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社会组织通常是指一定的社会单元,这种社会单元往往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建立,例如军队、企业等。但是,我们现在所指的社会组织却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民间各种形成稳定关系的人们共同体,例如家族、行会或某些结社组织如白莲教、义和拳等。社会组织民俗的定义•社会组织民俗•是指人们在建立并沿袭群体内的互动关系,以推动群体事件的时候所形成的习俗管制。社会组织民俗的分类组织行为组织程序组织功能组织角色民俗组织观念民俗组织活动民俗设置程序民俗接纳成员民俗辞别成员民俗组织目标民俗组织成员民俗组织活动条件改变组织民俗确立组织民俗组织整合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主要存在三种形式•血缘组织民俗•地缘组织民俗•会社组织民俗第一节血缘社会组织(宗族)•血缘社会组织是指基于血缘与姻缘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它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社会组织。•它的最初形态是原始群落、氏族、部落、民族,并由此基础上后来发展成为小家庭、家族、亲族、宗族。•在传统的宗法社会中,姻缘关系居于血缘关系之后。家族、宗族利益统摄个体、家庭利益。一、宗族组织要素•丁口、族谱、祠堂、祖坟、族产、家训族规、族房长是家族组织的七大民俗要素1、丁口指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家族组织的丁口范围以“五服”为限,五服之外,就不属于同一家族组织。•添丁进口是家族的大事,人们以繁衍后代为对祖先的孝道,如果子孙乏嗣,就是最大的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为家族教育的信条。五服制度•所谓五服,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斩衰: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承重孙(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五服制度•齐衰:用粗麻布制做,断处缉边,凡夫为妻,男子为庶母、为伯叔父母、为兄弟及在室姊妹,已嫁女为父母,孙男女为祖父母,均服齐衰一年,杖与否,各有规定;重孙男女为曾祖父母,服齐衰五月;玄孙男女为高祖父母,且齐衰三月。五服制度•大功,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衰”用料稍细。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及姊妹,以及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均服“大功”。九个月。五服制度•小功,亦称“上红”。丧服名。是次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月。清代,凡为伯叔祖父母、常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再从兄弟、未嫁再从姊妹,又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均服小功。•缌麻,丧服名,是次于“小功”的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功也较“小功”为细。清代,凡男子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为外孙、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均服缌麻。服期三月2、族谱•族谱:是记述宗族源流世系、族籍登记,宗族重要成员事迹、宗族墓地、田产及族规家训的宗族文献。族谱的编修源于汉魏时期的世家大族,目的是维系世家血脉宗亲的贵族地位。宋明以后,庶民家族修谱成风,家谱、族谱成为“敬宗收族”的文献依据,“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明朝是族谱编修的高潮时期,大略是三十年一修3、祠堂•祠堂是基本的族产。祠堂供奉本家族的祖宗牌位,四时祭祀,同时祠堂也是宗族公议与处理事务的场所。在古代社会立庙祭祖是上层阶级的特权,一般庶民是不能立祠祭祀的。庶民只能在家内祭祀祖先,所谓“祭于寝”。明清时期各地宗族纷纷建立祠堂,祠堂成为家族组织的重要标志。祠堂图例4、族产•族产是家族活动的经济基础,它包括族田、店铺、渡口船只等。宗族或家族一般都有自己的族产。族产的来源通常有两种,一是族人的捐献集资,二是族产经营的收益的不断积累。