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齐市地区普高联谊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齐市地区普高联谊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湘教必修①。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02时23分,搭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再次开启耗时约半个月的“奔月之旅”。“嫦娥四号”将对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展着陆巡视探测,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嫦娥四号”的是A.银河系B.太阳系C.地月系D.河外星系2.“嫦娥四号”顺利升空时,纽约时间(西五区)为A.7日23时23分B.7日13时23分C.8日02时23分D.8日15时23分3.最可能影响或干扰“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信息传输的是A.地月距离B.月球引力C.太阳辐射D.太阳耀斑【答案】1.D2.B3.D【解析】考查天体系统,区时计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题详解】“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故不包含“嫦娥四号”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D符合题意。故选D。【2题详解】-2-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纽约时间为西五区区时,纽约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02时23分“嫦娥四号”顺利升空,故纽约时间为12月7日13时23分,故选B。【3题详解】太阳活动干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耀斑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传送,故选项中最可能影响或干扰“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信息传输的是太阳耀斑,D正确;地月距离、月球引力、太阳辐射等,不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ABC错误。故选D。下表示意北半球夏半年①②③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三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据表可知,A.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B.南极地区极夜范围缩小C.地球公转速度在渐快D.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答案】4.B5.A【解析】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4题详解】由题干可知,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根据三地日出和日落时间可计算出三地昼长。其中当日①地昼长14小时,②地昼长11小时22分钟,③地昼长13小时8分钟。故①和③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B正确;②位于南半球,A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据表可知,①地和③地连续两日日出提前、日落推迟,故其昼长渐长,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A正确;北极地区极昼范围变大,南极地区极夜范围同时也变大,B错误;地球公-3-转速度渐慢,C错误;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变大,D错误。故选A。读“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6.图中所示日期最可能是北半球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7.图示日期,我国正午时A.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最大B.室内的采光面积达一年中最小值C.太阳位于当地天空中的正北方位D.学校旗杆的杆影达一年中最小值【答案】6.D7.A【解析】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6题详解】由图可知,南纬23°附近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此时最可能是为北半球冬至日。故选D。【7题详解】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当地正午太阳高度=90°。冬至日正午时,我国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故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最大,A正确;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室内采光面积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室内采光面积最小,B错误;冬至日正午时,太阳位于我国当地天空中的正南方位,C错误;学校旗杆的杆影达一年中最大值,D错误。故选A。冰岛的瓦特尼斯奈斯半岛上有一座15米高的巨石希特塞库,是由远古时期的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巨石希特塞库形成后受外力作用影响,岩石上留下了无数的洞,形成了外形像是惊呆怪物的奇特拱形地貌。-4-读图完成下列小题。8.形成巨石希特塞库的物质来源于A.地壳B.地慢C.地核D.岩石圈9.巨石希特塞库属于A.侵人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10.导致巨石希特塞库变成奇特拱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C.海水侵蚀D.风力侵蚀【答案】8.B9.B10.C【解析】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岩石类型,外力作用与地貌。【8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巨石希特塞库是由远古时期的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而形成。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故选B。【9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巨石希特塞库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故巨石希特塞库属于喷出型岩浆岩,B正确。故选B。【10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巨石希特塞库位于冰岛的瓦特尼斯奈斯半岛上的海边地区,长时间受海水侵蚀后形成了奇特拱形地貌。故奇特拱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海水侵蚀,故选C。川藏铁路是“天路”即“进藏路线”里五条铁路之一,起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南站,经成都市双流区抵达西藏自治区拉萨,全长1629千米,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川藏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下图为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5-11.与成都相比,拉萨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因为A.成都太阳短波辐射强B.拉萨大气削弱作用较强C.成都白天地面辐射弱D.拉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12.图示区域地质灾害多发,主要是因为该区域位于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13.影响图示区域城市、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B.湖泊C.地形D.河流【答案】11.D12.D13.C【解析】【分析】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板块构造,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因素。【11题详解】与成都相比,拉萨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因为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多晴日,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故选D。【12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主要是因为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选D。【1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地势起伏大,因此影响图示区域城市、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选C。【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②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又称为“温室效应”。2018年第14号台风“摩揭”登陆浙江,江浙皖等6省市受其影响,出现强风雨,山东至福建沿海出现风暴增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14.台风“摩揭”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为A.B.C.D.15.台风“摩揭”过境前后,下列天气特征正确的是A.B.C.D.-7-【答案】14.C15.C【解析】考查台风天气特征,常见天气系统及天气。【14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台风“摩揭”登陆浙江。台风的本质是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形式,说明“摩羯”为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呈逆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故选C。【15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摩羯”为北半球气旋,气旋中心气压低,过境时会带来狂风暴雨,气压降低,过境后气压升高,故选C。下图为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6.图示洋流中由盛行风直接作用形成的是A.a、cB.c、dC.a、dD.b、e17.图中存在世界性大渔场的区域是A.①区域B.②区域C.③区域D.④区域【答案】16.D17.A【解析】【分析】考查洋流的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6题详解】读图可知,b为北赤道暖流,由东北信风吹拂作用形成;e为北大西洋暖流,由盛行西风吹拂作用形成,b、e都属于典型的风海流,故选D。【1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区域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有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纽-8-芬兰渔场,故选A。【点睛】四大渔场的形成原因:1、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故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而且因为捕鱼业的科技发达,国家的养殖渔业发达,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渔场。2、纽芬兰渔场,来自北冰洋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洋流称拉布拉多寒流,它在纽芬兰岛东南北纬40°附近与墨西哥湾暖流相汇,造成这一海域经常大雾弥漫及温水性鱼群和冷水性鱼群相汇聚,形成世界有名的纽芬兰渔场。3、北海渔场处于北大西洋暖流与来自北极的寒流交汇处。寒、暖海流交汇,海水不断从下层涌到表层,海水下层的腐解的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也随之被带到表层。因此,这一海区水质肥沃,形成北海高产渔区。4、秘鲁沿岸处在东南信风带内,东南信风从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便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表层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向北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则由深层的海水来补充,深层海水上翻,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8.图示山地最可能为A.天山B.大兴安岭C.南岭D.喜马拉雅山-9-19.图示山地山麓自然带所具有的特征是A.乔木高大密集,多板状根,林下多藤本植物B.树木高大稀疏,冬季树木落叶,夏季绿叶繁茂C.树冠浑圆,呈微波状起伏,叶片宽大,终年常绿D.树种较为单一,树叶呈细长针状,有很厚的角质层20.该山地没有高山冰雪带分布,影响因素主要有A.热量和水分B.热量和海拔C.坡向和土壤D.坡向和土壤【答案】18.C19.C20.B【解析】【分析】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因素。【18题详解】该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个选项中,只有南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选C。【19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山地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其树冠浑圆,呈微波状起伏,叶片宽大,终年常绿,C正确。A选项描述的为热带雨林,B描述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D描述的为针叶林景观,ABD错。故选C。【20题详解】该山地没有高山冰雪带分布,主要是因为纬度及海拔相对较低,山顶夏季气温高于0℃。故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和海拔,故选B。【点睛】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植被、土壤与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2.同一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4.影响山体垂-10-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2)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低,阴坡高;迎风坡(降水量多)低,背风坡(降水量少)高。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读“全球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21.图示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齐市地区普高联谊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66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