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定远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普通班地理试卷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嫦娥奔月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讲述了嫦娥吃下仙药后飞到“月宫”的故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共包含的天体系统有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人类无法居住在“月宫”上的原因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月宫”中见不到的事物或现象是A.火山锥B.昼夜更替C.繁星点点D.刮风下雨【答案】1.B2.A3.D【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组成地月系,地球与月球围绕太阳运动,与太阳及其他行星等天体,组成太阳系,共有太阳系和地月系2级天体系统,故选B。【2题详解】月球的质量体积过小,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由于昼夜温差过大,没有液态水,所以不适宜生物生存,故选A。【3题详解】火山锥是火山喷发物冷凝形成的,月球上有火山喷发,A错。月球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加之月球的自转运动,所以月球具有昼夜交替现象,B错。繁星点点是夜空中的恒星发光所致,月球上可以看到,C错。刮风下雨是大气活动导致的,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不会有天气变化,D对。故选D。-2-【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自身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水和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上有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距离太近、太远导致温度过高或过低,不适宜生命存在。天体系统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地月系是最低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比地月系等级高。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是同一等级的天体系统。总星系是目前科技水平能够观测到的宇宙,也叫可见宇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4.此恒星耀斑爆发时()A.有暗黑的斑点B.有增亮的斑块C.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减弱或中断D.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5.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①大气层被“吹散”,使其表面成为不毛之地②表面温度一定会升高③各地都会出现极光④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4.B5.D【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影响。【4题详解】耀斑爆发是由于恒星表面局部巨大能量的释放,故形成局部增亮的斑块。【5题详解】借鉴太阳耀斑爆发的影响,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而行星表面的温度不一定会升高,②错误;极光只能出现在两极地区,③错误。6.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在全球变暖条件下两个不同年份的相同月份均温等温线图。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描述的是-3-A.南半球7月B.南半球1月C.北半球7月D.北半球1月【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详解】由材料可知,图中全球变暖条件下两个年份的相同月份的月均温为2℃的等温线,向北移动,说明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根据纬度可知,为32°N,月均温为2℃,则可能为1月份。D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7.树木年轮稀疏反映着冷暖、干湿气候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因而地理学上常常通过对树木年轮的分析,来研究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一般说来,在选择树木时,不选择寺庙、宫殿里的树木作标本,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寺庙、宫殿里的树木A.受人为影响大B.生长速度过慢C.光照条件较差D.热量条件较好【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冷暖、干湿气候的研究。【详解】寺庙、宫殿里的树木受人类影响较大,生长条件较好,如热量热量条件较好,生长速度较快,而长在自然界的树木更能反映出冷暖、干湿气候条件下的生长状况。A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读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两题。-4-8.甲地此时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9.【小题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答案】8.A9.C【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常见天气系统的掌握。【8题详解】M处为北半球低压中心,则甲处盛行东南风,故选A。【9题详解】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陆地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故选择C。读某种气压系统气流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近地面该气压系统分别属于()-5-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11.该种天气系统出现时间与地点的组合,正确的是()A.1月地中海B.7月印度C.1月蒙古D.7月冰岛【答案】10.A11.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高压天气系统。【10题详解】图中近地面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因此为高压中心,且呈顺时针旋转,故位于北半球。所以本题A选项正确。【11题详解】由上题可知,该天气系统是位于北半球的高压系统。1月地中海受盛行西风控制,A错误;7月印度受印度低压控制,B错误;1月蒙古受亚洲高压控制,C正确;7月冰岛受西风影响为主,D错误。读下列气候资料,完成下面小题。12.关于A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布于亚洲南部地区B.为热带草原气候C.其成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D.此气候类型各大洲均有分布13.关于B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是其最典型的分布区B.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C.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欧洲西部最典型的原因是西风和暖流的影响-6-【答案】12.C13.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12题详解】从表格可以看出A地终年高温多雨,应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C正确。【13题详解】B地终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西部常年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最典型,D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如图所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单一性1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会相互制约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D.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16.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外流河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7-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答案】14.B15.C16.B【解析】【14题详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没有单一性和区域性这样的关系,故C、D项错误;图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之间的整体性特征,故B项正确。【15题详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一个要素的发展变化会对其他要素产生影响,故A、B项错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故C项正确;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生物、水文等要素也会影响气候,故D项错误。【16题详解】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河流发育程度较低,多内流河;流水作用微弱,以风力作用为主;土壤发育较差,有机质含量较小。结合选项,B项错误。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17.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A.空间分布不均B.季节分配不均C.蒸发微弱D.气候干旱18.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答案】17.B18.B【解析】-8-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和水资源问题。【17题详解】根据表格数据,该地区1月气温低于0°C,终年降水少,故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D项符合。【18题详解】该地区由于终年少雨,故水资源总量少,故改善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改进耕作、灌溉方式最符合。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年轮记录了他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信息,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一旦我们能够确定年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读下图回答小题。19.若上图中甲乙两树木分别为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的年轮,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A.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60年之前有明显下降B.甲树木生长的年代与乙树木约45年重合C.通过甲、乙两图的对比,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D.乙图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20.关于树木的年轮说法正确的是()。A.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年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B.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与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相比表现得更加匀称C.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窄D.厄尔尼诺现象来袭时,致使美国西南部冬季更加湿润,从而形成更宽的年轮-9-【答案】19.C20.D【解析】【19题详解】树木的年轮能反映当地的气候信息,甲乙两图能反映的年代约从1837年至1911年,共约75年,故C项错误。树木年轮越宽,说明气候条件越好,树木生长越快;图中显示1860年前树木年轮较宽、1860~1890年间树木年轮较窄,则A选项正确。从图中可直接数出甲树木生长的年代与乙树木约45年重合,故B正确。从图中不能得出D项结论,故D错。【20题详解】气候湿润的年份,利于树木生长,而形成更宽的年轮,故D选项正确。我国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主要是水分条件影响树木的生长,故A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降水年际变化大,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小,所以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匀称,故B错误。干旱地区,山地迎风坡降水量明显要多于背风坡,所以迎风坡树木生长快而年轮更宽,故C错误。下图为美国西部的波浪谷景观照片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而得名。这种地貌是在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红色碎屑岩沉积而形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1.组成波浪谷的岩石按其类型应为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2.图中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对应上右图中的数字序号为()A.冷却凝固①B.冰川侵蚀③C.外力作用②D.变质作用④【答案】21.B22.C【解析】【21题详解】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由红色碎屑岩沉积而形成,说明岩石的类型为沉积岩;结合右-10-图中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后会形成沉积岩,故乙是沉积岩,B项正确。【22题详解】波浪谷的形成是沉积岩经外力作用侵蚀而成;结合右图中岩石圈物质的循环可知,经②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故主要地质作用及其对应图2中的数字序号为外力作用和②,C项正确。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23.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A.地形B.水分C.热量D.土壤24.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23.B24.B【解析】试题分析:【23题详解】图示景观是从海洋到内陆,其植被为森林-草原-荒漠,是因从海洋到内陆,水分逐渐减少。故选B。【24题详解】图示地域分异是沿经度变化方向,植被有规律的更替,是经度地带性规律。故选B。考点: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11-25.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B.④传到②,波速突然下降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D.①②均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26.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A.地壳和地幔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核D.岩石圈和地幔【答案】25.B26.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25题
本文标题: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76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