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阶段检测(三)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五、六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恶疾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解析:依据材料判断“害人之物”为鸦片,鸦片走私是“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材料与医治官场腐败无关,故A项错误;禁烟运动打击鸦片走私,制止白银外流,以此缓解政府财政危机,故B项正确;禁烟运动需要整顿海防,但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禁烟运动与增加政府外贸收入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2.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C.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D.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解析: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并不能说明清军实力不足,只能说明清政府近代海权观念的缺乏,故排除B项;根据“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可知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并不充分,故排除C项;题意没有体现中英综合国力差距的问题,故排除D项。答案:A3.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A.《四洲志》B.三民主义C.《海国图志》D.《天朝田亩制度》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按照“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户人口平均分-2-配。还规定,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这些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故选D项。答案:D4.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A.火烧京城圆明园B.割占台湾澎湖列岛C.签订《辛丑条约》D.提出《二十一条》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进入20世纪”可以看出,西方人给中国送来的礼物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故答案为C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在1860年,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是在1895年,不属于“20世纪”,排除A、B两项;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是在“20世纪”,但不符合题干中“西方人”的要求,排除D项。答案:C5.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解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背景下提出的,是由于民族危机而激发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故答案为B项。A项明显与民族危机无关,排除;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出现于19世纪60~90年代,义和团运动的主张不是“理性”的表现,排除C、D两项。答案:B6.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由此可见,他()A.认为变法会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B.正确认识到维新变法的群众基础C.没有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复杂性D.对中国的国情有正确深刻的认识-3-解析:由材料中“若诏旨一下”可推测此时变法还没有开始,他认为只要光绪帝诏书一下,一切就都会如他所想的改变。可他没有考虑到变法新政会遭到顽固派的阻挠等因素,这说明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故C项正确;“海内耸望”并不涉及海外,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属于自上而下的改良,没有发动群众,所以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康有为对当时的国情与民情都不太了解,才会出此言论,故排除D项。答案:C7.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析:从“……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要防止出现西方国家类似的社会问题,必须要防微杜渐,实行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故本题选C项。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工商业不发达就不能实现民生主义,因此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民族民主革命的问题,因此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问题,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也不是孙中山这一时期的革命目标,因此D项错误。答案:C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是()A.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B.开始出现“西学东渐”局面C.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解析:注意题干材料“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暴露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激化了阶级矛盾,故C项正确;武昌起义爆发是在1911年,A项是189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出现在元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不是“外力冲击”,故排除。-4-答案:C9.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A.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B.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C.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D.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解析:材料中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有利于推动近代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自开商埠”与抵制革命运动关系不大,A项错误;清末“新政”发生在20世纪初,C项中的“开始”错误,排除;“自开商埠”主要是东部地区,不是推动内地经济发展,D项错误。答案:B10.右面是1911年法国某杂志上刊登的一幅反映辛亥革命的漫画。据漫画中的信息可知()A.法国政府支持中国的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C.作者认为中国出现了内部叛乱D.中国的民主革命形势发展迅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片中客观的描述,体现不出立场,A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是1912年,B项错误;作者没有说明对辛亥革命立场的判断,C项错误;图片说明辛亥革命向北京进发,体现辛亥革命发展迅速,D项正确。答案:D11.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慨。这种变-5-化反映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提倡()A.反帝爱国B.民主科学C.婚姻自由D.男女平等解析: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男女平等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反帝爱国、民主科学、婚姻自主等思想,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12.“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白话文的自身价值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C.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D.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解析:由材料“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可以分析出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6-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6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不同之处”,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第(2)问材料中“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以及“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可知它们都主张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认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另外,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韩愈生活的时代儒家学派受到佛教的冲击,他提出了复兴儒学;康有为所谓的托古改制也是从儒学寻找突破口,他们两个人都有很明显的政治目的,都是为现实服务。第(3)问,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儒学即可,应历史地看待孔子和儒学,不应该盲目的肯定或者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6分)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4分)(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6分)(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6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7-的生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阶段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