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2018年春节前在从山东淄博开往北京的火车上,四位旅客的谈话内容如下,其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甲:“我此次是到北京旅游”B.乙:“我去北京定居,和孩子一起生活C.丙:“我到北京洽谈业务”D.丁:“我到北京参加春晚直播”【答案】B【解析】【详解】旅游、出差、观看春晚等没有长时间改变居住地,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A、C、D错;到北京定居,改变了居住地,属于人口迁移,B对。【点睛】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人口迁移具有以下特征:空间位移(跨越行政区划);居住地变更(改变居住所在地);时间较长(1年以上)。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简称“全面二孩”。这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完成下列各题。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后,短期内可能()A.缓解劳动力短缺局面B.降低家庭养老负担C.加重毕业生就业压力D.影响劳动力职业构成3.“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没有预期的新生人口增长,其原因主要有()①生育观念转变②抚养成本上升③医疗卫生条件改进④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2.D3.C【解析】试题分析:2【2题详解】认真审题,注意关键词“短期内”;“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后,短期内,新增人口不能转化成劳动力,所以不能缓解劳动力短缺局面,不能降低家庭养老负担,故排除选项A、B;“全面二孩”政策短期内可能使婴幼儿比重增大,教育、医疗等需要的劳动力增加,影响劳动力职业构成,但不会加重毕业生就业压力,故选项D正确。【3题详解】医疗卫生条件改进,会降低死亡率,与新生人口增长少无关,故排除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生人口的抚养成本上升;由于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婚育观念转变,而且人们“多子多福”等生育观念逐渐转变,所以“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没有预期的新生人口增长,故选项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4.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a—德国B.b—肯尼亚C.c—印度D.b—日本5.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4.B5.C【解析】【4题详解】读图可知,a国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布在一3些丛林部落地区,b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一般分布在发达国家,德国和日本为发达国家,肯尼亚与印度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故选B。【5题详解】读图可知,c为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导致自然增长率的原因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故选C。读我国南方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分布图(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回答下列各题。6.下列人口负担最大的省区是()A.四川B.广东C.福建D.广西7.广东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的表现B.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C.大城市劳动力短缺造成的D.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8.下列省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贵州B.广东C.江西D.海南【答案】6.A7.B8.B【解析】【6题详解】人口承载系数是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密度的比值,比值越大说明实际人口密度超出理论人口密度越大,则人口负担越大;读人口承载系数分布图可知,四川、广东、福建、广西四省人口承载系数最大的是四川(人口承载系数大于2),故选A。【7题详解】4广东地区改革开放时间早,经济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当前广东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故B对;经济因素包括了城市化的发展,说法片面,A错;大城市吸引人口迁入主要是因为就业机会多且工资水平高,C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促进了人口迁移,但并不是广东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D错。【8题详解】图示省份广东人口承载系数最低,可知广东省理论人口密度大,还可以容纳更多人口,说明广东人口容量大;人口容量与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贵州、江西、广东、海南四省相比,广东土地面积较大,水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因此广东省人口容量最大,选B。【点睛】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当前引起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地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就越频繁。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据表回答下列各题。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省第一位人口流出地第二位人口流出地第三位人口流出地第四位人口流出地第五位人口流出地广东湖南四川广西江西湖北江苏安徽四川浙江河南贵州浙江江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北F省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四川重庆广东云南浙江新疆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510.F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F省最有可能是()A.福建B.海南C.山东D.广西11.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灾害B.就业机会C.人口政策D.宗教信仰【答案】9.B10.C11.B【解析】【9题详解】读表格可知流入广东省的人口主要是来自湖南、四川、广西、江西、湖北五省,四川和湖北不是广东的邻省,A错;四川人口流入在全国排第五,同时也有大量人口流出到广东、江苏、浙江,B对;人口流出较多的省有广东、浙江等,它们位于东部地区,C错;人口流入前五的省份中四川位于西部地区,D错。【10题详解】流入F省的人口主要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等地,根据人口流出地省份推测该省最有可能为山东,因为山东与这些省份距离近,容易吸引邻省人口迁入。【11题详解】影响人口迁移(流动)的因素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当前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即人口由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因为发达地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故选B。