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山西省高等教育振兴第一条:山西高考三十年●高校扩招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今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475万人。●春季高考2000年1月,北京、安徽等省市开始实行春、夏两季高考招生。但从诞生第一天起,春考就被考生用一种怀疑的眼光审视。●高考年龄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非典”高考/提前高考2003年,孩子们戴着口罩走进考场,而且是6月7日,在过去的26年里,高考一直在7月7日开始。[前言]1977年,6月29日至7月15日,教育部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全国高校招生工作座谈会”,对恢复高考,振兴教育进行了半个月的讨论。10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推行的高等学校招生办法被废止,“文化大革命”前行之有效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等一整套办法得以恢复,我国的高考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1977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中专学校招生工作得到恢复,实行全省统一命题,考试工作于年底进行。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历史、地理,理科加考物理、化学。新生于1978年春季入学。1978年,恢复全国统一考试。山西省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同全国一样,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确立了“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以文化考试为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基本原则。高考这一公平竞争的方式,有利于确保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为全社会如公务员、职称、任职资格等考试树立起楷模。为山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选拔出了成千上万人才,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30年来山西的高考招生工作逐步完善,走向成熟,其中几次重大的改革和变迁,凸显出30年历史的沿革和社会的进步。[科目设置]1977年恢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以来,高考一直沿用文、理分科的高考科目设置办法,即文史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为改变中学“应试教育”的状况,减轻学生负担,淡化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山西根据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实行高中毕业会考的要求,1992年,开始实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经过多年的论证和试点,逐步形成了“3+2”高考科目设置方案。即三门基础课(语文、数学、外语)必考,按文、理两类各加两门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最需要的科目,即文史类加政治、历史;理工类加物理、化学。1994年,山西实行“3+2”高考新方案。1998年,国家确定山西、江西、天津为高中新课程改革试点省市,在完成一轮试验后,2000年我省作为全国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惟一试点省份,进行了“3+X”的高考科目设置模式改革(语文、数学、外语加文综和理综)。[命题改革]1977年、1978年,实行分省单独命题。1979年后实行全国统一命题。1996年3月,省招考中心设立命题处,统一负责各类考试的命题管理和命题业务。[招生方式]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实行“两包两统”:一是国家包办学,实行统一计划招生,学生免费上学;二是学生包就业,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高等教育这种“统招分”的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相结合的双轨制,即高校在完成国家招生任务计划之外,可以招收一定比例的自费生和委培生。1984年,山西省首先开始委托培养招生。天津市15所高等院校为山西省委托培养学生197名,其中文史类19名,理工类169名,体育类5名,专科4名。招收委培生、自费生,对于打破学生上大学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的传统观念,挖掘高等学校的办学潜力,满足社会多方面对人才的需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1995年,山西省积极做好招生并轨改革的准备工作,由山西省教委、省计委、省财政共同组成考察团,分赴全国实行并轨的省市进行调研,吸取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实施意见。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委关于省属普通高校全面实行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从1996年开始在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全面实行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凡省所属的普通本科院校、专科学校、大专班、短期职业大学(部)、电大普通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班,从这一年起均实行“并轨”改革,并在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招生手段]1977年至1985年,山西高考评卷,档案检索等工作全部由人工操作。1985年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录取管理。随后,计算机应用于报名、填报志愿、评卷、登分、录取及统计工作。1996年,我省加大计算机管理软件开发和设备更新力度,做到了省、市(地)招办计算机远程联网及数据的远程传输;同年,全面更新和优化了计算机录取软件运行环境,提高了计算机录取系统的整体性能,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投档录取。1997年,作为全国4个试点省之一,我省成功地与原国家教委联网进行了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远程监控和动态查询。2000年,对学校录取现场布设网线,为网上远程录取做好基础设施准备,并在当年试行高招计算机现场网上录取和省属13所高校远程网上录取。2001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面,进行了高招计算机远程录取招生院校和招生数双过半。2002年,普通高校全面实现了远程网上录取,实现了录取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使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将以往招生录取的“招办负责制”转变为“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工作体制。[录取体制]1997年恢复高考之初,山西省同全国一样,曾采用“段段清”的录取方法,即将录取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按总分10分一段排队区分,录取时从高分段开始往下一段录取,上一段不录取完,下一段不开始。此方法虽对“文化大革命”搞推荐造成的不正之风起到了很好的抵制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学校选择余地很小,总分作用过于突出,不利于学校按培养要求选拔适合的学生等。1983年,山西总结经验,录取中采取在最低分数线以上按考生第一志愿一次投档的办法,扩大了学校的选择余地,保证了新生质量;促进了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减少了志愿周转的工作量,加快了录取的进程。1984年,在“一次投档”的基础上,全部实行“根据考生志愿,按比例投档”的新方法。即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和统考成绩达到各批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根据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多于学校计划招生数的20%提供档案,由学校德智体全面考核,注意相关科目成绩,择优录取。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在录取新生中的自主权,还在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学院、山西大学、山西矿业学院4所大学试行由学校全权负责录取的办法,即在重点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分数控制线以上,将考生第一志愿报考上述院校的档案材料,一次投档,由学校审录,并负责解释和答复未被录取考生的咨询,全权负责处理录取中的遗留问题。篇二: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目录序言一、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二)工作原则(三)战略目标二、重点任务(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1、坚持德育为先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建立现代教育评价体系(二)积极发展学前教育1、明确政府责任2、提高保教质量(三)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严格规范义务教育管理(四)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1、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发展2、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3、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实现职业教育全覆盖2、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3、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水平3、增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4、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七)加快发展继续教育1、完善继续教育发展机制体制2、建设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八)支持特殊教育发展1、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2、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九)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提高教师队伍业务水平3、提高教师地位待遇4、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十)加快信息化进程1、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2、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三、教育改革和开放(一)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改革人才评价制度(二)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1、完善中小学校考试招生制度2、深化高考招生录取改革(三)推进学校内部体制改革1、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2、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制度3、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1、探索公办学校办学模式改革2、大力支持民办教育3、规范民办学校管理(五)推进管理体制改革1、健全政府教育统筹管理制度2、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六)扩大教育开放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四、重点项目与改革试点(一)组织实施重点项目1、学前教育推进项目2、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3、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4、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项目5、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提升项目6、基础教育信息化项目(二)组织开展改革试点1、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2、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3、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试点4、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试点5、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6、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7、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8、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五、保障措施(一)保障经费投入1、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2、拓宽经费筹措渠道3、完善经费投入机制4、加强经费使用监管(二)加大政策支持(三)推进依法治教1、健全和完善地方教育法律法规体系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3、大力促进依法治校4、健全完善督导制度(四)加强组织领导1、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2、落实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3、建设高素质的教育管理干部队伍4、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实施篇三:山西省区域分析山西省区域分析08资源本三08110703094廖胜男08110703094一:区域概况地理位置: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全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3410万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气象资料: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山西地形复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水文状况:山西境内河流很多,境内有大小河流1
本文标题:山西省高等教育振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