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等级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B.地球—太阳—银河系—总星系C.地月系—太阳系—星座—宇宙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天体系统。【详解】在天体系统中,最高层次是宇宙(总星系),下面包含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地球所在的是银河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地球在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统,地球在地月系。故选D。2.能够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的是A.地球上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大气条件和液态水B.地球恰好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C.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卫星绕转的大行星D.只有地球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利于生命形成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星球,所以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是地球上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大气条件和液态水。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B错;太阳系中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有卫星,C错;太阳系中的行星都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D错。故选A。3.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子是太阳色球表面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部分B.耀斑是太阳色球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C.耀斑从爆发到高潮约需ll年时间D.太阳黑子增多时,表面温度低,太阳活动弱,对地球影响小2【答案】B【解析】【分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影响。【详解】黑子是太阳光球表面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部分,A错;耀斑是太阳色球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B对;耀斑周期约是11年,在一个周期内可能爆发多次,从高潮到下次高潮的时间间隔约是11年;太阳黑子增多反映太阳活动增强,对地球影响大,D错。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的表现主要有光球层的黑子和色球层的耀斑,太阳活动的周期约是11年。4.40°N与40°S比较:A.角速度不同B.线速度不同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D.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自转速度。【详解】除两极点外,地球表面各点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40°N与40°S自转线速度相同。故选D。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当地球运行在①→②的位置时,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正确叙述是A.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B.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3C.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D.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6.当地球运行在③→④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北京地区日出的时间越来越早B.北京地区日落的时间越来越晚C.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且昼长于夜D.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且昼长于夜【答案】5.C6.D【解析】【分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5题详解】由图中②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判读,②是夏至;④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判读①是春分,③是秋分。地球运行在①→②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故选C。【6题详解】地球运行在③→④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京昼渐短,夜渐长,故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路时间越来越早。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且昼短于夜;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且昼长于夜。故选D。【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7.下图中E、F表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A.E是纵波B.F是横波C.E传播速度较快D.F在固态、液态、气态中都能传播【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变化。【详解】E传播速度慢是横波,F传播速度快是纵波;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纵波在固态、液态、气态中都能传播。故选D。读图,回答问题。8.若图是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丙、丁四点气温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9.若图是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5A.丁处为低气压中心B.乙处可形成气旋C.甲处可能为阴雨天气D.丙处多10.若图表示大气环流的中纬环流图,则④表示的是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C.极地东风D.盛行西风11.若图表示我国东部夏季风环流示意图,则③表示哪个区域大气的热力状况A.陆地B.海洋C.高空D.以上都不是12.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则最能代表台风登陆我国的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13.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目前人类可以在某些地区某些时候施加一定影响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8.A9.C10.D11.B12.B13.D【解析】【8题详解】根据热力环流的发生原因判断,甲点气温高,气流上升;乙点气温低,气流下沉;丙、丁位于高空,气温低于近地面的甲地。故选A。【9题详解】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判断,丁处由于气流上升,高空丁处形成高压中心;乙处气流下沉,近地面可形成反气旋;甲处气流上升可能为阴雨天气。故选C。【10题详解】若图表示大气环流的中纬环流图,甲是副极地低气压带,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④是盛行西风。故选D。【11题详解】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亚欧大陆内部气温高形成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太平洋上是高压。③表示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故表示海洋。选B。【12题详解】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则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径流,台风6登陆我国的环节是水汽输送。故选B。【13题详解】目前人类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在某些地区某些时候对径流环节施加一定影响。故选D。读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4.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与图序吻合的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分气候D.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15.以上气候因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4.C15.A【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气候资料图判读气候类型。【14题详解】气候资料①图最高气温在20ºC以上,最低气温在0-15ºC之间,是亚热带,降水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②图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大,并且季节分配较为均匀,是热带雨林气候;③图最高气温在20ºC以上,最低气温在0ºC以下,是温带,夏季降水多,是温带季风气候;④图最高气温在20ºC以上,最低气温在0-15ºC之间,是亚热带,夏季降水多,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C。【15题详解】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故选A。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16.此时亚洲东部盛行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17.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答案】16.C17.B【解析】【16题详解】图中信息显现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北半球高压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因此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故C正确。【17题详解】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一月份,亚欧陆地形成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低压保留在海洋上;七月份,亚欧陆地形成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图中北半球亚欧陆地形成高气压,是一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所以是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故B正确。18.下图中,表示冷锋降水天气的是A.B.C.D.【答案】B【解析】8【详解】根据示意图,A图暖气团占优势,是暖锋形成的降水;B图冷气团占优势,是冷锋形成的降水;C图是气流上升形成的降水,是对流雨;D图是地形阻挡在迎风坡形成的降水,属于地形雨。故选B。19.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巨大作用的洋流是A.西风漂流B.墨西哥湾暖流C.日本暖流D.北大西洋暖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西欧位于中纬度大陆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使得该地形成世界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考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20.世界四大渔场中,与其中三个在成因上不相同的是A.纽芬兰渔场B.北海渔场C.秘鲁渔场D.北海道渔场【答案】C【解析】【详解】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和北海道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处,营养盐类丰富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是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形成的渔场。故选C。21.下列四图所示地理事物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B.C.D.【答案】B【解析】9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岩层变形或地表形态判断,A图表示褶皱,C图表示断层,D图表示火山喷发,都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而B图表示风蚀蘑菇,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考点:本题考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岩层变形或变位和地表形态的特征判断地质构造或地貌即可判断。22.下列地形与其成因搭配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峡——流水侵蚀B.黄土高原——风力堆积C.黄河三角洲——流水沉积D.泰山——板块碰撞【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详解】泰山是断层形成的块状山,不是板块交界处,故不是板块碰撞形成。选D。23.读“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图”,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为背斜成岭B.图示地区地质基础很不稳定C.②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D.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详解】根据图中的岩层弯曲判断①处为向斜,A错误;该地没有明显的断层,故没法得出地质基础很不稳定,B错误;②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C正确;②处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③处位于向斜槽部受挤压,故②处岩石没有③处岩石坚硬,D错误。故选C。1024.亚马孙平原大量砍伐热带雨林,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变化,反映了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③地理环境的稳定性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森林的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进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我国某地图及四地年降水量(mm)统计资料,回答下列各题。25.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高度B.距海远近C.地形地貌D.地表植被26.关于①→②→③→④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现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体现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植被由荒漠→草原→森林逐渐过渡D.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答案】25.B26.A【解析】【25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从我国沿海到西北内地地区降水逐渐减少,主要是距海远近导致降水的差异。11【26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从我国沿海到西北内地地区降水逐渐减少,体现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7.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可知,在图中四国中属于现代型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④国的出生率在1%以下,死亡率也小于1%,故④国的人口增长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故选D。28.读我国2005年和2050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205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A.人口总量大B.人口就业压力大C.人口严重老龄化D.劳动力不足【答案】C【解析】【分析】12该题主要考查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详解】与2005年相比,205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重明显增大,青少年儿童比重都有所下降,故205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严重老龄化。选C。29.下列关于地租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租由距市中心的远近决定,由市中心向外直线递减B.在工业、商业、住宅各种活动中,商业在市中心的付租水平最高C.一个地区的社会声誉不影响该地区的地租D.地租水平与历史因素无关,它是由行业竞争决定的【答案】B【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租的主要影响因素。【详解】地租由距市中心的远近决定,但同时受交通通达度的影
本文标题: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6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