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南昌二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图中是高一培优班同学建立的一个生物分类图表.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哪组生物不能用该图表分类()A.大熊猫、蓝藻、埃布拉病毒、松B.水稻、大肠杆菌、流感病毒、变形虫C.根瘤菌、HIV、大豆、水绵D.噬菌体、肺炎双球菌、水稻、蘑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大熊猫属于动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埃博拉病毒属于病毒,松属于植物,与以上分析相符,A正确;B、水稻属于植物,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流感病毒属于病毒,变形虫属于动物,与以上分析相符,B正确;C、根瘤菌属于原核生物,HIV属于病毒,大豆和水绵都属于植物,还缺少不含叶绿体的真核生物,与以上分析不符,C错误;D、噬菌体属于病毒,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水稻属于植物,蘑菇属于真菌,与以上分析相符,D正确.故选:C.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2.高倍显微镜下的视野与低倍下视野相比,高倍镜下的视野()A.大而亮B.小而暗C.小而亮D.大而暗【答案】D【解析】-2-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解: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的体积变大;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因此,用高倍显微镜比用低倍镜观察到视野变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的体积变大.故选:D.考点:细胞观察实验.3.具有细胞结构而没有核膜的一组生物是()A.噬菌体、蓝藻B.细菌、发菜C.变形虫、草履虫D.乳酸菌、酵母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B、细菌和发菜均属于原核生物,它们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核膜,B正确;C、变形虫和草履虫均属于真核生物,它们有细胞结构,也有核膜,C错误;D、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们有细胞结构,也有核膜,D错误.故选:B.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4.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①西瓜②血液③神经元④梨树⑤核酸⑥HIV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杨树⑨一片杨树林⑩被污染的培养基中所有生物A.⑥③②①④⑦⑩⑨B.③②①④⑦⑧⑩⑨C.③②①④⑧⑩⑨D.⑤②①④⑦⑩⑨【答案】C-3-【解析】【分析】生命系统:从生物圈到各种生态系统,从大大小小的群体到每个独特的个体,个体水平以下是组成个体的器官、组织,直至细胞,简而言之,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详解】①西瓜是植物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②血液是结缔组织;③神经元是神经细胞;④梨树是植物体;⑤核酸是生命体内重要的有机大分子;⑥HIV是艾滋病病毒;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含多个种群;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杨树属于种群;⑨一片杨树林是一个生态系统;⑩被污染的培养基中所有生物属于群落;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应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故以上正确顺序为③②①④⑧⑩⑨;故选A。【点睛】了解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关键。5.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A.池塘中的一条鲤鱼B.鲤鱼的肌肉C.肌肉细胞里的核酸D.湖中的所有生物【答案】C【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4-【详解】池塘中的一条鲤鱼属于个体层次,A错误;鲤鱼的肌肉属于组织层次,B错误;最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水平,肌肉细胞里的核酸是分子水平,所以肌肉细胞里的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C正确;湖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6.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构成。B.19世纪,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建立了细胞学说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1858年耐格里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新细胞来自老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构成,A错误;B、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B正确;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未揭示多样性,C错误;D、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错误。故选:B。7.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5-A.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新细胞来自老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详解】A、魏尔肖提出“一切新细胞来自老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A正确;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构成,B正确;C、细胞学说没有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C错误;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D正确。故选:C。8.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和有效。下列关于这种“染色剂”说法不正确的是()A.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成分中含有C、H、O、N等大量元素B.氯代毒素水解可以得到氨基酸C.患者能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D.氯代毒素可用于治疗癌症【答案】C【解析】【分析】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一种蛋白质,含有C、H、O、N等大量元素,水解可以得到氨基-6-酸等,根据蛋白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详解】A、蝎毒“染色剂”是一种蛋白质,含有C、H、O、N等大量元素,A正确;B、氯代毒素是一种蛋白质,水解可以得到氨基酸,B正确;C、蛋白质不能通过口服的方法摄入,会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C错误;D、氯代毒素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用于治疗癌症,D正确。故选:C。9.下列关于生物学的推理不正确的是()A.某元素是构成某一生物的微量元素,但在另一生物体内可能是大量元素B.细胞学说的提出,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打下了基础C.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D.原核生物的拟核内有DNA,DNA是它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同时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染色体等复杂的结构,但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详解】A、某元素是构成某一生物的微量元素,但在另一生物体内可能是大量元素,A正确;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打下了基础,B正确;C、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C错误;D、原核生物的拟核内有DNA,DNA是它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C。10.一场“毒黄瓜”引起的病疫曾在德国蔓延并不断扩散至各国,欧洲一时陷入恐慌。经科学家实验査明,这些黄瓜其实是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食用后可引发致命性的溶血性尿毒症,可影响血液、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对这种可怕病原体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HEC为原核细胞,有细胞壁B.EHEC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7-C.EHEC细胞的多种细胞器中可以进行各种反应D.EHEC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同时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染色体等复杂的结构,但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详解】A、大肠杆菌(EHEC)是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有细胞壁,A正确;B、大肠杆菌(EHEC)的遗传物质就是DNA,B错误;C、大肠杆菌(EHEC)是细菌,没有多种细胞器,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C错误;D、大肠杆菌(EHEC)是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染色体,D错误。故选:A。11.如图是对噬菌体、蓝藻、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中的生物都没有细胞壁B.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C.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D.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染色质,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前者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后者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8-【详解】A、甲组中的生物有噬菌体(病毒,无细胞结构)和变形虫(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均没有细胞壁,A正确;B、甲中生物和乙中的蓝藻均没有叶绿体,故甲与乙的分类依据不可以是有无叶绿体,B错误;C、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丙组无染色体,丁组有染色体,C正确;D、丁组中的生物细胞变形虫和衣藻均有细胞核,均具有核膜,D正确。故选B。【点睛】甲和乙的分类依据不可以是有无叶绿体,但可以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甲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12.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时必须()A.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加入乙液B.先加入斐林试剂乙液,后加入甲液C.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使用D.以上A、B、C三项操作方法都正确【答案】C【解析】【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详解】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故选C。13.对于下列各结构在生物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叶绿体②染色体③核膜④核糖体⑤细胞壁⑥拟核A.菠菜和发菜体内都含有①③④⑤B.①~⑤在绿藻体内都存在C.除①②③外其他都在颤藻的体内存在D.大肠杆菌和蓝藻共有的是④⑤⑥【答案】A【解析】【分析】-9-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但含有拟核;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
本文标题: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8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