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60分)1.关于梭伦改革前的情况,亚里士多德这样说“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这不能反映出梭伦改革前A.平民处境艰难B.奴隶处境艰难C.债务奴隶制威胁平民自由D.为解决这一问题,梭伦颁布“解负令”【答案】D【解析】“无力支付地租”等字眼足以证明平民和奴隶处境艰难,“将失去自由”等字眼足以证明债务奴隶制会威胁平民自由,但材料并未体现出“解负令”方面的信息,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2.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B.萨拉米斯岛危机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答案】B【解析】萨拉米危机是导致梭伦改革的导火线,即直接原因。萨拉米危机充分暴露了雅典政府的腐朽无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在这种情况下,解决矛盾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必须改革。故本题只能选A。3.梭伦改革规定按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这一措施的意义在于A.满足男子参政愿望B.打破贵族垄断政权C.促进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D.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男子”,男子并不一定是公民;材料中措施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发展而不是“崛起”,故C项错误;D项错误,不是“铲除”而是“打破”。4.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雅典执政官梭伦在众人的注视和期待下大步登上讲坛,他径直走到一个大木框前,将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务全部废除。”这就是“解负令”。“解负令”颁布后,得益最多的是当时的()A.雅典贵族B.雅典的债务奴隶C.雅典平民D.被征服地区的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务全部废除”能够说明“解负令”的颁布直接受益者和得益最多的是深受债务高压的债务奴隶群体,所以答案选B,A项是利益的受损者,CD两项与债务奴隶无关。考点:梭伦改革的措施点评:相同的考查思路还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直接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所需公民群体形成的措施有(B)①颁布“解负令”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④设立“四百人会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5.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答案】B【解析】3试题分析:梭伦改革的意义是把雅典引上了奴隶主民主政治的轨道,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不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故答案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措施6.在古代雅典的克利斯提尼时代,所有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担任相应的政府官职,且不发工资。这体现了当时雅典A.行政官员的业余性B.民主政治的间接性C.政府立法的规范性D.政府权力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A选项说法正确,由“抽签担任相应的政府官职,且不发工资”可以看出;B选项错在“间接”二字;C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出立法问题;D选项说法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7.梭伦离开雅典、漫游他乡的主要原因是A.梭伦改革遭到旧贵族的反对B.梭伦想去外邦漫游C.他建立僭主政治未获成功D.改革未能消除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梭伦改革遭到贵族的反对,同时下层平民的愿望也未能完全实现,平民多有抱怨,即改革并未消除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贵族与平民的根本矛盾)。正是来自贵族和平民两方面的压力迫使梭伦漫游他乡,排除A项,D项正确;而B项并不是主要原因,C项“建立僭主政治”说法错误。故正确选项为D项。考点:梭伦改革的局限性点评: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可以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分析。1.积极方面:⑴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为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⑵梭伦改革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2.消极方面:⑴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⑵氏族制度和贵族势力仍然存4在。⑶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8.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主要目的不包括A.维护贵族的统治地位B.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C.提高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D.给下层平民以参政机会【答案】A【解析】财产等级制度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同时也给下层平民以参政机会,这样就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不是维护贵族的统治地位而是为了打破贵族的统治地位,所以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9.“解负令”的内容包括①废除所由于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做抵②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③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④废除“六一汉”制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主要针对的是债务奴隶制的问题,因此梭伦要求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做抵,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且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同时废除“六一汉”制度。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10.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最尖锐的矛盾是A.贵族与工商业者;B.贵族与平民;C.工商业者与平民;D.“僭主”与雅典公民【答案】B【解析】5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在梭伦改革之前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矛盾尖锐,促使了梭伦开始进行改革,所以B项正确,CDA不符合事实。11.管仲改革的社会效果不包括A.经济实力增强B.军事力量增强C.社会性质变化D.实现称霸目标【答案】C【解析】【详解】管仲在齐国进行的“相地而衰征”,实际上是奴隶制性质的改革,虽然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现象,但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齐国仍然是奴隶制国家,故选C项;经济实力增强、军事力量增强和实现称霸目标都属于管仲改革的社会效果,故ABD排除。12.“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据此可知,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①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②国君热心变法③拥有较多的贤能有为之人④充斥尚武精神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秦国人性格倔强,国家地形险要,政令严厉,赏罚有信,士卒临战不退让,都有战斗的决心,所以秦阵虽然兵力部署分散但能各自为战。”依据材料意思可以直接选出答案D来,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3.春秋时期最典型的政治特点是A.周王室不被诸侯重视B.社会制度大变革C.“井田制”瓦解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答案】D6【解析】【详解】春秋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诸侯割据称雄,故D正确;春秋时期,周王室不被诸侯重视,但这不是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故A错误;社会制度大变革不属于政治特点,故B错误;井田制逐渐瓦解不属于政治特点,故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和把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即可。14.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说明上述六种不被重视或者说是被冷落的,这些都是儒家比较提倡的,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在秦国的处境15.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指导思想是A.农商并重B.重农抑商C.重商主义D.无为而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故答案为B;农商并重、重商主义、无为而治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CD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掌握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内容即可。16.“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A.建立县制B.什伍连坐C.奖励耕织7D.焚烧诗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本”指的是农业。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变法中积极推行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例如奖励耕织。故C项正确。建立县制是地方政治制度的变化,什伍连坐体现了秦国法律的严苛,焚烧诗书属于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故ABD三项排除。点睛:本题的关键词是“务本”,根据所学可知“本”指的是农业。1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完整解读信息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宗室贵戚怨恨商鞅.这是由于商鞅采取了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所以选D.考点:历史上的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1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②④⑤【答案】B【解析】联系史实可知,①项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后期不利于社会进步;②“燔诗书而明法令”不利于文化的发展⑤实行连坐法对百姓的控制过于严厉因此以上三项措施对后世有消极影响;③奖励军功和④废除井田制前者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后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此题选B项。819.“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鼎力支持D.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根本原因”,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商鞅变法之所以得到贯彻落实,是由新兴的经济形式决定的,A项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C项秦孝公的鼎力支持、D项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均为政治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点评:此题为程度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0.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①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②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③重用汉族儒生④兴办太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的措施是多方面的,例如,政治方面的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9些统治方式、重用汉族儒生,经济方面的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方面的兴办太学等,所以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21.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促进了民族融合B.北魏宗主督护制——促使社会矛盾激化C.北魏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D.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还是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和自己的统治,吸收汉族先进文
本文标题: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0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