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九) 新人教版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单元过关检测(九)(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三)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能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子代的性别比例C.种群数量的“J”型和“S”型曲线均为描述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D.同一种群在同一环境中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解析:选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亲代的性别比例,而子代的性别比例正常,B错误;种群数量的“J”型和“S”型曲线均为描述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C正确;同一种群在同一环境中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因环境变化而改变,D错误。2.(2020·广东汕头一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大熊猫的最有效措施C.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D.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解析:选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A正确;就地保护就是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正确;池塘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C错误;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导致动物也出现垂直分层现象,D正确。3.(2020·江西五市八校一模)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上盗蜜,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B.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C.密林熊蜂不会为角蒿传粉,因此不影响角蒿的进化D.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解析:选C。据题可知,可以通过调查花筒上盗洞的数量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因此可以用样方法,A正确;盗蜜行为影响结实率,影响角蒿子代数量,可能会影响其种群密2度,B正确;密林熊蜂影响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株子代数量,改变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的占比,进而影响基因频率,所以会影响进化,C错误;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采蜜,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4.(2020·山东潍坊一中高考预测卷二)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右图的Ⅰ、Ⅱ、Ⅲ三种可能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B.a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死亡率大于出生率C.三种可能性中,曲线Ⅰ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受破坏的程度较轻D.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解析:选D。环境容纳量受环境的影响,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A正确;a点时种群数量增加,增长率大于零,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时种群数量下降,即死亡率大于出生率,B正确;曲线Ⅰ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C正确;曲线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因此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D错误。5.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B.对动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生长激素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D.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解析:选B。任何生物,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无法适应环境,A正确;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还可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而动物的生长激素是在生物个体体内发挥作用的,不属于信息传递的范畴,B错误;日照时间的长短属于物理信息,开花与植物种群的繁衍密切相关,所以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C正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D正确。6.(2020·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A.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B.图1中能表示细胞呼吸过程的只有2、4、5C.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在图2的食物链中,②/①的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选C。题图1中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A项错误;题图中的过程3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也是细胞呼吸,B项错误;如果次级消费者A因发生瘟疫而数量减少,则初级消费者D的数量会增加,增加后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D又会因食物减少而使其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相对稳定状态,C项正确;题图2中的①和②代表兔和狼的摄入量而不是同化量,所以②/①的值不能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7.(2020·北京石景山检测)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特点是()A.种群数量多,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B.分解力弱,生产力强C.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D.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解析:选C。与农田、草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组成成分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热带雨林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均较农田、草原等生态系统多,故生产力强,分解力也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紧密联系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度都较快。8.(2020·湖北孝感六校期末)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点3附近需氧型微生物活动旺盛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C.地点3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4解析:选C。地点3溶氧量最少,说明污染最严重,A正确;水中溶氧量从地点2开始减少,说明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B正确;地点3溶解氧减少主要是由水中有机物较多,需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增多引起的,C错误;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9.20世纪80年代初,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大多数河流后,河水仍能保持清澈,但随着污水排放增多,河流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学生科技实践小组在某河流上设置了3个监测点,相关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保持清澈属于抵抗力稳定性B.发生水华现象最严重的是2号监测点C.测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D.可以利用捕食关系治理河流水华现象解析:选C。河流受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后仍能保持清澈,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由题图中物质含量相对值可知,2号监测点的水华现象最严重,依据是该监测点藻类叶绿素a浓度最大,溶氧量最低,B正确;研究藻类的种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C错误;可以通过对水体投放适量植食性鱼类来治理水华现象,植食性鱼类以藻类为食,存在捕食关系,D正确。10.某农田营养结构中各营养级(甲、乙、丙)之间的部分能量流动模型如图所示[单位为J/(k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由乙来实现B.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同化能量的一部分C.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百分比不到5%D.乙和丙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解析:选D。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甲的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另一部分为被乙摄入后以乙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A正确;丙粪便中的能量来自乙,属5于乙同化的能量,B正确;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百分比=(7×105)/(2.25×107)×100%≈3.1%5%,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为两相邻营养级间同化量的百分比,结合题中数据可计算乙和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25×107)/(7.5×108)×100%=3%,D错误。11.下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了生物群落,图2为相关食物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中缺少两个箭头,分别是无机环境→丁以及甲→丙B.图1中的丁、丙分别和图2中的A、E相对应C.图1中的甲对应图2中的D、C、BD.图1中甲和乙之间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解析:选B。图1中丁是生产者,丙是分解者,所以图中缺少无机环境→丁以及甲→丙的两个箭头,A正确;图2中的E是次级消费者,不是分解者,B错误;图1中的甲应代表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图2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B、C、D,C正确;图1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碳都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D正确。12.(2020·北京大兴区高三一模)2018年3月20日,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在肯尼亚的奥佩杰塔自然保护区被安乐死。作为地球上第三大陆生动物、食物链的顶级营养级,北部白犀牛曾经遍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部、中部地区。由于传统医学和手工艺品对犀牛角的需要,多地的北部白犀牛被彻底猎捕,到了1984年,野外仅剩15只幸存。苏丹的离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下列关于北部白犀牛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其不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的B.北部白犀牛的灭绝将导致食物链中断,能量流动受阻C.北部白犀牛现存数量过少,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D.可尝试利用克隆技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解析:选D。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人类的乱捕滥猎导致的,A错误;北部白犀牛位于顶级营养级,其灭绝不会导致食物链中断,不会使能量流动受阻,B错误;北部白犀牛作为一个物种,含有特有的基因,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错误;苏丹的离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不能通过有性繁殖增加个体数量,可通过克隆技术繁殖,D正确。13.(2020·福建漳州模拟)人们利用恢复生态学技术改造盐碱化草地,可使重度盐碱化6草地恢复至中度盐碱化草地,并最终恢复至轻度盐碱化草地和良好草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B.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益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D.盐碱化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循环的速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解析:选D。在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A正确;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益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正确;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流动,D错误。14.我国的许多谚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词或言语所涉及的生态学观点不正确的是()A.“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的功能D.“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解析:选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A正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B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九)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