•支出主要有四项:一是定期的宗族祭祀活动,二是资助子弟读书科考,三是救济族人,四是公益事业开支,如修桥补路等。5、坟山墓地•每一宗族或家族都有自己的坟山墓地,“生前族居,死后族葬,”是自古相传的惯习。家族墓地,一般选择在风水上佳之处,这样会对子孙后代有利。选择祖墓,要“土厚、水深、无砂、无蚁,土色以黄为正,坚而不燥、光润而不湿者吉。须使他日不为城郭、沟池、道路,不为贵势所夺、耕犁所及,又须避村落,远井窑。祖坟是家族的神圣场所,族人必须严加保护,以防止墓地风水遭到破坏。墓地附近不准起土砍树,祖坟地的树木属于风水林不准砍伐。6、族长•为了有效管理宗族与家族事务,每一宗族与家支都要推举负责人。族长一般是德才兼备的长者,是家族的权威,对外见官、交涉与其他宗族的关系,对内理家族内部事务。具体说,族长职责有三点:一、主持宗族祖先祭祀。二、管理族产。三、主持调解家族内部矛盾,公平判决家族内部争端,惩戒违反家训族规者。四、代表本家族与官府及其他家族交涉协调。7、家训族规•惩罚规则是家法族规与传统家训的根本区别,家训是以谆谆告诫的方式教而不罚,家训重在精神教育;家法族规以条约规范的形式要求家族成员认真履行,以惩戒的办法保证族规的实行。二、宗族组织结构民俗•家族组织是一个活动的有机体,它要保持正常的生命状态,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各种自我调整与更新扩张活动。人们对宗族组织结构的建立与调整遵循一定的习俗惯制。主要有四方面。1、分家•宗族内部随着世代的延续、人口的繁衍,不断地分蘖出新的家庭。分家习俗有相对确定的模式,传统兄弟分家,一般由族长或舅父或姑夫来主持,立有分家契约,将祖产与兄弟要承担的义务公平分割。契约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由家族保障实行。按照礼法规定父母在,兄弟是不能分家的,父母亡故,弟弟未成家,也不能分家。广东洪氏宗族的分单格式立分单兄弟某某等,今因家务纷纭,势难总理,兄弟相商,已议妥当。爰请族老亲戚将祖父遗下产品、田地某处搭匀均分,拈阄为定,已极公平,各宜和合,照依关书,永远管业。如敢违抗,又起争端,即鸣亲族,共同攻讦。恐口无凭,立此关书,同样各执一本存据。•立分单兄弟某某某某某某2、立族•即建立新的宗族组织。宗族总是处在不断的分蘖的过程中,随着历史的推移与家系范围的扩大,人们为了便于宗族活动的开展,一般在远祖的名号下分立宗派房支,使血缘关系亲密的宗族成员能够有效地凝聚在一起。在立族的过程中有三项重要条件:一是时间,宗族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一般在始祖以下五至六代才能形成,大约在150年左右;二是人口,宗族实体需要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如果世代单传自然形成不了宗族。三是有共同的始祖,世系清楚。族人有一个共同确认的血缘祖先,始祖是家族的根本。3、入族•因婚姻和生育而新增的人口进入宗族需要一个认定的过程。外姓女子因婚姻进入本宗有特定的仪式,新婚之后有一个告庙的仪式,古代称为“庙见”,即到祖庙去拜见列祖列宗。新生子孙入族分“报丁”和“入谱”两个步骤。族谱只收载成年或已婚的男子。只有入谱的人才能算宗族的正式成员。女婴出生也要注册,但不告于宗庙,她们以后载入夫家族谱。4、合谱•两个家族的族谱上所载的祖先相同,证明是同源分流的关系,为了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双方协议合并成一个宗族组织,称为“合谱”。合谱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建立祠堂、修撰新的族谱。有的宗族为了扩大影响,依附望族,望族愿意收留,称为“认宗”、“归宗”三、家族共同体成员参与的民俗活动•宗族或家族作为一个特定的组织,其组织内的成员经常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民俗活动,宗族成员集体参与的民俗活动主要三类:人生礼仪等家族大事、宗族公益活动、岁时节日的特定祭祀与聚族活动。1、人生礼仪等家族大事•人生仪礼是家族的重要生活程序,作为家族的子孙,他的诞生、婚庆、死丧都是家族大事。男丁一旦出生,家族成员都会前往贺喜,作汤饼会,喝满月酒,送周岁礼。子弟成年,给家族增加新成员,家族一向重视,传统作法是在祠堂举行加冠成年仪式。明清时期,冠礼只在少数遵守古礼的士绅之家单独举行,一般人家都将其作为婚礼的前奏,在男子婚前一日举行,其女子将嫁而笄,及冠笄之日并以上头糕送亲邻,家族成员的婚礼在宗法社会更是受到特别重视。族人死亡是家族社会的重大事件,“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是家族的伦理,守灵送葬等都有家族成员集体参与服务。2、宗族公益活动•包括家族内成员之间的相互救济与资助。“患难相恤”,是家族成员间的义务。在传统社会人们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活危机,比如因天灾人祸家庭面临生活的窘境,这时家族就要动用族产或家族内殷实人家予以接济或救助。