【点睛】建国后我国的人口流动可分为两大阶段: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东部到中西部,影响因素以政治因素为主;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中西部到东部,影响因素以经济因素为主。下图为“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612.在B阶段,城市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地面下沉B.大气污染C.水污染D.住房紧张13.关于图示三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C阶段B.大多数发达国家目前处于A阶段C.在B阶段,农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D.在C阶段,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答案】12.A13.D【解析】【12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B阶段为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会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也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等社会问题;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的生态问题,故答案选A。【13题详解】C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处于成熟阶段,大多数发达国家处于该阶段,A错误;A阶段为城市化的低速发展阶段,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目前处于C阶段,B错误;B阶段为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属于工业化阶段,C错误;在C阶段,工业化阶段逐渐完成,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D正确。故答案选D项。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714.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①B.②C.③D.④15.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埃及B.中国C.德国D.印度【答案】14.C15.C【解析】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和人口增长模式,重在考查学生判读人口统计图的能力。【14题详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则人口数量增加,人口增长率小于0,则人口数量减少。图中①-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0,说明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③时期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说明之后人口数量减少,因此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③,选C。【15题详解】图示国家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说明人口增长出现了负增长,其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通常属于发达国家,因此与德国相符,C对;埃及、印度当前人口增长速度快,我国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但并没有出现负增长,A、B、D错。16.发达国家产生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原因是()A.人口城市化水平高B.人均消费水平高C.人口增长速度慢D.劳动力严重匮乏【答案】B【解析】【详解】城市化发展并不一定会加剧资源、环境问题,合理的城市规划可有效缓解城市化问题,A错;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高,虽然人口数量较发展中国家少,但人均占用的资源量多、人均排放的废弃物多,导致资源环境问题也较严重,B对;人口数量少,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因而人口增长缓慢不会造成资源环境问题,C错;劳动力缺乏会影响经8济的发展,但不会加重资源环境问题,D错。下图是2016年中国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7.城市的土地用于哪类经济活动主要取决于()A.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B.政府政策C.环境好坏D.人口多少18.图中地价最高的地区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19.图中④功能区最可能是()A.工业区B.行政区C.绿化带D.住宅区20.关于④、⑦两处房价的高低及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④处房价偏高,距市中心近B.⑦处房价偏低,距市中心近C.④处房价偏高,临近商业店铺D.⑦处房价偏高,临近商业店铺【答案】17.A18.A19.D20.A【解析】【17题详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例如市中心地区,交通便利地租高,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强,因而市中心地区往往为商业区,A对;政策和环境因素会影响城市土地的利用,但不是主要因素,B、C错;城市的用地影响人口的分布,而不是人口分布决定城市土地的利用,D错。【18题详解】读图①为购物中心,②为商业步行街,③为商业店铺,三个区域①地商业活动最为集中,占地面积较小,购物中心商业级别高,故①地地价最高,选A;④功能区面积大,邻近商业店9铺、办公楼,可能为住宅区,地价较商业区低。【19题详解】④功能区面积大,邻近商业店铺、办公楼,便于购物,也便于上班,最可能为住宅区,D对;工业区应位于城市边缘,该地在市区内不宜安排工业活动,A错;该功能区占地面积大,行政区、绿化带面积通常较小,且绿化带多设置在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B、C错。【20题详解】④位于市区内,距市中心近,邻近商业店铺,出行方便,⑦位于郊区,距市中心远,远离商业区,出行不便,因此④处房价高于⑦处,故说法正确的是A。【点睛】城市土地利用基本特征为:商业用地:面积小,且多位于市中心和交通便利的路口;居住用地:占地面积最广大,位于商业用地与工业用地之间;工业用地:集聚成片,多位于城市边缘及交通干线两侧。2015年4月8日,仲量联行发布其综合研究报告《中国城市60强》,报告将中国大陆城市体系划分为以下几类,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21.2个一线城市,另外一个可能是()A.兰州B.石家庄C.深圳D.太原22.下列关于中国城市等级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成都的服务范围包含大连的服务范围B.等级高的城市,服务种类越多C.城市体系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多D.城市体系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少【答案】21.C22.B【解析】【21题详解】一线城市指的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兰州、石家庄、深圳、太原四个城市相比,深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对周围地1
本文标题: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6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