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说我的家教方法第一条:关于家教方式关于家教方式。有的家长说自己家教严格。我认为:严格就是严守防线,不能出格。严格不是什么事都管,处处约束孩子,这不对那不对,这不行那不行,严厉,板着脸,说一不二,这是专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严格。比如,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出了某个问题,出格了,你生气、打骂、撕书本,孩子害怕了,重新再来,达到了要求,这是严格。你和风细雨讲道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来一次,达到了要求,这也是严格。当然是既严守了防线,又不伤害孩子的严格方式更好。现在教育孩子,提倡宽容。其实宽容不是纵容,孩子错了也不管。宽容是指心理上的理解。孩子出错了,我们要理解,因为他毕竟是孩子,不能孩子一犯错就发火。但不能因为理解就放松要求。简单一句话:我理解你,但我不迁就你,更决不纵容你。一、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孩子的道德品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治。而常见的、多发的、容易诱发孩子犯罪的不良行为概括起来有10种,它们是:与品行不正的人交朋友;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吸烟;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或故意损害公共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不良内容的音像制品读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合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等。每一届初三都有因早恋或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交往而辍学的。因此对以上10种不良行为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切不可视为小事。前一段时间我看过中央电视台一篇新闻报道,题目是《双城的创伤》,讲的是一个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短期内连续有6个孩子喝农药自杀,原因一是父母与孩子交流太少,不知道孩子心理在想些什么,更重要的是孩子受一些非法出版物,小画册,卡通动画,网络游戏的影响。在网络游戏中,参与了游戏就好像身临其境,不知死了多少回,又活了多少回,所以孩子是不怕死的,记者问,曾自杀但经抢救复活的孩子,死亡是什么,孩子回答:死亡便是睡着了,可以再活回来。就像游戏,死亡了,可以再来一局。所以希望家长监督学生课余上网吧、游戏室、看课外读物等现象。更要注意孩子与那学人交往,星期天除了做作业外的行为,及时发现苗头加以制止。二、家长要多一些时间和耐心去和孩子交流。孩子并不仅仅满足家长物质上的给与,学生需要的是和家长的真诚交流。往往一个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与家长的期望,家长要经常性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校表现情况,和学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家长要更多一点的投入精力关心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了解知道孩子什么时间该上学,什么时间放学,一天学习多长时间,完成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其学习的关注,当然在学习上就会非常用功,努力把学习搞好。有些家长来找我,让我对他家的孩子好好管一管,上课多提问,课后多找他谈话。根据家长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就可以大体判断得出对自己子女的关心程度,比如有的家长甚至不知道学校放学的具体时间,不知道每天学生的作业量应该什么时间完成。有的家长总是说,工作太忙,我说,家长再忙,又是为了什么?现在有许多的家长把精力用在为孩子攒钱,为孩子攒这个,为孩子攒哪个,那你有没有想过用你现在的精力去为孩子攒个大学文凭,攒个孩子将来吃饭的好饭碗。再说你一生又能有多少时间用来陪子女呢?家长对教育的投资是最明智的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所以我认为家长同志应该和孩子共同努力,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关心孩子的学习中去,把孩子培养好。三、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能家长要问,你让我们更多的关心孩子,但我们不缺他的吃穿,学习上我们有使不上劲这不是为难我们么?我说不是这样,学生学习的好坏关键是我们能不能给他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身边的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人,儿子上初中以后,不管春夏秋冬,一直坚持每天陪孩子写作业,他就说,学习习惯好的孩子是家长看出来的,管出来的。他把孩子一直看着送进了全国重点大学。有的每次孩子考试完后,都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每天都检查督导学习计划执行情况。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安静,有的家庭网上,打麻将、打扑克,看电视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最好单独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一间屋子,一张桌子。让孩子远离干扰。四、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多与教师进行交流。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不如教师了解得多,何况有的学生向家长汇报假情报,不说真话。所以要想家庭和学校双方面共同对孩子的教育有所促进,家长同志们就要更多的和我们的教师进行交流。有的家长问:你们不开家长会,我们怎么来?其实家长和教师进行交流的方法很多,不如平常你可以到学校找找班主任,也可以和教师通过电话进行联系。每次考试完后,我们都要问一问学生的学习情况,乃至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家长和教师进行的交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五、不要过分娇惯孩子。