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一、选择题(一)读右图,完成1--2题。1、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的效果图,则A点位于B点的()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2条件同上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转线速度A点大于B点B.自转角速度A点小于B点C.A、B两点地方时相差11小时D.12月22日白昼A地长于B地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箭头方向可以判断,该图是南极上空俯视图,根据图中位置可判断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第2题,A、B两地角速度相等;B地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大于A地;A、B两地相差约90°,地方时相差约6小时;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白昼时间A地长于B地。答案:1、B2、D(二)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日,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时C.北京时间是6日12时D.NO为晨线2.某日科考队员在中山站(约76°E)发现太阳位于对面冰山西侧的地平线上,2小时后发现太阳位于冰山东侧的地平线上,则当太阳位于冰山东侧地平线时北京时间约为()2A.1:56B.3:56C.13:56D.15:56解析:1.D2.B第1题,由图示和自转方向即可判断OP为0时经线,经度为60°W,此时北京时间为7时12分。ON为晨线,OM为昏线,北半球为夏季,地球公转速度较慢。第21题,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故太阳位于冰山西侧地平线时正在日落、位于冰山东侧地平线时正在日出,由日落到日出有2小时,说明当日昼长为22小时,故中山站(约76°E)当日日出时间为1:00,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120°E)相差2:56,则太阳位于冰山东侧地平线时北京时间约为3:56。(三)地轴北极在自转和公转中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下图为甲地观测者夜晚观察北极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甲树位于乙树的()A.北方B.东方C.南方D.西方2.如果甲处观察者在夜间连续观察2小时,会发现()A.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升高B.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降低C.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M方向移动D.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N方向移动答案1.D2.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40°N(该地观测北极星的仰角即为该地的地理纬度),北极星所在方向为正北,所以甲树位于乙树的正西方。第2题,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当地的地理纬度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北极星与地面夹角不会发生变化。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恒星的位置相对固定,因而其视运动方向应为向M方向运动。(四)下图为欧洲、北美、中国三区域电网实时负荷率变化曲线。负荷率是指用电量与发电3厂的设计最大供电量的比值。读图,完成第1--2题。1.a、b、c分别表示()A.欧洲、北美、中国B.北美、欧洲、中国C.欧洲、中国、北美D.中国、北美、欧洲2.图中三大区域电网()A.负荷曲线日变化与当地太阳高度日变化一致B.负荷曲线之间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C.负荷总值在世界时20时达到最大D.互联可以实现电力负荷的削峰填谷答案1.A2.D解析第1题,负荷率较大的时间段应该是白天上班时间到晚上人们休息以前,大约从8时到21时。图中横坐标用的是世界时,也就是零时区区时,欧洲时间与世界时接近,a曲线表示欧洲;北美比世界时晚5小时(华盛顿时间),也就是说世界时13时以后,用电量开始增加,b曲线表示北美;北京时间比世界时早八小时,用电量增加从世界时0时过后,c表示中国。第2题,负荷曲线日变化与当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并非一致,从图中可以看出,晚上还有一段时间负荷率较大,白天变化不大,而太阳高度白天变化大;负荷曲线之间产生差异是各地作息时间不同,根本原因是地球自转产生时差;图中反映的是负荷率,无法知道负荷总值;由于各用电高峰在时间上是错开的,互联可以实现电力负荷的削峰填谷。(五)(2019·大理模拟)2017年11月8日,甲、乙两城市同时看到日落。甲市夜长14小时,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据此回答1--2题。1.甲市在乙市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2.这一天,甲市的日出地方时为()4A.6时B.5时C.8时D.7时解析:第1题,2017年11月8日,甲、乙两市同时看到日落,说明甲、乙两市都位于昏线上。甲市夜长14小时,昼长为10小时,昼短夜长。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即13小时20分钟,昼长为10小时40分钟,昼短夜长。说明甲、乙两市都位于北半球。11月8日正值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由此推断,昏线呈西北—东南向,且甲市的纬度较乙市高,甲市位于乙市的西北方向。故选B。第2题,这一天,甲市夜长14小时,则昼长10小时,根据日出时间=12-1/2昼长,可计算出该日甲市的日出时间为7时。故选D。答案:1.B2.D(六)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科学家决定在2015年里多增加一秒。这多出的一秒钟,就加在国际标准时间6月30日的午夜。据此回答1~2题。1.对于东八时区的我们来说,这一秒出现在7月1日()A.0:0:1B.8:59:60C.24:59:59D.7:59:602.2015年,钟表加了一秒钟,主要是因为()A.地球自转周期短了一秒钟B.地球公转周期短了一秒钟C.地球自转周期长了一秒钟D.地球公转周期长了一秒钟解析:1.D2.C第1题,由材料可知,科学家将这1秒钟加在国际标准时间的6月30日午夜,国际标准时间为伦敦时间,伦敦时间为零时区区时,午夜为7月1日0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伦敦时间早8小时,当伦敦时间为0时,北京时间为7点59分60秒,故选D。第2题,钟表时间是按照地球自转周期来制定的,由于地球自转周期长了一秒钟,所以增加1秒钟,原本自59秒进入0秒,而此时增加一个60秒,是由于地球自转周期长了一秒钟,故选C。(七)航天器轨道按飞行方向分可分为顺行轨道(与地球自转同向)、逆行轨道(与地球自转反向)、赤道轨道(在赤道上空绕行)和极轨道(经过地球南北极上空)。读图,完成第1~2题。51.关于航天器轨道的描述,正确的有()A.最节省发射能量的是逆行轨道B.需对全球进行反复观测的卫星可采用赤道轨道C.既节省发射能量又有较大观测范围的是顺行轨道D.能最好地转播欧洲杯决赛的是极轨道2.神舟五号返回舱从青藏高原上空一掠而过,沿着黄河古道,按预定计划向内蒙古主着陆场飞来。这句话反映了神舟五号采用的是()A.赤道轨道B.极轨道C.逆行轨道D.顺行轨道答案1.C2.D解析第1题,由于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最节省发射能量的为赤道轨道,A项错;需对全球进行反复观测的卫星为极轨道卫星,B项错;既节省发射能量又有较大观测范围的是顺行轨道,C项正确;能最好地转播欧洲杯决赛的是赤道同步轨道卫星,D项错。第2题,神舟五号返回舱从青藏高原上空一掠而过,沿着黄河古道,按预定计划向内蒙古主着陆场飞来,说明神舟五号的飞行方向为自西南向东北,与顺行轨道相符,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读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6(1)此图表示的节气是,图中表示昏线的是。(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3)简述此日以后北半球各地的昼夜变化情况。(4)此时A点地方时是时,C点的昼长是小时,D点的夜长是小时,B点的夜长是小时。(5)A、B两点线速度大的是。(6)该日,广州、北京、三门峡、哈尔滨四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答案(1)冬至(2)(23°26'S,45°E)(3)昼变长,夜变短。(4)91206(5)A(6)哈尔滨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此时为冬至日。图中表示昏线的是。第(2)题,据图可知,此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图中的经线可知,每两条经线之间差45°,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逐渐增加,故此时太阳直射经线为45°E。第(3)题,此日为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之后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第(4)题,读图可知,赤道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A点位于赤道与晨线交点以东,经度相差45°,故A点地方时为9时;C点位于赤道上,故昼长为12小时;D点位于南极圈上,此时出现极昼现象,夜长为0小时;图中B点夜弧为90°,故夜长为6个小时。第(5)题,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A点的纬度位置低,故线速度大于B点。第(6)题,此日为冬至日,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白昼越短,打开路灯的时间越早,哈尔滨白昼最短,故打开路灯时间最早。7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9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