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怀化市中方县荆坪古村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内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上古宗法尊祖、敬宗、收族的原则在经过一定的调整之后,得到了实际的贯彻,从而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为特征的体现封建族权的宗族制度,这种宗族制度完全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在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历史时期中同封建政权、封建礼教纠合在一起,起着长期而深刻的影响。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宗法制渐趋强化B.分封制趋于瓦解C.边疆诸侯争霸中原D.中央集权制建立-2-【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结合时代背景可得出当时分封制逐渐瓦解,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法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争霸中原的信息,只说他们争斗,排除C项;当时没有中央集权。排除D。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天下为公D.家国一体【答案】D【解析】【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通过封建诸侯,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宝塔式”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形成家国一体的特点,故选D;西周时期尚未实现中央集权,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西周属于贵族政治,选项B排除;选项C不符合材料主旨,而且西周已经是“家天下”,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掌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并能与材料中对西周政治横纵向分析相对应,由此角度可知西周既有政治上的等级关系,也有血缘上的宗族关系,体现了家国一体。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B.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3-【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封建”阶段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帝制”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民治”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政权和族权相结合,故B正确;夏商周时期并不存在君主专制制度,故“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说法错误,故A错误;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周代分封制并不是“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故C错误;“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例如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三者不同的含义和阶段入手,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其中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符合题意,据此即可正确判断。5.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从10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材料“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反映出商王朝政权中充满着神权色彩,这体现出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之一,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AC项排除;D项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除。6.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A.太尉B.廷尉-4-C.丞相D.御史大夫【答案】D【解析】【详解】丞相是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D项正确;太尉负责军事,故A项错误;廷尉负责司法,故B项错误;丞相负责处理全国政事,故C项错误。7.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防止诸侯割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汉武帝时《出界律》对诸侯王活动的限制,结合所学可知其根本目的在于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汉代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与君主专制的强化无关,A项错误;限制诸侯的活动与加强思想控制不符,B项错误;防止诸侯割据只是直接目的,不是最根本的意图,D项错误。8.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C.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答案】C【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依据。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科举制9.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内阁处理【答案】B【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批,尚书省负责执行。10.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片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秦朝的中央机构;②是元朝的中央机构;③是明朝的中央机构;④是隋唐的中央机构;故中央机构演化的顺序是①④②③,所以选C-6-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机构的演变11.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A.秦朝B.宋朝C.明朝D.清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故C正确。西周没有设置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故A排除。秦朝也没有设置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故B排除。清朝也没有相关官制,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集权1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可知,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A项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任用亲信组成中朝,压制宰相为首的外朝;B项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对皇帝负责,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C项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所以A、B、C都体现了题干的观点,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一度反弹,不能体现材料的观点。故D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演进-7-【详解】13.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可知行政政策会影响城市的发展,故B项正确。地区发展的差异性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元明清三代河北地区直属中央,今天现状仍是河北是独立的省份,一脉相承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D项“决定”表述不正确,应排除。14.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B.C.D.-8-【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其基本矛盾之一,总体上,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不断被削弱;故符合地方权力整体上不断削弱的图为C,故选C;中国古代地方权力是不断削弱的趋势,AD总体呈上升趋势,B项是不变的状态,三者都不符合史实,排除ABD。【点睛】我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不断被削弱。然后分析各选项即可。15.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臣从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反映了官员的地位不断降低,其实质是在君臣关系中,官员权力不断降低,君权不断强化。故答案为C项;材料仅涉及君臣关系,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内阁制度是明清中央机构,并且没有明确信息涉及内阁,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君臣关系,没有确切信息涉及权分六部,排除D项。【点睛】本题备考启示: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主旨;其二,基于材料主旨,进行推理因果,实现合理解读。16.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9-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的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材料反映了宰相既能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又能制约皇权,ABC都是君臣共治天下。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打破了君相权力的平衡,因此象征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17.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在周朝建立了分封制,《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说法正确;隋唐设立的三省六部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中国的宰相在明朝废除了,所以《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不符合史实。D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名师点睛】宰相制度的废除影响:有利于防止权原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二使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皇权专制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详解】-10-18.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
本文标题: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9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