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2019·潍坊重点中学期中)2017年3月27日,意大利卡塔尼亚的埃特纳火山持续喷发。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高和最活跃的火山。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1.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A.地壳上部B.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C.下地幔D.地核2.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图中①②③合称为岩石圈D.图中③包括软流层解析:第1题,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第2题,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①②③,故选C项。答案:1.B2.C3.(2019·广州高一质检)读中亚地壳西藏至准噶尔(沿85°E)的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莫霍面是一条水平直线-2-B.莫霍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线C.地壳厚度的变化取决于地表形态的起伏D.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解析:选D。由图可知,莫霍面是一条曲线,波动起伏,因此A项错误;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因此B项错误;地壳厚度的变化不仅与地表形态的起伏有关,还与莫霍面有关,因此C项错误;从图示曲线可知,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倒影”的关系,因此D项正确。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4~5题。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的传播速度减为05.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的是()A.图中c层B.图中g层C.软流层D.下地幔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d、e合称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在f、g交界面上,只有横波速度减为0。第5题,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答案:4.C5.C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第6题。6.下列关于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一定是水圈-3-B.②圈层一定是大气圈C.①②③圈层彼此独立,互不联系D.⑤圈层厚薄不均,是由岩石组成的解析:选D。从图中可知,①~③可能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其顺序可以互换;④~⑦依次为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外部圈层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地壳厚薄不均,陆地厚,海洋薄,由坚硬岩石组成。北京时间2017年3月14日13时55分,印度尼西亚哥伦打洛省发生里氏5.6级地震,震源深度79.2km。据此回答7~8题。7.本次地震发生在地球的()A.岩石圈B.软流层C.下地幔D.地核8.地震有时会引发海啸,地震和海啸对哪个圈层影响最小()A.岩石圈B.水圈C.大气圈D.生物圈解析:第7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根据震源深度可知,A选项正确。第8题,地震对岩石圈和生物圈影响较大,海啸对生物圈和水圈影响较大,地震和海啸都对大气圈影响较小。答案:7.A8.C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解析:第9题,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第10题,“落红”属于生物圈,“春泥”属于岩石圈。答案:9.C10.B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第11题。11.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解析:选C。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二、综合题12.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统称为________,A+B+C统称为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3)地震波在F以下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析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解析:A、B厚度不同,分别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A、B和C均位于100km深度(软流层上界)以上,共同构成岩石圈,D位于100~400km深度,应为软流层,C+D+E属于上地幔的三个组成部分,属于地幔。F为莫霍面,地震波在经过莫霍面时,横波、纵波均明显加速。古登堡面(G)向下,横波完全消失。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地幔(2)莫霍面G(3)(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5-13.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__。(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圈的底部、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4)据图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解析:从地球圈层的分布可知大气圈、水圈、地壳、生物圈的分布。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从图中可知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答案:(1)图略。(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氮氧循环运动大气水岩石渗透影响(4)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检测能力提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