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40道小题,共60分)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示河流PQ河段的水文特征是A.水位季节变化小B.泥沙含量大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D.冬季封冻断流2.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答案】1.C2.A【解析】【1题详解】图示河流为松花江,流域内气候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河流流量夏季大冬季小,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A错;上游地区植被保护较好,含沙量较小,B错;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半年降水以降雪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地面积雪融化汇入河流,形成春汛,夏季降水多形成夏汛,C对;PQ河段因冬季气温低,冬季河流结冰,但并没有断流,D错。【2题详解】图中河流由中部分别流向南北两侧,说明地势中部高南北两侧低,A对;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但该地7、8月为雨季,伏旱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现象,B错;该地农业-2-生产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为大型国营农场,C错;该地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等为主,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D错。【点睛】河流水文特征是包括: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径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地势的起伏状况);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水能:水量大小和地势起伏状况决定水能大小(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量越大,水能越大);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3.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A.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D.该图划分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4.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①—“金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B.②—“银色中国”—海拔高度影响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④—“黄色中国”—风力沉积作用【答案】3.D4.B【解析】【3题详解】图中各区域间是相互联系的,存在广泛的联系,A错误。自然区域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是模糊的,B错误。各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也有明显的分异,C错误。该图划分的四块区域,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D正确。-3-【4题详解】图中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①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金色中国”,原因是海陆位置影响,A错误。②是青藏高原区,是“银色中国”,原因是海拔高度影响,形成雪域高原,B正确。③是江南丘陵区,是“绿色中国”,原因是为亚热带常绿林分布区,C错误。④是北方地区,是“黄色中国”,原因是河流、风力沉积作用形成,D错误。【点睛】自然区域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是模糊的。各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也有明显的分异。划分四色中国,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金色中国”,原因是海陆位置影响,沙漠分布广泛。2018年“高铁、民航+共享汽车”的自驾新模式开始出现。若到厦门旅游,完全可以先乘坐飞机或高铁到厦门,然后在当地租一辆Gofun(共享汽车)。用户可自行充电,在平台APP上点击“充电”按钮,进入充电地图页面,寻找带有“绿色电源”标记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前往“绿色电源”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技术和GPSB.GPS和GISC.RS和GISD.GIS和地理信息系统6.共享汽车的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主要有①导致汽油需求增速放缓②缓解交通拥堵③增加能源消耗④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5.B6.C【解析】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GIS主要功能是分析信息,规划路线。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共享汽车的推广使用,行驶汽车数量减少,能缓解交通拥堵,尾气排放减少。汽油需求增速放缓。【5题详解】前往“绿色电源”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和GIS,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GIS主要功能是分析信息,规划路线,B对。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4-图像,地理信息技术是3S技术的统称,A、C、D错。【6题详解】共享汽车的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导致汽油需求增速放缓,①对。行驶汽车数量减少,能缓解交通拥堵,②对。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③错。尾气排放减少,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④对。C对,A、B、D错。“大风呼呼刮,平地起黄沙,无风三尺土,沙撵人搬家”,甚至造成“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景观,这是几年前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真实写照。据此完成题目。7.关于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是其主要原因B.人类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是造成该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8.为了避免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封沙育林、植树种草、林草结合的综合性生物措施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答案】7.B8.B【解析】【7题详解】吉林省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和季风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的是热带沙漠气候,A错;吉林西部生态日益恶化,过度垦荒、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等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对;荒漠化的治理应从控制人口、合理用水、合理安排农业活动、防治结合等方面入手,跨流域调水不是主要途径,C错;材料信息反映该地近几年来荒漠化日渐严重,D错。