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12讲种群与群落一、选择题1.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下列有关(人口)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变性别比例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D.年龄组成稳定的人群保持零增长解析:C[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难度适中。“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年龄组成,A项错误;自然增长率除了取决于出生率,还取决于死亡率,B项错误;对一个城市而言,面积是一定的,人口数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人口密度的大小,C项正确;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人群,还受迁入、迁出人口的影响,所以,无法确定(人口)种群数量是否为零增长,D项错误。]2.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解析:B[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难度适中。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A项错误;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B项正确;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C项错误;K值是指该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该种群的最大个体数目,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D项错误。]3.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2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解析:D[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难度适中。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项错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项错误;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值上下波动,C项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D项正确。]4.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12天~第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天~第29天,成虫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天~第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天~第3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解析:C[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难度适中。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13天~第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繁殖加快,A项错误;第17天~第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应该是增加的,B项错误;第21天~第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C项正确;第1天~第37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D项错误。]5.将10mL酵母菌培养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样品酵母菌数量(个/mm3)pH112104.828205.4312103.73410005.0A.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始终为出生率死亡率B.样品的取样先后顺序为2、4、1、3C.对酵母菌而言,10mL该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为1.21×107个D.若进行第5次均匀取样,10mL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解析:A[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探究,难度适中。将10mL酵母菌培养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可根据培养液pH的变化来确定取样顺序,因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消耗营养物质,不断产生CO2等代谢产物使培养液pH不断下降,因此,正确的取样顺序为2、4、1、3,B项正确;从表中数据分析可见,达到稳定时期时,酵母菌数量达到最大值,说明10mL该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为1.21×107个,C项正确;继续培养,随着环境条件极度恶化,种群生长进入衰退期,出生率会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将不断下降,所以继续取样,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A项错误、D项正确。]6.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疟原虫只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只存在捕食关系解析:C[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难度适中。疟原虫与人和按蚊都是寄生关系,A、B项错误;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是消费者,鱼类捕食孑孓也是消费者,C项正确;鱼类和藻类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在空间上还存在竞争关系,D项错误。]7.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演替。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论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时各类生物出现的顺序是苔藓→地衣→草本植物→灌木→乔木B.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C.次生演替的初始环境中一定生长着树木等D.次生演替可形成森林,初生演替不能形成森林4解析:B[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难度不大。初生演替过程中各类生物出现的顺序是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A项错误;自然条件下,演替的速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次生演替的初始环境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C项错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能否演替到森林,取决于环境条件,D项错误。]8.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而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下图1所示。现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湿地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C.芦苇只分布在湿地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垂直结构上的差异D.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解析:B[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难度适中。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定义,结合题干信息“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而逐渐形成的”可以判断,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芦苇只分布在湿地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上的差异;从本题信息及题图无法得出“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的结论。]9.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在不同距离的石头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5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解析:A[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难度较大。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蝗虫捕食更多的植物,植物的数量和密度减少,故种间竞争会减弱,A项错误;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其个体平均数越少,说明其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B项正确;距石头的远近影响了蜥蜴的数量,进而影响了蝗虫的种群密度,最终影响了植物生物量,所以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能增加蜥蜴的数量,从而导致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和植物生物量增加,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10.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解析:B[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难度适中。由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农田生态系6统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物种丰富度、净光合作用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而①③中的曲线都有下降趋势,因此,是错误的。综上所述,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根据下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2)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若出现________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3)曲线Ⅰ和曲线Ⅱ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曲线________。(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Ⅱ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点后,增长速率为0。(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Ⅰ(2)Ⅱcd(3)Ⅱ(4)f(5)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12.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O→b时间段内野兔的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种天敌在图中标注的某个时间点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则该时间点最可能是________。在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至________。7(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野兔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该比例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4)该草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可能慢慢长出小灌木丛,甚至有可能继续演替形成森林,整个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类型对__________的竞争能力不同。解析:(1)根据图示O→b时间段内,野兔种群数量持续增长,说明野兔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具体原因是此时间段内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2)从c时间点后种群数量上升速度减慢,说明环境阻力加大,所以天敌最可能是在c时间点迁入,并且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在K2~K3附近波动,整体呈“S”型增长,说明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至K2~K3。(3)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导致捕获的野兔中标记个体的数目减少,根据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调查结果将会偏高。雌、雄比例稍大于1,雌性个体多,有利于繁殖产生后代。(4)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慢慢长出小灌木丛,进一步发展到森林的演替方式属于次生演替,新的植被类型对阳光的竞争能力较强,原有植被的优势地位被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生物艺考生大二轮总复习 上篇 专题八 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种群与群落课后巩固提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8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