抑制向日葵的生长2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组成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种群特征C.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D.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25.下列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统计样方内和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26.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1981年引入广东地区后因过度繁殖被释放到野外,因其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我国列为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引入该地区没有的天敌来防治福寿螺B.福寿螺引入初期,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福寿螺引入后导致该地区原有物种数量剧增D.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27.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群落演替是一个物种被另一个物种代替的过程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28.某植被严重破坏的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的三个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土壤条件的影响B.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将不存在明显的5分层现象C.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D.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29.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统一整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B.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黑藻、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方面紧密联系30.如图所示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形式,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真核生物中过程①首先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B.图中过程①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它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主要来源C.过程②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可见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31.某昆虫的长翅(B)对残翅(b)、黑体(E)对灰体(e)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环境导致bbE_基因型和B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虫(BBEE)与雌虫(bbee)交配,则F2群体中E的基因频率是A.50%B.60%C.40%D.100%32.关于内环境稳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由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感C.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相等D.毛细血管处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总是平衡的33.根据某人体器官模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该器官是骨骼肌,则甲处氧气浓度高于乙处B.如果该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C.如果该器官为胰腺,则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浓度甲处高于乙处D.如果该器官为肾脏,则口渴时抗利尿激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34.突触抑制包括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导致释放的递质减少,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现象。突触后抑制指的是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前抑制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B.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进一步加强C.突触后抑制过程中,在突触间
本文标题: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