【8题详解】该地降水量较少,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大量植树造林可能加剧缺水状况,A错;封沙育林、植树种草、林草结合的综合性生物措施是治理沙漠化的主要措施,B对;加快城市化进程,可能加剧植被破坏,人口增加需水量也将增大,不利于减轻荒漠化,C错;该地水资源短缺,大量引水灌溉,会加剧缺水状况,而大水漫灌还会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该地生态恶化,D错。-5-【点睛】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学生应理解、识记我国荒漠化的成因和主要治理措施。(1)荒漠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地形影响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风蚀作用强烈;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和交通建设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根本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2)治理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荒漠化防治方针;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②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如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设置草方格沙障——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减少水分丧失,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③合理调节农林牧比例,退耕还林还草;④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如开发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⑤控制人口增长。9.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丁B.丙C.乙D.甲【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重在考查学生判读地理图像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读图时应注意观察图中细节要素,如梯田、河流等。【详解】山区地势起伏大,坡度大,河流搬运泥沙能力强,在山区发展耕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图中丁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丙地修建了梯田,有效地减缓了坡度,利于保持水土;甲乙两地海拔高,但乙地处于陡坡上,甲地较为平坦,因此乙地土壤极易被水冲刷,水土流失最严重,最应退耕还林,故选C。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各题。-6-10.图中显示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A.湿地总面积急剧减少B.天然湿地生态功能下降C.湿地建设得不到重视D.旅游开发导致湿地污染严重11.不属于吉林省湿地保护措施的有①生态退耕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南水北调④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⑤铺设防渗地膜A.①②B.③⑤C.③④D.①④【答案】10.B11.B【解析】【10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显示吉林省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天然湿地面积减小,但湿地总面积增加,所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天然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故B正确、A错误。人工湿地面积增加说明湿地建设得到重视,故C错误。开发耕地是导致当地湿地的破坏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11题详解】南水北调工程主要为华北、西北供水;铺设防渗地膜影响水循环,降低湿地环境效益。①⑤错误。生态退耕、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等措施有助于保护湿地。故B正确。下图为不同月份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洞庭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完成下列各题。-7-12.图中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B.泥沙沉积C.入湖水量D.结冰和融冰13.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洞庭湖湖底地势中部比南部和北部高B.1月份洞庭湖的流域面积比8月份小C.洞庭湖1月份湖水净化能力比8月份强D.洞庭湖1月份湖水含沙量比8月份大【答案】12.C13.A【解析】【分析】洞庭湖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补给是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方式,湖泊面积的的大小与降水密切相关。【12题详解】图示为不同月份洞庭湖面积变化,围湖造田和泥沙沉积都是长期的过程,A、B错误;8月面积较大,1月面积较小,与该地夏季降水多相符,C正确;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结冰和融冰量小,D错误。【13题详解】与8月份相比,1月份中部干涸,南部和北部有水,说明中部比南部和北部高,A正确;流域是集水区域,不会随水域面积变化,B错误;洞庭湖1月份湖水面积小,净化能力比8月份弱,C错误;1月份湖泊来水少,水流速度慢,湖水含沙量比8月份少,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湖泊的补给方式和流域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竞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据此描述完成下列各题。-8-14.文中“令河不通利”的主要原因是A.流经干旱半干旱区,径流量少B.筑坝蓄水,阻塞河道C.引水灌溉,流量减小,泥沙淤积D.灌溉时将过滤的泥沙留在河中15.“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该河“三月”出现决堤的最可能原因是A.积雪消融,径流量增大B.冰凌消融,阻塞河道C.雨季提前,降水增多D.泥沙沉积,水流不畅【答案】14.C15.B【解析】【分析】抓住关键词“河水浊”“引河溉田”“三月(农历),桃花水”。【14题详解】由材料“民竞引河溉田”可知,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河流水量急剧减少;又结合材料“一石水,六斗泥”可知,河流含沙量大;水量减少以及泥沙沉积河道,水深不足,导致河道通航不利,C正确。【15题详解】由材料“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可知,农历三月,我国春季,雨季未到;冰川融水量大是夏季高温时;泥沙沉积,水流不畅主要在秋季;春季气温回升快,冰凌消融,形成春汛,流冰阻塞河道,导致河水决堤,B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文字含义。“田家少闲月,五月(农历,阳历为6月左右)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节选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今西安市西)时所写的一首诗。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6.依据诗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为我国红壤主要分布区B.正值小暑至大暑期间,盛行南风C.“小麦”为该地粮食作物冬小麦D.该月昼短夜长,每日劳作时间渐长17.当地农田多分布在“南冈”,主要原因是A.南冈气温低,蒸发弱,利于作物生长B.南冈位于亚热带,作物受冻害威胁小C.南冈为背风坡,焚风效应利于作物越冬-9-D.南冈为向阳
本文标题: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