3、岁时节日的特定祭祀与聚族活动•祖先祭祀是宗族组织的重要活动形式,人们通过对祖先的祭拜,表达报本的诚心,加强宗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在明清民俗中元日拜年也是从祭神开始,再集中在祠堂拜祭祖先,然后是给家长拜年及家人互拜。家家挂祖先的画像,家人、亲族在年节中都要拜祭祖先,时间一直延续初三、初五、初十,至到正月十五,名为“拜喜神”第二节地缘型社会组织一、村落村落分单姓聚居与杂姓聚居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往往以血缘为纽带,具有较悠久的历史。一般有共同的墓地(火葬场)、祠堂;第二种形式虽非单一血缘构成聚居集团,但不同的姓氏之间有较稳定的姻亲关系。因此,虽然各分墓地、家庙等,但村落内部的凝聚力仍然很强。拥有共同的山林、保护神(土地庙、关帝庙)并设组织机构进行管理土地庙关帝庙村委会二、村社公益事务•1、集体性的劳务活动2、集体性的社会活动3、集体性的庆祝活动三、村社居民的群体意识•村落的形成一般也是由血缘亲属家庭发展而来,虽后有外来户迁入,但仍不占主体。这种由个体家庭繁衍而来的村落群体往往是血缘与地缘的结合体。同一个祖先,同一种血脉,另加上同一个地域及以此形成的共同利益,使村民的自己民族、村落、家族的认同感不断得到加强。譬如村中考上大学,有人当上大官,历史上的名人、大事都会成为村人的荣耀。村与村之间的体育竞赛也会成为事关村子名誉的大事。这种群体意识表现在与外界冲突时的思想行动一致性。群体意识第三节会社组织民俗•除了以血缘和地缘结成的社会性组织外,还有两类社会组织:一是以个人自愿基础上形成的社团,如民间秘密结社、秘密宗教组织;另一类是基于行业内的共同利益形成的单位,最突出的是行会。一、行会在封建社会,随着城市的兴起和手工业生产的繁荣,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人的侵犯,为了阻止外来手工业者的竞争和限制本地同行业的手工业者之间的竞争,城市手工业者建立起一种组织叫行会。十三行、徽商、晋商。行会都有共同崇拜的偶像,作为共同的精神支柱。晋商的各行会多以关公为崇拜的偶像二、民间秘密结社•所谓秘密结社,指的是那些源流、构成、信仰和仪式等鲜为外部所知的组织,或是因法律明令禁止而被迫转入地下活动的组织。一般认为,秘密结社指的是由摹拟亲属关系而形成的兄弟结拜型组织和师徒相传型组织,或是可以称之为被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所排斥的民间组织天地会•天地会,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俗称洪帮。其成员,最初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以后成分日益复杂,但仍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天地会以反清复明,顺天行道,劫富济贫等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小刀会、三合会、哥老会均是其分支。小刀会哥老会洪门天地会领导•天地会,下辖十堂,各堂负责人曰元帅,又称大总理、大哥;二头目叫“香主”,又称二哥;三头目白扇,又称三哥;四头目叫先锋,五头目负责执掌帮规帮纪的人叫红棍;会内基本徒众叫草鞋。孙中山、秋瑾曾是会党成员洪门红棍三合会白纸扇天地会八拜歌•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三拜日为兄,四拜月为嫂,五拜五祖(相传天地会的山堂就是在这五祖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时期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六拜万云龙大哥(大哥万云龙就是万提喜。传说中,万提喜又名洪起、云龙和尚、洪二和尚、万云龙等),七拜陈近南先生(台湾教育的倡导者,《鹿鼎记》中天地会的创办人兼总舵主,同时也是韦小宝的师父),八拜兄弟和顺。青帮•青帮(正式称清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雍正四年间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所创。徒众昔皆以运糟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青帮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虽然清帮与洪门有相当之渊源,但由于实行禅宗制度,所以与洪门中互称兄弟不同,清帮组织是拜师青帮沉浮•青帮起于漕运,因此多流
本文标题:4社会组织民俗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