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最美祁县第一篇:中国最美的100个村庄云贵·湖南001·丽江大研古镇/012002·大理古城/014003·沙溪古镇/016004·束河古镇/018005·建水/020006·独克宗古城/022007·岜沙/024008·西江苗寨/026009·凤凰/028010·洪江古商城/030011·张谷英村/032012·芙蓉镇/034013·隆里/036014·镇远/038015·喜洲镇/040徽派民居016·宏村/044017·西递/046018·卢村/048019·南屏/050020·呈坎/052021·塔川/054022·汪口/056023·李坑/058024·庆源/060025·思溪/062026·关麓/064027·潜口/066028·查济/068029·流坑/070030·江岭/072江南水乡031·乌镇//076032·周庄/078033·西塘/080034·南浔/082035·龙门古镇/084036·同里/086037·甪直/088038·朱家角/090039·木渎/092040·郭洞/094041·枫桥/096042·光福/098043·锦溪/100044·震泽/102045·金泽/104047·诸葛村/108048·奉化溪口/110049·楠溪江岩头村/112050·俞源太极星象村/114051·黄桥/116东南沿海·岭南风情052·洪坑/120053·长汀/122054·培田/124055·阳朔/126056·黄姚/128057·兴安/130058·兴坪古镇/132059·大圩古镇/134060·苏家围/136061·塘口/138062·大旗头村/141063·淡水古镇/142064·新竹古城/144065·鹿港古镇/146066·阆中/150067·丹巴藏寨/152068·桃坪羌寨/154070·黄龙溪/158071·上里/160072·龚滩/162073·安仁古镇/164074·李庄/166075·涞滩/168076·中山/170077·龙潭古镇/171078·罗泉/173079·肖溪/175080·福宝/176081·太平古镇/178北方古韵082·党家村/182083·平遥古城/184084·祁县古城/186085·王家大院/188086·碛口古镇/190087·宣化古城/192088·正定古城/194089·于家村/196090·宛平/198091·爨底下村/200092·灵水古村/202093·琉璃渠村/204094·永宁古城/206095·朱仙镇/208096·商丘古城/210097·室韦/212098·额济纳/214099·张璧/216100·荆紫关/218……篇二:30课教案《诗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四首诗,形成积累。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背诵四首诗。2.理解诗歌的内涵。【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情入题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的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朗读诗歌,我们可以接触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培植我们更多的涵养。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补益无限。今天我们来感受这四位诗人的诗歌吧。二、粗读感知第一、二首诗歌,把握思想感情1.朗读中感受形象。2.指导朗读,培养语感。3.师范朗读,把握停顿和感情基调。4.师生合作,扫除字词障碍。5.对照注释,了解大意。三、赏析《归园田居》1.导入。由学生交流陶渊明及其诗歌的事迹入手,了解课文的背景及作者的性格,加深对本诗的理解。如:陶的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使得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感受到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的《归园田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诗文,了解这首诗的大意。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侧重写诗人对什么的体验?②为什么写这些景物?围绕这些景物写了什么事?“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③“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师生交流明确:全诗写了南山下的豆田杂草众生,豆苗稀少,诗人不得不早早起来劳作,直到很晚才能伴月而归。回家的路上,杂草茂盛,露水沾湿了衣裳,诗人也不在意。诗人觉得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心里就很满足了。诗人农艺不精,却不很在意,这是因为诗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与他在官场的尔虞我诈来比,诗人更喜欢前者。(2)读出情境。自由背诵。3.赏析与拓展。(1)品出意味。找出并有感情地读出你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或者谈谈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赏析交流感触较深、值得玩味的诗句,提醒学生注意归纳、升华和积累。(2)想出余地。说说你心中的田园生活。引导学生想象、联想,创造性地阅读诗歌,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意境、形象和主旨。4.全班齐背。四、赏析《使至塞上》1.导入。推荐几首“边塞诗”,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等,初步感知“边塞诗”那种豪放壮美的气势。2.整体感知。(1)配乐朗诵,初步了解大意。出使的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2)自由诵读,互评交流。(3)探究赏析。①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景象?沙漠、“孤烟”、黄河有什么特点?由此种景象诗人联想到了什么?②如何赏析本文能体现“诗中有画”的“千古奇观”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③说说“征蓬”、“归雁”意在写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④你认为哪些诗句最精彩,你最喜欢,理由是什么?有感情地读出来。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诗,画中有诗。”摩诘即王维,从这首诗中看出如画的景致:第一,大漠无边无际(大、金黄)、黄河杳无尽头(长、混浊),“长河”之上只有那一轮圆圆的落日(红艳)。