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课时达标(十八)一、选择题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根据结果绘制了森林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3题。1.武夷山森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2.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较多B.蒸发较大C.气温较高D.枯枝落叶较多3.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土壤温度较高B.土壤湿度较大C.土壤含水量较高D.枯枝落叶量较多1.C2.A3.D解析第1题,图示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而武夷山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则夏季排放量最大。第2题,武夷山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则土壤含水量东坡大于西坡,使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东坡大于西坡。第3题,天然林一般要比人工林更稠密,则土壤光照较少而温度可能较低,土壤含水量一般相差不大;但因稠密而枯枝落叶量更多,故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读图完成4~5题。24.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A.甲B.乙C.丙D.丁5.图中可显示的信息错误的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有学者据我国古代《管子·地员篇》里描述,按照现代华北地区的海拔,顺次绘制出树木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管子·地员篇》山地植被示意图4.D5.C解析第4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则D正确。第5题,读图,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图中丁、戊、己植被类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的,表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则A表述正确。图中丙、乙、己植被类型变化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表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则B表述正确。图中降水变化不能显示出迎风坡、背风坡以及海拔差异,故不能反映从山麓到山顶的3垂直地域分异,则C表述错误。图示区域跨温度带、干湿地区的范围广,没能体现非地带性规律,则D表述正确。6.枢榆植被类型为()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7.不同高度树种不同,主要是由于()A.光照的差异B.降水的差异C.热量的差异D.土壤的差异6.B7.C解析第6题,由“按照现代华北地区”,图示枢榆位于海拔500米以下(为基带)等信息,结合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可判断枢榆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第7题,图示不同高度树种不同,而不同高度热量必然有差异,同时影响树种类型最主要的因素是热量,故C正确。光照对植被种类影响不大;土壤影响树木生长速度,对树种影响不大。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父”之称。整个山脉平均海拔3660米,有许多山峰海拔在6000米以上,终年积雪。下图为安第斯山脉不同纬度地段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能表示安第斯山脉在10°S和45°S雪线的分别是()A.甲、丙B.甲、丁C.乙、丁D.乙、丙9.下列关于安第斯山在10°S和45°S的雪线东西存在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10°S山脉东侧为东南信风,干燥少雨,雪线高B.10°S山脉西侧受海洋影响,降水多,雪线低C.45°S山脉东侧受巴西暖流影响,降水多,雪线低D.45°S山脉西侧迎西北风,降水多,雪线低8.A9.D解析第8题,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在10°S附近,安第斯山脉西侧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且西侧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雪线海拔西侧高于东侧;在45°S附近,安第斯山脉西侧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且西侧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西侧低于东侧。故A正确。第9题,45°S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北风,安第斯山西侧位于西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多,雪线海拔低,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故D正确。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流水侵蚀作用4的不同,导致长白山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下图为长白山火山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长白山北坡植被类型自下而上为()A.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B.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C.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冰雪D.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针叶林—高山冰雪11.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A.气温B.降水量C.光照D.土壤10.A11.D解析第10题,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北坡植被类型自下而上为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A正确。第11题,根据材料“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东坡地势平坦处,火山灰侵蚀较少,土壤肥力较高。故东坡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土壤,D正确。二、综合题12.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完成下列要求。5非洲自然带分布图(1)指出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2)写出甲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大陆的原因。(3)分析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解析第(1)题,甲位于赤道附近,丙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丁地位于30°S附近,甲地到丁地的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绿硬叶林带,反映的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第(2)题,甲位于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带,向东到达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第(3)题,丙地是热带沙漠气候,主要是在副高、信风、寒流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该气候的影响下,降水稀少、河流少,地貌以荒漠为主,植被稀少。答案(1)规律:纬度地带性(或答纬向地带性,或答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热量。(2)热带雨林带。原因:未横穿大陆是由于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3)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再加上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气候极其干旱。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或为季节性河流,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动植物稀少,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13.(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6(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解析第(1)题,按照材料中揭示的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规律。可发现阴坡符合这一规律,而阳坡在2000~2300米范围内,植物多样性出现异常,未按规律呈现多样性增加的特点。第(2)题,材料揭示该苔原带仅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这“部分地区”是指阳坡苔原带下部,而中部和上部在未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植物多样性明显少于阴坡。第(3)题,阳坡太阳辐射强,热量足,气温高于阴坡,蒸发量大。材料中告知阴、阳坡降水量差别不大,而湿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多少,所以阳坡湿度小于阴坡。第(4)题,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随海拔升高缩小,说明自然条件的差别变小。主要原因在于,海拔越高,阴、阳坡面积减小,阴、阳坡水热差异变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本文标题:(优质课堂)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课时达标18 自然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9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