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省荆州市2019届高三生物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1-湖北省荆州市2019届高三生物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实验中,选紫色洋葱,其颜色是由液泡决定的,结构能清晰看出的是原生质层、细胞壁、细胞核;2、检测脂肪用苏丹IV染色能把脂肪染成红色;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由于间期所处时间最长,在显微镜一个视野中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能看到处于后期的细胞比较少,且由于盐酸解离处理,细胞已死亡,看不到染色体被牵引的动态过程;4、对酵母菌计数一个视野只是对计数室几个小方格计数,而不是对整个计数室计数。通过以上分析判断。【详解】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紫色是由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决定的,而不是原生质呈紫色,A错误;B、检测脂肪用苏丹IV染色能把脂肪染成红色,显微镜下可见红色脂肪颗粒,B正确;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由于间期所处时间最长,在显微镜一个视野中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能看到处于后期的细胞比较少,且由于盐酸解离处理,细胞已死亡,看不到染色体被牵引的动态过程,C错误;D、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是每个小室中的几个小方格的数目,D错误。故选B。-2-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还有RNAB.蛋白质只能以胞吞或胞吐的方式通过生物膜C.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神经元细胞膜突起形成轴突的作用是扩大神经元接受刺激的面积【答案】C【解析】【分析】1、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才是RNA;2、大分子物质一般情况下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通过生物膜,但蛋白质也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3、溶酶体是细胞“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4、突触前膜是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才是接受神经递质的刺激,轴突膜一般是充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一般是树突膜或胞体膜。【详解】A、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没有RNA,A错误;B、蛋白质也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而核膜也属于生物膜,B错误;C、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正确;D、神经元细胞膜突起形成树突的作用是扩大神经元接受刺激的面积,D错误。故选C。3.下图表示利用番茄植株(HhRr)培育新品种的途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途径1所获得的F1的每粒种子,子叶的基因型与种皮的都相同B.途径2能缩短育种年限,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后期-3-C.途径2和途径3都要经过组织培养,品种B和品种C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0D.途径4依据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该途径最突出的优点是能产生新的基因型【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图示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其中途径1是杂交育种;途径2是单倍体育种,该途径中将花粉培养成单倍体幼苗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途径3为多倍体育种,该途径中将叶肉细胞培养成幼苗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途径4是诱变育种.【详解】A、番茄植株(HhRr)通过途径1(自交)所获得的F1的每粒种子,子叶的基因型有9种,而种皮的基因型都和母本(HhRr)相同,A错误;B、途径2中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于HhRr经减数分裂能产生HR、Hr、hR、hr4种配子,所以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品种B的基因型按理论计算共有4种,分别是HHRR、HHr、hhRR和hhrr.途径3的育种方法称为多倍体育种,通过途径3获得的品种C属于四倍体品种,基因型是HHhhRRrr,故品种B和品种C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0,C正确;D、途径4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产生新基因,而不是新的基因型,D错误。故选C。4.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超过生长素最适浓度后,随着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C.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会抑制根的生长D.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4-随着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超过最适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当促进作用减为零时,随着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其为主动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横向运输才与外界因素(单侧光、重力、离心力)有关。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详解】A、超过生长素最适浓度后,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当促进作用减为零时,才是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A错误;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与光照、重力、离心力等方向有关,B正确;C、由于敏感性不同,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会抑制根的生长,C正确;D、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缺乏氧气会影响其能量的供应,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是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的考查,回忆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作用特点等相关知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5.下图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细胞甲为浆细胞B.细胞甲的分泌活动对激素乙的分泌有影响C.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二者具有竞争性D.图中所表示的反馈调节都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细胞甲能分泌抗体,则细胞甲是浆细胞;激素乙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的,则激素乙是甲状腺激素;激素丙是由垂体分泌的,且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则激素丙是促甲状腺激素。【详解】A、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5-疾病。由图可知,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细胞甲为浆细胞,A正确;B、细胞甲的分泌活动增加,产生的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共同竞争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促进作用减弱,激素乙的分泌减少,B正确;C、由题图可知,抗体与激素丙共同竞争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二者具有竞争性,C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属于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才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D。6.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在石头的不同距离处,调查了晰蝎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晰蝎活动的地点距离石头越近,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小B.距离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生物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可以循环利用D.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离石头越远,蜥蜴的食物越充足,但个体数量反而越少,原因在于其失去了躲避场所,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增大。石头保护了蜥蜴,蜥蜴捕食蝗虫,蝗虫以植物为食,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详解】A、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离石头越近,个体数量增多,原因在于其有了躲避场所,被-6-天敌捕食的风险减小,A项正确。B、通过图中数据可知,石头保护了蜥蜴,蜥蜴捕食蝗虫,蝗虫以植物为食,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B项正确。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项正确。D、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其对植物的取食量增加,植物种群密度减小,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D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二、非选择题7.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与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NADPH指〔H))。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种细胞器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2)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细胞器甲内能发生ADP十Pi→ATP的场所是_________。细胞器乙内能发生ADP十Pi→ATP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3)在甲的发育形成过程中,细胞核编码的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小亚基在核糖体中合成后,转运到甲内,并在_____________处进行组装。(4)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三碳糖转化为丙酮酸后进入乙内,在_______处彻底分解成CO2。(5)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NADPH→NADP+反应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答案】(1).具有双层膜结构(2).类囊体薄膜(3).内膜(4).基质(5).基质(6).甲和乙-7-【解析】【分析】分析图,图中甲是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中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乙表示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中继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详解】(1)分析图中可知甲是叶绿体,乙表示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都有DNA和RNA以及核糖体,所以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具有双层膜结构。(2)叶绿体里完成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有ATP的产生,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消耗ATP。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产生少量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产生大量ATP。故细胞器甲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细胞器乙内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内膜。(3)在叶绿体发育形成过程中,二氧化碳固定属于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因此核编码的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小亚基转运到叶绿体内,在叶绿体基质中组装。(4)叶绿体输出的三碳糖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中进一步氧化分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H],该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5)在叶绿体的基质完成暗反应消耗NADPH,叶绿体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转移到ATP中,故能发生NADPH→NADP+反应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甲和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熟悉基础知识结合图形分析,理解题意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8.下左图中的4号为某遗传病患者,对1,2,3,4号个体进行关于该病的基因检测,并将各自含有的该致病基因或正常基因(数字代表长度)用相应技术进行分离,结果如下右图(右图中的字母对应左图中的不同个体)。请据图回答:-8-(1)据左图可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生物学家是__________。(3)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在_________________中。(4)据右图可丰富对等位基因的认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号个体与一该病基因的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摩尔根(3).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4).等位基因的长度可以不同(5).1/8或12.5%【解析】【分析】据左图可知,1和2不患病,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4,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和2为该致病基因携带者;分析右图可知,a、b、c含有两种基因即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只有一种基因,为纯合子。d的DNA片段只有一种长都为7.0的片段,是左图中4号的DNA,该片段上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详解】(1)据左图可知,1和2不患病,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4,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3)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
本文标题:湖北省荆州市2019届高三生物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7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