“孤烟”的苍白与“直”都显得单纯简净。作者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写中。第二,边塞将士战功赫赫,也感受到了战争平息后的宁静气氛。第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构图丰富,线条简洁,色彩多样,抓住了大漠的特色,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而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王国维先生称这一句为“千古壮观”,的确名副其实。3.《使至塞上》怎样将叙事、写景相结合的?点明:一切景语皆情语。表达诗人被排挤朝廷之外的抑郁孤寂之心。诗中叙事,则事中见景,事中见情,诗中写景,则景中寓事,景中含情。全诗“状难描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4.积累名句,背诵诗歌。5.结合这首诗,用自己的巧手画出心中最美的大漠图景。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背诵第一、二首诗歌。2.填写句子。(1)(),带月荷锄归。(2)大漠孤烟直,()。二、熟读第三、四首诗歌,把握其中的思想感情1.学生示范朗读,把握感情基调。2.师生合作扫除文字障碍。3.对照注释了解大意。三、精读1.赏析《渡荆门送别》(1)导入:送别是古今文人墨客常写常新的题材。你知道有哪些送别诗?(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这些诗饱含浓浓的离别之情。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也是一首送别诗,他又写了什么呢?(2)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学生自读、跟读。注意字音、节奏。(3)再读,思考。①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留恋故乡)明确:者行踪。(离别蜀地,漫游楚地)所见的是什么景象?壮丽。③探究阅读:讨论交流品味写景的句子。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A.山渐渐远去、消失,眼前出现一望无际的平野。B.水也仿佛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4)作者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5)延伸作业:课外摘抄一些边塞诗和表现乡愁的诗歌。2.《游山西村》(1)导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2)整体感知。①试读,读正确、读流畅。A.以什么为线索?围绕哪个字展开?(诗人行踪)B.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农村生活)C.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中写景句,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说说理由。如:流传最广的两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希望这一生活哲理。(3)探究。①《游山西村》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人情美?②像诗人再访山西村时的情景,写一段文字。(4)拓展延伸。《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都反映乡间生活,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还学过哪些反映乡间生活的古代诗歌?四、背诵这四首诗五、作业设计试从这几首诗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资料宝藏】1.作者简介陶潜(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静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41岁辞去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他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饮酒》、《归园田居》等。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示儿》等,均为世人所传诵。王维(702-761),字摩诘,原籍山西祁县,后随父迁居蒲州。21岁中进士,任大乐丞。后因事贬济司库参军。安史之乱中,在安禄山部下被迫受任给事中。平乱后,一度遭贬,后又做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通音律,工书画,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主要是山水诗,这类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白(701-762),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先代于隋末流寓中亚碎叶城,他出生于此。五岁时随父移居锦州昌隆青莲乡。25岁出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元年,供奉翰林。后受权贵谄毁,不久离开长安。晚年漂泊困苦,客死当涂。李白是我国唐代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其诗追求理想,向往光明;抨击时弊,揭露奸佞;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内容十分广阔。2.写法举要《归园田居》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的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作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成辉,柔和完美。《使至塞上》这首诗从结构上看,前后叙事,中间写景。叙事、写景各具特色。诗人叙事借用典故以古喻今,虚中有实;写景有实有虚,寓情于景。例如,“征蓬”两句,蓬草飘飞是秋天的景象,大雁北飞是春天的景象,诗人出塞的时间不管是春还是秋天,都不可能同时看见这两种景色,为了表现自己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故而采用了虚实相映、情景比兴的表现手法。此外,“大漠”两句,“孤烟直”和“长
本文标题:最美祁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7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