我觉得过于娇惯孩子怕孩子吃苦,这是家长的共性。事实上学生的学习确实很苦,但有几个不靠吃苦考上重点的天才呢?况且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孩子眼前确实是不吃苦,不受累,不缺钱花了,可是孩子缺少与困难抗争的经验和能力,将来遇到困难怎么办?面对竟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吃苦精神的人将来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吗?并且学生手里的零用钱多了,往往会用于上网、打游戏,抽烟等等。所以对孩子的零用钱家长要有所控制。另外,有关安全问题,现在很热,有必要提一下,学校为此发过一张告家长书,这里就不具体谈了,只是提醒大家提高安全意识。家长同志们,我们的目标是统一的,我们的任务是一致的,愿我们相互合作,把我们的学生,您的孩子,培养成学习勤奋,品质优良的优秀人才,为将来学生的升学、就业、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良好的基础。篇二:成功家教的五种说话语气成功家教的五种说话语气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信任的语气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二)尊重的语气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三)商量的语气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四)赞赏的语气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五)鼓励的语气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你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他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篇三:家教方法家教方法1.优秀父母,“问”出水平:1、接纳式提问,“你一定很伤心,如果是我,也会伤心,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问题。能告诉妈妈,你现在的观点是什么吗?”注意:接纳不等同于赞同,接纳强调的是关注和理解。2、重复关键词后提问,“哦?你感觉你和你们老师水火不容?怎么用水火不容来形容呢?看来你真的有很大的委屈,告诉妈妈好吗?”注意:提问后,不要再做那个主观建议者,否则孩子刚刚打开的心门又会被关闭。3、开放式提问,“可以告诉妈妈,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吗?”注意:是真正的开放式提问,而并非反问句,如:你以为你没有错?4、安全感提问,“考了79分,一定很难过吧?来吧,告诉妈妈,需要妈妈怎么样帮助你?”注意:家长在任何条件下都要给孩子安全感。我们要给孩子提供的是帮助、安全感,而不是带着情绪进行沟通的人。2.孩子为什么没有主见?苗苗是全家的宝贝,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注意力。苗苗渴了,爷爷说让他喝白开水,奶奶说喝现炸的橙汁才有营养,而爸爸说她可能更喜欢喝可乐??结果,为了少引起点麻烦,苗苗可能什么也不喝了,久而久之,苗苗对很多事情变得无所谓,你问她喜欢什么,她常常说“随便”;问她某件事情怎样,她常常说“还行”;如果你问她一会儿干什么,她会漫不经心地说“不知道啊!”家长们觉得苗苗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实际上,恰恰是他们的过度关注导致苗苗不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孩子是敏感的,她会察觉到家长间的矛盾,她不肯表达自己的看法就是为了保护每个人的感受,但这种做法妈妈就演变成了没有主见和处事冷漠。3.快乐是什么滋味?小刚的家境非常好,爷爷奶奶有高额的退休金,每天给他50块钱作为零花钱。这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是笔不小的资产。但是,他却很少高兴。班上有的同学吃顿肯德基就很开心,但他很难体验到这种感觉。人生的苦与乐是相对的,正是因为小刚得到的物质过于丰富,从小没有吃苦的体验,所以反而感受快乐的能力降低了。爷爷奶奶希望小刚每天都开心,不曾想却使小刚不知快乐是何种感觉。4.孩子的兴趣哪去了?小冉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但妈妈最近却发现,小冉看到画笔扭头就跑。询问得知,奶奶最近给妮妮报了个少儿绘画班,每天学习两个小时,这对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过于枯燥,导致原来喜欢画画的小冉现在一见纸笔就跑。一个本来可能成为天赋的爱好,被奶奶的强制学习变成了厌恶。5.注意力不集中是怎么造成的?强强正在聚精会神地玩玩具,奶奶突然推门进来:“宝贝,晚上想吃什么?”强强想了想说:“带鱼”。刚过一会儿,爷爷又进来了:“强强,爷爷刚洗了水果,赶快吃一个!”于是,强强又停下来吃水果。又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一进门就喊:“宝贝,快来让妈妈抱抱,想死妈妈了。”于是,强强又被打断了。逐渐的,强强的心里开始形成一个个“断点”,潜意识中常会习惯性地想:“奶奶来了没?爷爷来了没?是不是到了吃水果的时间了??”可想而知,强强慢慢开始分神、注意力不集中??6.祖母教育的常见误区:过度保护;重男轻女(重女轻男);成龙成凤的预期;延迟满足能力的缺失;唯学习论;苦乐教育不平衡;关注焦点;虚拟人格;忽略孝道?7.关于隔代人教育:祖母的任务不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不摔跤。一位青年的奶奶“平时总是鼓励我,无论我做什么家务,她总对我说:‘好孩子,你做得真棒,奶奶都做不了那么好!’有一次我用刀削苹果把手割破了,奶奶帮我包扎好伤口,然后很细心地拿着苹果给我演示了一刀到底的绝技,然后笑着对我说:‘别着急,你就快学会了。’”另一位青年的奶奶“总是很照顾我,无论我做什么,总是对我说:‘不用你,呆着吧,有奶奶在,什么也不用你干!’有一次我用刀削苹果把手割破了,奶奶特别紧张,一边赶忙帮我包扎,一边不断地埋怨‘谁让你自己削的,下次还敢不敢了?要是削着脖子就没命了。’”前者成为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常常想
本文标题:我说我的家教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8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