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淇滨高中2018—2019上学年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1.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认为占卜、祭祀是与神灵沟通的有效手段,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这表明商代A.贵族统治受到削弱B.商王权力受到很大制约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商王借此强化王权专制【答案】C【解析】根据“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认为占卜、祭祀是与神灵沟通的有效手段”说明商代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贵族统治受到削弱,排除A;材料与商王权力受到很大制约无关,排除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A.三公九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在西周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贵族在封地内拥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大权,导致国家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故B正确;A是秦朝的制度,排除;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诸侯在诸侯国内拥有再分封、任命官吏等权力,有较大的独-2-立性,分散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3.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上述材料表明分封A.进一步扩大周王室统治区域B.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体系D.使王位世袭制进一步发展完善【答案】A【解析】为了巩固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分封,分封制拓展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故A项正确;周天子通过分封诸侯对地方实行间接控制,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等级制度,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4.《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它表现在婚丧、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上,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B.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C.团结和凝聚家族亲情D.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西周的“礼仪”反映的是礼乐制度,是指在婚丧、祭祀、朝聘、盟会上的一些活动中按规定办事,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要求,从而维护等级秩序,故A正确;B、C不是推行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排除;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不利于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D错误。5.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这一历史现象A.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B.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D.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3-【答案】D【解析】A不符合史实,战国时期分封制仍然存在,排除;秦朝废除血缘关系维系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表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排除B;秦朝建立君主专制制度,C错误;材料阐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情况,属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从分封制逐渐向郡县制过渡,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D正确。6.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A.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B.皇权专制不可僭越C.秦王嬴政的巨大功绩D.皇位世袭不可转移【答案】A【解析】“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大意是: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反映了皇帝独尊,因此选A;皇权至上指皇帝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身,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C、D与材料无关,排除。7.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这一规定A.强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刘姓宗室的血缘亲情D.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汉“推恩令”的具体表现。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正确,排除D;汉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A错误;颁布推恩令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C说法片面,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对西汉推恩令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推-4-恩令是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8.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唐代A.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的决策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唐朝中央推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且相互制约,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有利于科学的决策,B正确;从材料“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可以看出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A错误;材料中的封德彝应属于中书省,魏征供职于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故C错误;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关键句子“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联系三省六部制各部门的职能分析即可。9.“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据此判断,“它”的设置A.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较好的发挥了地方的独立自主C.标志着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成熟D.改变了绝对专权的政治大环境【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制度主要针对地方管理问题,它代表中央长期管理地方,而权力又听从中央,根据所学,符合元朝的行省制,行省制有效地管理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标志着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成熟,故C正确;A是郡县制,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一确立就出现,不属于新体制,排除;B是分封制,分封制不符合中央集权,排除B;元朝行省制并没有改变中央集权不-5-断加强的趋势,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主要理解行省制在代表中央和管理地方上权力使用的特点,它也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10.有学者统计,北宋载人《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B.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C.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D.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根据统计数据“北宋载人《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说明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正确;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1.“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院B.设立南书房C.设置殿阁大学士D.设立内阁【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朱元璋由于废除丞相制度,造成皇帝政务繁忙。为改变这种情况,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物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所以选D,排除C;枢密院是宋元管理军事的机构,南书房是清朝康熙皇帝设立,排除A、B。12.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洲贵族参与处理军国大事的制度,遵循“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的原则,其中的亲王皆是太祖、太宗子孙,他们成为皇帝依赖的群体,也是清朝前期皇权的重要分享者。由此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A.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B.表明清初满族贵族享有民主权利C.恢复了西周的宗法体制-6-D.是清朝集权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答案】A【解析】皇帝的宗室亲王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主要成员,他们都是宗室诸兄弟子侄,表现出满族浓厚的血亲关系,鲜明地体现出满族政权的“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政治特点,A正确;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出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宗法色彩,不能体现元朝“恢复了西周的宗法体制”,排除C;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朝集权体制达到顶峰,D错误。13.清代某机构,其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此机构的设置A.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出现于康熙年间,以票拟形式参与机务C.取代前朝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D.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成三足鼎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可判断该机构为清朝的军机处,结合史实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A项正确;军机处于雍正年间设立,只能上传下达,不具有票拟权,故B项错误;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这样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故C、D项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结合军机处的内容和特征以及影响来分析,军机处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不具有决策权。14.讽刺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现象的一副对联写道:“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反映了A.外敌武力入侵的灾难B.中国人惧怕洋枪洋炮C.科学技术产生巨大威力D.吸食鸦片危害无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9世纪上半期“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吸食鸦片危害无穷。-7-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背景15.悲哀的是,《南京条约》仅仅意味着休战,而不是中英两国矛盾的彻底了结。这主要是因为A.《南京条约》没有打开中国市场B.中国人民顽强地抗击英国的侵略C.清政府未能履行《南京条约》内容D.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要求不断膨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南京条约》仅仅意味着休战,而不是中英两国矛盾的彻底了结”,说明英国会继续对中国发动战争,以满足其不断膨胀的侵略欲求。故答案为D项。《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打开了中国市场,排除A项;中国人民顽强地抗击侵略与英国继续侵略中国无关,排除B项;清政府履行了《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16.1867年,英国太古洋行上海办事处开始营业,它可以进行“合法”通商贸易的城市是A.汉口、南京B.上海、杭州C.广州、沙市D.重庆、天津【答案】A【解析】【详解】广州、上海是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汉口、南京是1858年《天津条约》开开放的通商口岸。天津是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沙市、重庆、杭州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故排除BCD,选A。17.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答案】B【解析】-8-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特点【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
本文标题: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9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