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2018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有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B.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C.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D.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2.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A.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B.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C.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D.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冬雪覆盖地面时是隆冬季节,此时害虫尚未活,A错;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类似棉被的保温作用;一年中主要的旱情出现时间可能在春、夏甚至秋,但冬季因越冬作物基本不生长状态,旱情并不严重;覆盖的冬雪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也不能提高土壤肥力,据此选B。【2题详解】大雪出现在冬至之前,此次大范围降雪是在1-2月,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我国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可能出现极夜;我国纬度小于48.5°N及其以南地区都可能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此时段,赤道上日出东南,故其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据此选D。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下图是我-2-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该山可能是A.长白山B.太行山C.贺兰山D.武夷山4.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5.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叙述正确的是A.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B.该山地东南坡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D.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答案】3.D4.C5.D【解析】【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山麓地带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因此该山应位于亚热带,结合四个选项,只有武夷山位于亚热带,所以D正确。【4题详解】图中II表示平均最低气温,结合上题,该山为武夷山,1月份山区西北坡属于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且受冷空气影响强烈,气温较低,图中的③符合要求,所以C正确。【5题详解】-3-此图是1月份,并不能看出全年西北坡近地面出现冷湖现象,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先增后减的,暖带中气温升高,农作物的生长变快,生长周期变短。《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下左图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下右图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7.据图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A.2点前后B.6点前后C.14点前后D.18点前后【答案】6.C7.C【解析】【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海水的蒸发,有塑料薄膜上的降水,塑料薄膜上水的径流,没有水汽输送,故选C。【7题详解】获取最佳时期是薄膜上气温和薄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水汽凝结最多,据图可知此时位于中午前后,故选B。2015年某月新加坡惨遭雾霾笼罩,空气污染指标攀升至“不健康”标准,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下图为新加坡周边地区烟雾浓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8.下列关于新加坡雾霾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雾霾现象主要是由于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烟尘B.该雾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主要来自马来半岛C.该雾霾现象持续发生时,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可能正忙于剪羊毛D.该雾霾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当地森林茂密不利于烟雾消散有关9.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苏门答腊岛地处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B.马来半岛西侧冬季降水多于夏季,东侧夏季降水多于冬季C.爪哇岛植物繁茂、草木终年常青,肥沃的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D.除东、西两端外,马六甲海峡内流向西北的海水流速冬季较大、夏季较小【答案】8.C9.D【解析】试题分析:【8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浓烟雾范围比较大,而新加坡国土面积较小,加上此时盛行西南风,而新加坡西南面苏门答腊岛也有分布,所以该雾霾来自苏门答腊岛,并不是新加坡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的烟雾,AB错。烟雾往东北方扩散,说明此时吹西南风,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末春初,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可能忙着剪羊毛,C对。故选C。【9题详解】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A错。马来半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西侧处在迎风坡降水多;冬季盛行东北风,东侧处在迎风坡降水多,B错。爪哇岛因火山喷发带来火山灰,土壤肥沃,有机质多,-5-C错。北印度冬季洋流向西流,带动马六甲海峡海水向西,流速较快;北印度洋夏季海水向东流,马六甲海峡海水向西北流速减缓,D对。故选D。【考点定位】东南亚地理环境特征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和丝绸之路交通要道。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古代,设置玉门关的主要目的是A.军事和政治B.文化和宗教C.农垦和移民D.经贸和旅游11.从西汉至今,玉门关城镇位置的变迁是因为A.风沙侵袭B.水源地变迁C.公路的修建D.地质灾害12.