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选修,含解析)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扬州中学十二月质量检测高三历史(选修)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客观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A.加强了中央集权B.导致分封制崩溃C.维护了宗法制度D.促使礼崩乐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在结合春秋战国的时间,可知是维护了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所以C正确。A中央集权到秦朝才正式确立;题干没涉及分封制,B错误;材料没体现礼乐制度,更不能说明礼崩乐坏,D错误。【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2.《韩非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赵襄子说:“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善赏哉!”材料体现的孔子的思想主张是-2-A.行仁政B.法先王C.重礼乐D.正其名【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行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故A项排除;“法先王”指的是先秦儒家的一种政治观念,意在效法古代圣明君王的言行,是儒家的思想主张,但不合题意,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可知强调的是君臣等级,即礼乐制度,为此孔子“善赏哉”,故C正确;“正其名”属于孔子的思想主张,与礼乐制度无关,故D项排除。点晴:凭借对史料关键信息的理解是解答得主要依据,能紧扣“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这个关键信息即可准确解题。3.王国斌在《转变的中国》中提出:“国家在直接从农民征税方面越成功,政府在获得资源方面对豪强的依赖也越不重要,因为人们意识到:一个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是一个政治上成功的政府的社会基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出现的前提是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B.国际减轻对豪强的依赖C.一个政治上成功的政府D.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我国古代是以农立国,小农经济的基础是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所以说“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出现的前提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D正确;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是奴隶社会经济形式,A错误;国家减轻对豪强的依赖并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前提,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4.《晋书·卫瓘传》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从中获悉九品中正制的创立A.旨在保护士族贵族特权-3-B.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C.消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D.兼顾了新环境与旧传统【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曹魏时期战乱多,大量人才因为战争流离失所,不知所踪,在这种情况下推行九品中正制,这说明九品中正制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同时依据材料可知,该制度“犹有乡论余风”,是传统的体现,因此九品中正制的确立兼顾了新环境与旧传统,故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乡邑清议,不拘爵位”可知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并非旨在保护士族贵族特权;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九品中正制的创立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后期被世家大族所控制,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不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九品中正制的创立消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后期被世家大族所控制,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并未消除察举制的弊端。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5.怀素曾这样描述一种书法形式“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当时擅长这种书法的人物是A.王羲之B.张旭C.柳公权D.颜真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描述是草书,结合所学,张旭擅长草书,人称“草圣”,故B项正确;王羲之以行书、楷书见长,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柳公权以楷书见长,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颜真卿以楷书见长,故D项错误。6.《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表明宋代-4-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B.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C.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D.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熟食店张挂名画,卖酒的“以古乐吹《梅花引》曲”,都是想借助宣传效应促进商品的销售,A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B错误;材料中主要是借助宣传推进商业经营,并不是说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C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D错误。7.杨村战役之后,因为遭到聂士成军队的顽强抵抗,有西方记者认为“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描述天津战役时写到:“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这场战争”A.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B.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D.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答案】D【解析】【详解】“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描述天津战役时写到”表明此次战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是甲午中日战争,故B项错误;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C项错误;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杨村战役”“聂士成军队”以及俄国记者,可知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1903年,商部成立,负责商事立法。1904年,在模仿“诸先进国”基础上颁行中国第一部独立的商法——《钦定大清商律》。1908年,修订法律馆聘请日本法学家为顾问,编纂商律草案(亦称《志田案》),包括公司律、票据法、海船律等篇。材料说明清朝的立法行为A.是为了限制民用工商业的发展B.一定程度顺应了经济发展新趋势C.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加快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土崩瓦解-5-【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清政府在逐渐完善商法,此时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这一行为适应了当时经济的发展趋势,故B正确;立法行为是为了规范商业发展,不是限制民用工商业,故A错误;商业立法推动了民族之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故C错误;立法行为是学习西方,规范商业发展,维护了清朝的统治,并未加快清朝封建统治的土崩瓦解,故D错误。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评价:“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①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②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③照搬西方体制④民族资本主义孱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官僚集团的知识分子的精力主要用于研究儒家经典,自然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①项正确;材料信息尽管强调19世纪中国发生了变化,但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②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建立从美国看到的制度遭到了失败,③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薄弱造成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辛亥革命失败的关系,④项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④是误选项。注意题干要求“材料指出”,必须根据材料进行归纳。④也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但题干没有体现。10.胡适在《谈新诗》中写道:“初看起来,这都是‘文的形式’一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6-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旨在A.废止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B.废除格律诗推广新体诗C.打破旧束缚促进思想解放D.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说明白话文只是形式上的问题,要打破的是旧的精神束缚,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要求打破旧的精神束缚,没有涉及废除格律诗推广新体诗,故B项错误;材料“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是要求打破旧的精神束缚,故C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要求打破旧的精神束缚,没有涉及推翻旧体制建立新社会,故D项错误。11.“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C.《论人民民主专政》D.《新民主主义论》【答案】B【解析】“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井冈山的斗争》属于该时期著作,B正确;A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C属于解放战争时期;D是抗日战争时期。12.对历史事件能够做到明确的时空定位,是学习历史必备的一项基本素养。下列地图能反映“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是-7-A.B.C.-8-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利指的是台儿庄战役。A项中是太平天国北伐,B项中是国民政府北伐,C项中是台儿庄战役,D项中是淮海战役,故排除A、B、D项,故选C。13.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邀集全国工商联执委会的委员进行座谈。这次座谈讨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组建中央人民政府B.制订社会主义宪法C.改造私营工商企业D.研讨科教兴国战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讨论组建中央人民政府的会议是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故排除A项;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的,故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故排除D项。根据“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邀集全国工商联执委会的委员进行座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座谈会讨论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C。【点睛】准确掌握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解决大多数历史问题的关键,本题就是通过时间上的差异对错误选项进行了排除。14.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讯和获取信息,-9-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A.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B.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C.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D.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通信和交通,我们的文化和娱乐生活我们的购物等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故选择A。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不涉及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我们
本文标题: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选修,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8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