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1-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A.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B.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D.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答案】A【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即“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这个事实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观点。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在生物实验中,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存在。在下列实验列表中,正确的是()选项待检测的物质使用试剂呈现颜色A苹果中的还原糖斐林试剂橘黄色B马铃薯中的淀粉双缩脲试剂蓝色C花生的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D大豆中的蛋白质斐林试剂紫色-2-A.AB.BC.CD.D【答案】C【解析】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A错误。淀粉用碘液鉴定成蓝色,B错误。脂肪用苏丹III鉴定出现橘黄色,C正确。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紫色,D错误。点睛:选择鉴定的材料要富含鉴定的物质,并且实验材料自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颜色不能有干扰。3.经测定,某多肽链分子式是C21HXOYN4S2(﹣SH+﹣SH﹣→﹣S﹣S﹣+2H),其中含有一个二硫键(﹣S﹣S﹣).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B.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2和5C.该多肽形成过程中至少需要4种tRNAD.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6【答案】D【解析】多肽中S原子数目为2,氨基酸中只有半胱氨酸含有S原子,可知多肽中含有2个半胱氨酸;每种氨基酸中只含有1个N原子,该多肽中共含有4个N原子,可知由4个氨基酸构成;多肽中共含有21个C原子,2个半胱氨酸中共含有6个C原子,则另外两个氨基酸共含有15个N原子,应为苯丙氨酸和亮氨酸,A项错误;该多肽形成时共失去3个水分子,形成二硫键时失去两个H原子,多肽中H原子数为11+13+7+7—3×2—2=30,B项错误;该多肽形成过程中至少需要3种tRNA,C项错误;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3+2=56,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1)根据S原子数目确定多肽中半胱氨酸数目;根据N原子数确定多肽中氨基酸数;根据C原子数确定多肽中另外两种氨基酸的种类。-3-(2)不要忽略了形成二硫键时,需要失去两个H原子;4.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A.人的肝细胞B.蛙的红细胞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D.大肠杆菌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将一个细胞中的所有磷脂提取出来,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说明该细胞中除了细胞膜外,没有其他的膜结构。这样的细胞可能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详解】人的肝细胞是真核细胞,除了细胞膜,还有其他生物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应大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A错误;蛙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其他生物膜,因此,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应大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B错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应大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C错误;大肠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因此,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应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D正确;本题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真核细胞有生物膜系统,而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无核膜,也无膜性细胞器,再根据题意作答。5.如图为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外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B.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囊泡-4-C.④代表的物质是ATPD.图中表示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能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氨基酸先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然后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高尔基体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核糖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内在蛋白,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囊泡,B正确;C、ATP可以为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C正确;D、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不能进行图中过程,D错误。故选:D。6.市场上流行的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它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理论上在较高浓度侧的所有细菌及不纯杂物、可溶性固体物和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不能渗入高精密的逆渗透膜,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逆渗透过程与渗透作用的差异是前者需要消耗能量B.逆渗透膜也具有细胞膜的识别功能C.逆渗透膜上有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控制有害物质D.逆渗透膜去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胜过生物膜,可放心饮用【答案】A【解析】-5-【分析】1、渗透作用的原理是水分子顺浓度运输,即水分子是由水分子浓度高(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水分子浓度低(溶液浓度高)的地方运输,水分子是顺(水)浓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2、提取题干的信息:“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水分子浓度低)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水分子浓度高)一侧,理论上在较高浓度侧的所有细菌及不纯杂物、可溶性固体物和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不能渗入高精密的逆渗透膜”,从信息中可以看出来,水分子是逆(水)浓度运输的,所以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根据分析,逆渗透过程是水分子逆浓度运输,所以消耗能量,而渗透作用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逆渗透膜不具有细胞膜的识别功能,B错误;C、逆渗透膜上没有载体蛋白,C错误;D、逆渗透膜祛除有害物质的能力仅仅是“理论上”胜过生物膜,但是在加工的过程中可能带来有害物质,因此饮用时也要注意,D错误。故选:A。7.将1mL体积分数为5%的胃液稀释液倒入装有10mL蛋白质胶体的试管内,置于25℃的温水中水浴,研究其对蛋白质的消化情况。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酶活性的是A.把实验温度提高到37℃B.在试管内再加入1mL体积分数为5%的胃液稀释液C.将pH由2调为7D.在试管内加入1mL唾液【答案】A【解析】【详解】A、人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其最适温度为37℃左右,A正确;B、向试管中再加入胃液,酶量增加,但酶的活性不变,B错误;C、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左右,调节到7后酶的活性降低,C错误;D、在试管中加入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并不能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酶的活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6-能力。8.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条件abcdCO2释放量10867O2吸收量0347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乙醇或乳酸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C.c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D.d条件下,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B【解析】【详解】A、a条件下,O2的吸收量为0,说明种子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种子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酒精,A错误;B、b条件下,CO2的释放量>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根据表中数据:有氧呼吸消耗氧气3,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0.5,释放的二氧化碳为3,那么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应该是8-3=5,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5,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B正确;C.c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不一定最少,只是图中几个数据相比,c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C错误;D、d条件下,CO2的释放量=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D错误。故选B。-7-【点睛】本题考查不同氧气浓度下,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关计算,常见的还有下列考查形式,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B.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2/5C.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mol氧气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例是1∶2相关图示还可以是柱形或者是变化着的曲线图,如下:只要理解不同O2浓度下细胞呼吸的种类,再结合相应的呼吸反应式,根据图示数据,这类题相关的计算并不难。9.如图曲线Ⅰ表示黄豆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在B点时改变某条件,曲线变为Ⅱ。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与B点相比,A点叶绿体中的C3含量较低-8-B.在B点时,升高温度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C.制约A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D.制约C点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由题干可知,曲线I表示适宜温度下黄豆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因此温度不是限制黄豆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详解】A、A、B两点的CO2浓度相同,CO2固定产生的C3含量相等。与B点相比,A点时光照较弱,产生的ATP和[H]较少,暗反应C3的还原过程较弱,消耗的C3较少,故A点叶绿体中的C3含量较高,A错误;B、由题干可知,曲线Ⅰ表示黄豆在适宜温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再升高温度,酶活性减弱,光合速率会下降,B错误;C、A点时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因此制约A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浓度,C错误;D、C点的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且此时温度适宜,所以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D正确。故选D。【点睛】曲线图中限制因子的判断方法:(1)曲线上升阶段:纵坐标随横坐标增加而增加,限制因子为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若横坐标为时间时,限制因子不是时间,而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温度或光照等环境因素。(2)曲线水平阶段:纵坐标不再随横坐标增加而增加,限制因子为横坐标以外的物理量。10.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①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9-B.图②细胞可发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图③所示的时期,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的活动显著加强D.图④所示的时期,细胞中的DNA数目不变,但染色体数量加倍【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①细胞处于中期,此时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固定,数目清晰,A正确;B、图②细胞处于间期,所以细胞可发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图③所示的时期为末期,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由于要形成细胞壁,所以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的活动显著加强,而此细胞是动物细胞,C错误;D、图④所示的时期为后期,着丝点分裂,所
本文标题: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68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