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
1武威一中2019年春季学期阶段性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監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A.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B.形成地方威胁中央局面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答案】C【解析】行省制“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从材料中“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来看,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C项。从材料中的“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来看,A项说法错误,排除;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2.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D.科举选才公正公平【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明朝的科举制度录取区域逐渐偏向于南方,这种趋势在文化中的体现是根源于经济上的发展的,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已经确立,所以录取制度也有了一定的偏向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没有突出差异问题;B选项说法没有理解本意;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2点睛:解答本题要贯彻一个思想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思想正好反映在本题上,突出表现为区域性的经济特征上。经济的差异导致了政治甚至文化上的差异。3.明朝中期以后,内阁权威逐渐扩大,到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内阁不但掌握“票拟”,地位也凌驾于六部之上。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太监权力也不断上升,一度出现了宦官专权。对这一历史现象理解准确的是A.内阁首辅成为事实上的宰相B.内阁和宦官分权制衡,有利于民主政治C.明朝皇权较前朝有所加强D.内阁和宦官权力的扩大破坏了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无论是内阁还是司礼监,都不是法定的权力机构,他们的权力都来自皇帝的信任,材料中体现了内阁和司礼监权力变大,这实质上是皇权加强的体现,C正确。内阁首辅不是宰相,A错误。明朝是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民主政治,B错误。D项应该是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4.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目的时间“宋代”。宋代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从“钱、权、兵”等方面削弱地方与中央官制,所以甲、乙的说法符合题目要求。丙说的“中书省”“行省”是元代的;丁说的“军机房”是清朝的。故选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初的集权措施、分权措施(枢密院)。35.乾隆三十八年(1773)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该制度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D.有利于排除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公开立储制度易“召乱起衅”秘密立储制度则保证了皇位继承按皇帝的意愿进行,避免了外部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这也从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故A顼错误。秘密立储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皇族內部的内耗,但是并不能避免皇族内部权力的倾轧故B项错误。C项,秘密立储制度一定程度上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调整,使得皇位继承具有了一定弹性,但并不能保证做到选贤任能,同时宗法制度作为一项深远影响的制度一直对中国古代社会乃至现代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秘密立储制度仍是具有鲜明宗法观念的一项制度。故C项错误。6.“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这主要反映出古代雅典A.少数精英操纵着政府权力B.公民意识强烈C.公民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D.人文精神浓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雅典公民视城邦利益至高无上,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因此材料主要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公民意识强烈。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7.公元前406年,雅典的10位将军在指押对浙巴达的海战中取得胜利,却被指控犯有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他们虽然努力证明自己无罪,但是公民大会还是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A.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4B.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化倾向C.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D.程序的公开保证了结果公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并不能体现人文主义情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并不是一种理性的体现,说明存在主观情绪化,权力滥用,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流露出希望权力制约平衡和程序的公开保证了结果公正,况且程序公开结果未必公正,故C、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狭隘性民主政治范围有限,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是少数人的民主民主性质非常原始,是小国寡民的产物就方式而言,抽签选举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8.从居民等级的划分看,雅典民主仅为拥有公民权的一些特权人物所享有;但从公民内部享有的权利看,全体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都可担任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成员以及其他民选公职。这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点是A.狭隘性和普遍性相统一B.实行直接民主C.广泛而又普遍D.维护奴隶主特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从居民的等级划分的角度看,雅典民主仅为拥有公民权的一些特权人物所享有”这说明雅典民主是狭隘的,“而从公民集体内部个人享有的权利这个角度看,全5体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并在其中自由发表意见,都有权按法定程序担任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成员以及其他民选公职,都有权享受雅典城邦政府提供的一切福利待遇”这说明雅典民主却是广泛而普遍的,故A项正确;实行直接民主只是一个方面,故B项错误;广泛性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奴隶主特权,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希腊、雅典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易错警示】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1)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2)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如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9.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答案】B【解析】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不符合《十二铜表法》的规定(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罚金),就输掉了官司。这正好说明了当时罗马法律的形式主义(呆板、教条)的特点10.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的出现A.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B.体现了罗马法理性务实的精神C.抑制了罗马帝国集权的加强D.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A与《民法大全》相关;C错误,因为万民法体现6了帝国集权;D错误,罗马法只是为近现代法制奠定了基础。而B项与题中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相符,故本题选B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1.《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四个选项均是罗马法的显著特点,但是材料中的“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足以证明本题的主旨是意在说明罗马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12.“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这个宣言”的颁布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B.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C.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D.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光荣革命”,“光荣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故答案为A项。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和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的是1689年《权利法案》,故B、C项错误;使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之后,故D项错误。713.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陈旧的制度”被淘汰是通过A.《权利法案》颁布B.责任内阁制形成C.1832年议会改革D.两党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形成于18世纪中期,当时英国还没开始工业革命,排除AB;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C正确;英国最早在光荣革命前产生了组织松散的辉格党和托利党,1832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改名为保守党,辉格党改称为自由党,并且开始形成严密的党组织及领导核心,D与题干不符。14.历史上某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某历史学家对该宪法的评论是:“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这部宪法A.是美国克服联邦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B.是英国民主代议制曲折发展的缩影C.是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D.受德国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可以判断出是法国1875年宪法,这部宪法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故本题选择C项;其他国家宪法,都不符合题意。考点:西方代议制确立与发展·代议制向欧洲大陆扩展·法国共和制【名师点睛】法国共和制特点815.德意志帝国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这说明A.德意志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
本文标题: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