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
1武威六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高一地理(文)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B.资源匮乏C.地处内陆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赍繇丰富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1.B2.D【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亚马逊河流域由于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年高温多雨,闷热潮湿,且雨林茂密,故不利于人类生存,故人口分布稀疏。【2题详解】巴西高原东北沿海为沿海平原地区,由于纬度略高,则气候适宜,故适宜人类生存;而该地区为主要的移民地区,文化多样,水能资源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大。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并能结合世界主要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而分析人口稀疏区和相对稠密区的地理原因。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地租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2A.环城路B.三环路C.二环路D.一环路4.近年该市的工业企业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⑤人口向郊区迁移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答案】3.B4.A【解析】【3题详解】根据付租能力的大小,从市中心向外依次布局的功能区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根据图示,在①线时,住宅区的范围是从一环到二环;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的范围扩展到了三环路,选B。【4题详解】近年该市的工业企业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工业成本上升;同时,城区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与郊区之间的交通网不断完善。为了降低成本并保护城区环境,该市的工业企业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该迁移现象是工业布局的变化,并不是人口向郊区迁移造成的,迁出的企业往往是污染严重或占地较广、与城市发展不相符的企业,并不是因为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而外迁。据此分析选A。【点睛】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城市的主要职能。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与高坡和文化区相连。低级住宅区布局在内城,与工业区相连。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该区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因该区人流货流量大,所以一般布局交通通达度好的交通干线两侧、市中心、街角路口。工业区:呈现沿着交通干线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势。一般布局在市区外缘,降低对城市的污染,布局在交通干线的两侧,方便进出原料和产品。全球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35.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政治因素的是()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6.新中国成立以来与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两个历史阶段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②从迁移原因看,前者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后者主要是经济因素引起的③从迁移量看,前者以国家有组织的迁移为主,迁移量小,后者以自发迁移为主,流动量大④从迁移方式看,都以被迫性迁移为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5.C6.B【解析】【5题详解】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分别是社会文化教育因素、经济因素等造成的人口迁移,但战争引起的难民潮是因政治因素引起,据此分析选C。【6题详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与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是受国家政策影响,主要是从沿海迁往内地,以国家有组织的迁移为主,迁移量小,主要是移民支边等;现在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引起的,以自发迁移为主,主要是从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量大。据此分析选B。【点睛】1.人口迁移原因的分析方法(1)结合下图全面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4(2)找出主要原因。在某种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例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这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年轻人从东北部老工业区向西部、南部迁移,主要是考虑就业等社会经济因素。总体来说,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逐渐减弱,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出地——利: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收入,缓解就业压力。弊: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迁入地——利: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弊:带来一些问题,如对交通、住房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污染。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7.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②5C.③D.④8.图中②国0-14岁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70%鼓励生育B.60%计划生育C.15%采取移民政策D.30%鼓励人员出国【答案】7.C8.B【解析】本题组考查利用三角坐标图考查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三轴坐标读图,先根据每条横坐标确定其原点位置,根据原点确定纵坐标,则根据纵坐标读数。读图①国0~14岁人口比重占60%,人口增长速度快,应采取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人口的增长。故答案选B项。点睛: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断步骤:(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的①、②、③。(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直线。(3)读出上述直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7%、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8%。(4)验证一下三个比例数值的总和是否为100%。读某城镇略图,回答下题。69.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处最可能是住宅区B.图中②处最可能是工业区C.图中③处最可能是商业区D.该镇的印染厂布局在图中的甲处是不合理的10.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D.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答案】9.A10.D【解析】【9题详解】住宅区占据面积最大,故①处最可能是住宅区;图中②处位于市中心,市场及交通条件都是最佳,最可能是商业区;图中③处位于郊区且沿交通线分布,最可能是工业区。该镇的印染厂布局在图中的甲处,处于下风向,河流下游,且临近交通线路,污染小,产品、原料等进出方便,布局合理。据此分析选A。【10题详解】AB选项不属于优美自然环境的宣传;乙处地势地平,不能俯瞰全城,C错;乙处河流环绕,且处于上风上水位置,故D的宣传最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选D。【点睛】城市的最主要的功能分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并有高级和低级住宅区之分;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的交通线分布;商业区位于市中心和街道两侧,人员流动大,地价高,是城市的核心区。11.关于城市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少B.城市等级越低,其服务范围越大7C.城市等级越高,其人口规模一般越大D.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少,距离越近【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反之,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平均距离越近;服务范围越小;故选C项。12.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A.城市的数量B.城市人口数量C.城市的规模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答案】D【解析】【详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通常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选D。【点睛】城市化的标志及意义城市化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打破了“城市化地区”与“非城市化地区”的概念,绿色与灰色区域并存穿插,把城市绿化与绿色农业的开发相结合。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3.下列功能区属于“非城市化地区”的是()A.农产品加工工业区B.陆家嘴金融贸易区C.综合农业开发区D.城市绿化带14.将“城市化地区”穿插在“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是()A.加快非城市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B.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C.使交通更加便捷D.受浦东地形条件的限制【答案】13.C14.B【解析】【13题详解】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由此可知,城市化地8区为非农产业,非城市化地区则应以农业。综合农业开发区属于“非城市化地区”,选C。【14题详解】上海将“城市化地区”穿插在“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城市化地区过于集中而产生严重的城市化问题,从而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据此分析选B。【点睛】城市化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治理对策1、建立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中心城市和城市中心区规模。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加强道路建设,发展立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加快住宅建设,合理调控房价等。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将污染严重企业外迁或关闭,做好城市的合理规划,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4、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北京在一人行道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这给城市带来了诸多方面的环境效益。完成下列各题。15.以往城市中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料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有()①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②冬季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结冰,引起交通和出行困难③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④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16.除了铺设透水砖以外,下列哪些做法对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A.大力发展工业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C.扩大郊区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D.在城市郊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解】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①③正确。交通出行不属于生态问题,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会加大城市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据此分析选D。9【16题详解】城市环境问题存在交通污染,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大力发展工业或在城市郊区大力发展旅游业都会加大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花卉、蔬菜都是耗水量大的农业,北京缺水,故扩大郊区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会加剧北京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据此分析选B。【点睛】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员增多,增加就业困难;城市绿地少等。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增加绿地、管控各个功能区的布局、加强环保教育等措施加以治理。17.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详解】城市往往是在农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大城市周围出现卫星城。许多在空间上接近、地域联系紧密的城市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城市群。分析以上图示可知,
本文标题: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6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