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图示地区将建成A.国际性商品谷物基地B.国家对外开放的桥头堡C.国家新能源开发基地D.劳动力密集产业承接地【答案】10.A11.B12.C【解析】【10题详解】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据此可以分析出设置玉门关的主要目的是军事和政治。正确答案是A。【11题详解】通过玉门关故址和现在的位置,结合图例分析现在玉门关有河流流经,故址有时令河,而河流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水源地的变迁是玉门关城镇位置的变迁的因素。正确答案是B。【12题详解】图示地区为我国甘肃省西部,自然地带划分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属于西部经济地带。融-6-入“一带一路”战略,应发挥当地的优势。该地风能资源源丰富,可建成国家新能源开发基地,C选项正确。西北地区降水少,以草原为主,不适合谷物的大面积种植,A选项错误。该地区并不是边境城市,B选项错误。该地人口密度小,不适合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C。【点睛】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a.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b.深居内陆,距海远,气候大陆性明显;c.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在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少。d.多内流河,河流短小。山地径流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补给;e.湖泊多为咸水湖。西部经济地带,深入内陆,地势较高,地域辽阔,人口较少。从总的方面看,自然资源最丰富,而经济基础、科技力量、交通运输等条件都不如东部和中部地带。本带经济发展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林牧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强草原、牧区建设,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下图为辽东湾北部的双台子河口调查站分布图和R2、R5、S5、S6、S8依次五个站点悬沙浓度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S5站点悬沙出现一个较高值,其原因是A.入海口处河道拓宽泥沙来源增多B.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加快,冲刷力增强C.河心岛边缘沉沙多,易形成悬沙D.潮水顶托河水,发生剧烈的扰动作用14.根据材料推测夏季A.悬沙浓度降低较高值区向海洋推进B.悬沙浓度降低,较高值区向内陆后退C.悬沙浓度增加,较高值区向内陆后退D.悬沙浓度增加,较高值区向海洋推进【答案】13.D14.D-7-【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海水顶托作用对河水悬沙的影响,难度较大,需要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13题详解】S5站点悬沙出现一个较高值,其原因是河口处受潮水顶托河水,发生剧烈的扰动作用,D对。入海口处河道拓宽泥沙沉积,来源不会增多,A错。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冲刷力减弱,B错。图中S5处河心岛范围窄,说明边缘沉沙少,C错。【14题详解】根据材料推测夏季河流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携带的泥沙多,受海潮的顶托作用,悬沙浓度增加,较高值区向海洋推进,D对。径流量大,径流力量强,较高值区向海洋推进,A、B、C错。吉林查干湖冬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12月末到春节后是查干湖冬季捕鱼时间。在查干湖420平方千米的冰面上,这里仍然沿袭着凿冰洞、冰下走网、马拉绞盘的古老捕鱼方式。渔民乘坐马拉爬犁在查干湖开阔的冰面上飞馳,任由凛冽的北风裹挟着雪花吹打自己的脸庞奔走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捕鱼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这一古老的冬季捕鱼方式延续至今,是因为A.市场需求量大B.渔民兴趣爱好C.旅游业发展需要D.渔获易于保存运输16.冰下走网,鱼网网孔遵照传统保持疏织,可以A.确保将来渔获B.提高网具强度C.节约织网成本D.避免幼鱼游离渔网【答案】15.D16.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5题详解】结合题目材料分析,冬季捕鱼的方式需要面对寒冬的恶劣气候条件,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习俗)延续至今,因此并不是市场需求量大和渔民的兴趣爱好造成的,AB排除;现在围绕冬捕开发了旅游但过去没有,C错误;冬季气温低湖泊结冰利于在冰面上捕鱼,冬季鱼类肥美,大量捕鱼有利于储存、运输,因此D选项正确。【16题详解】-8-渔网网孔遵照传统保持疏织,捕鱼时捕大放小,保证未来的渔获产量,并不是为了节约织网成本,A正确,C错误。要提高网具强度就应该把渔网织的更密,网孔疏织可以让幼鱼游离渔网,BD错误。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7.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A.甲区域,生态脆弱,不利于粮食生产B.乙区域粮食难以自给,需从外省调入C.丙区域地广人稀,粮食增产潜力大D.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粮食产量下降18.我国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慢甚至负增长,其原因可能是①城市化速度快②生态脆弱③自然灾害频发④耕地资源匮乏⑤热量不足⑥劳动力不足A.④⑤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①②④19.我国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变化可能导致A.城市化进程减慢B.粮食调配距离增大C.机械化水平下降D.人均粮食产量减少【答案】17.B18.D19.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部分省区自然与人文环境特征及粮食生产安全问题。-9-【17题详解】结合图示分析甲区域粮食呈现负增长,但人口却大增30%,极有可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省区,A错误;乙区域人口和粮食都呈现增长趋势,但人口增幅略大于粮食增幅,说明粮食难以自给,需要从其他区域调入,B正确;丙区域大部分省区粮食增幅大于人口增长幅度,但有部分省区人口和粮食增幅不大且相差小,说明有部分省区位于我国自然条件好,粮食产量大的地区,也有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小,C错误;定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但粮食增长迅速,产量上升,D错误。【18题详解】随着我国科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良种的培育,正常情况下粮食理应增长,但是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慢甚至负增长,主要是因为我国中东部城市化速度快,占用了大量耕地,而西部省区生态脆弱,耕地资源匮乏,西北地区缺水,青藏地区而热量不足。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农业生产只是在部分省区和少数年份,③排除;热量不足也只是我国纬度较高和地势较
本文标题: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76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