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4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下列言论出现于启蒙运动中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信仰得救C.美德即知识D.人非工具解析:选D。A是智者学派的观点,B是马丁·路德的观点,C是苏格拉底的观点,D是启蒙运动时期康德的观点。2.(2019·德州高二期末)“我们的时代是真正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经受批判。……理性只会把敬重给予那经受得住它的自由而公开的检验的事物。”这句话出自()A.泰勒斯B.薄伽丘C.加尔文D.康德解析:选D。“我们的时代是真正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经受批判。……理性只会把敬重给予那经受得住它的自由而公开的检验的事物”出自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故D项正确。3.(2019·哈尔滨三中高二测试)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A.批判封建专制制度B.反对宗教神学体系C.倡导现世生活幸福D.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解析:选A。启蒙运动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把反封建和反封建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更加推崇资产阶级的思想自由和权利平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A项正确。4.(2019·豫晋冀三省高二调研)历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说:“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由该学者观点可知()A.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B.卢梭思想具有破坏性的一面C.卢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D.人天生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解析:选B。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中“而且批判2了一切社会组织”信息说明卢梭的思想具有破坏作用,故B项正确;民主性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人天生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信息,故D项错误。5.(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期中)康德指出:“我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康德在此主张()A.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B.将经验转化为知识C.对纯粹理性的批判D.对实践理性的批判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不许争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德在此主张的是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经验与知识的关系,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纯粹理性,故C项错误;“对实践理性的批判”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6.对下列启蒙思想家的评述,错误的是()A.图①的学说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教导人们走向自由B.图②的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C.图③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所以他反对私有制D.图④主张天赋人权,其主要著作是《纯粹理性批判》解析:选C。卢梭虽然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但他并不反对私有制。7.下面是康德的重要观点摘录。这体现了他()A.对教权主义的眷恋B.对浪漫主义的抵制C.对蒙昧主义的肯定D.对理性主义的反思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康德崇尚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材料体现了康德重视信仰和道德的价值,“对教权主义的眷恋”不符合康德的思想和材料意思,故A项错误;“对浪漫主义的抵制”不符合材料意思,故B项错误;“对蒙昧主义的肯定”不符合康德的思想和材料意思,故C项错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符合材料意思,故D项正确。8.启蒙运动使人文精神得到圆满的体现,下面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B.人生而自由并且思想自由C.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D.恢复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解析:选D。恢复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不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二、非选择题39.(2019·广东华侨中学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任何人想要从几乎已经成为天性的那种不成熟状态中自己走出来,就很困难了。他不仅已经喜欢这种不成熟,而且暂时真的不能运用他自己的理性理想。规则和公式,这些对其天赋进行合理的机械工具,就是一种持久不变的不成熟的脚镣。无论是谁抛开这些脚镣,他也不过就是在最狭小的沟渠上做了一次不确定的跳跃,因为他不习惯于这种自由的运动。——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材料二启蒙使人认识到:没有公民法律,人就没办法保障其生活,也没有办法享受其生活。如果还没有引入社会契约以及随着而引入的君臣关系,那么人就不会拥有这一切。如果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来自每一个理性的规则,因此也来自国家的法律,那么那些限制必然也为公共福利和个人福利所求,这样,每一个理性的人必须愿意忍受那些限制。——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三只要人们认为他们的政府的安排是不公正的或不适当的,他们就不得安宁,直到他们给予一个新的形态。有人责备作家们引起革命,不过,这个责备是可敬的。当然,我们不希望他们在行动的时候没有责任感或没有良知,不希望他们歪曲真理,胆怯地和卑贱地为真理服务。每个这样的抵御都是对理性的凌辱,都是对人类的蔑视。——伏尔泰《哲学通信》(1)材料一说明启蒙运动面临着什么样的社会背景。(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运动的哪些主张?(3)材料三反映了启蒙运动中的作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1)材料“任何人想要从几乎已经成为天性的那种不成熟状态中自己走出来,就很困难了。……就是一种持久不变的不成熟的脚镣”反映了当时欧洲统治者长期强加于民众的种种不合理的限制,企图使人们安于现状,不思反抗。(2)材料“没有公民法律,人就没办法保障其生活,也没有办法享受其生活”反映了法律是人们自由权利和生活的保障;材料“如果还没有引入社会契约以及随着而引入的君臣关系,那么人就不会拥有这一切”反映了按照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确立君臣关系;材料“这样,每一个理性的人必须愿意忍受那些限制”反映了每一个人必须遵守按照理性规则制定的法律。(3)材料“只要人们认为他们的政府的安排是不公正的或不适当的,他们就不得安宁,直到他们给予一个新的形态。有人责备作家们引起革命,不过,这个责备是可敬的”反映了作家通过自己的行动启迪了人们的思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答案:(1)背景:统治者长期强加于民众的种种不合理的限制,企图使人们安于现状,不思反抗。(2)主张:法律是人们自由权利和生活的保障;按照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确立君臣关系;每一个人必须遵守按照理性规则制定的法律。4(3)影响:作家通过自己的行动启迪了人们的思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当政府违背了人们的意愿时,人们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就会引起革命,改造旧社会。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4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课时检测夯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