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海南省儋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海南省儋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B.拱卫王室统治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D.扩大统治范围【答案】B【解析】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故答案选B。AC涉及的是宗法制的内容,排除;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势力范围,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出D。2.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D.疆域规模的扩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秦朝郡县长官任免方式是皇帝任命,而贵族政治则是血缘传承,故A项正确;皇权的至高无上是皇帝制度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郡县制是地方制度,而三公九卿是中央官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疆域规模的扩大是推行郡县制度的因素,但是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3.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2-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A.解决了王国问题B.削弱了丞相权力C.确立了察举制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材料与地方王国问题无关,故A错误。材料也并没有体现选官制度和儒家思想的相关内容,故C和D排除。因为他们接受皇帝的垂询实际上是在牵制宰相,限制相权,故而加强皇权,故本题选B。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文中的“朕”是指A.汉武帝B.唐太宗C.明太祖D.明成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皇权,明太祖以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提高六部的地位,使其直接由皇帝指挥,以期“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革去中书省,升六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革去中书省,升六部”,结合所学明太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分析解答。5.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说:“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而且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间接民主B.法律至上C.轮番而治D.人民主权-3-【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可知,在古代雅典,人民决定公民大会的重大事务,这体现出人民主权的思想,故D项正确;古典雅典是直接民主,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联系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6.“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这段材料意在说明A.罗马人依靠法律征服了世界B.罗马帝国颁布法律巩固统治C.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定产生深远影响D.罗马法孕育了基督教【答案】C【解析】【详解】“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说明罗马法对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武力和宗教难以替代的作用,对后世法律制定产生深远影响,C正确;罗法帝国靠武力征服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材料中也为体现,排除。7.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C.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D.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故D正确;A项表述绝对化,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如法美等国确立共和制,排除A;BC项-4-是对英国政局的影响,不是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联系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对世界的影响分析解答。8.美国制宪会议期间,汉密尔顿说:“如果在联邦的某个邦内发生民众叛乱,其他各邦就把它镇压下去,如果某一部分发生弊端,其他仍然健全的部分就能予以纠正其他。”汉密尔顿认为()A.联邦是各州的联盟体B.联邦能够稳定国家秩序C.联邦政府有绝对权力D.联邦体现主权在民原则【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密尔顿认为联邦制下,某一个邦或某一部分出现问题,其他健全的部分能纠正这些问题,使国家能够正常运行,也就是联邦能够稳定国家秩序,B正确。邦联制是各州的联盟体,A错误。材料未涉及联邦政府即中央的权利,只是涉及在这个制度下,如果某部分出问题,其他部分会纠正,C错误。材料未体现主权在民,D错误。9.“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军国主义色彩B.专制主义色彩C.民族主义色彩D.民主主义色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皇帝的权力非常大,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专制主义色彩,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军国主义,而是强调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主义,而是强调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排除C;材料是强调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专制主义色彩而非民主,排除D。10.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5-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重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说明当时政局不够稳定,“戴高乐就任总统后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就等于不再让议会作为国家的重心,这就有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故选A;总统的元首地位在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时就已经确立了,故B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B;题干并没有提到剥夺议会的权力,故C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C;法国没有实行两党制,是多党制,故D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11.当年只有十二岁的小斯当东在国会发言:“我们进行鸦片贸易,是否违反了国际法呢?没有。当两广总督用他自己的船运送毒品时,没有人会对外国人也做同样的事感到惊讶。尽管令人遗憾,但我还是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国际社会公认鸦片贸易是合法的B.鸦片战争对中英来说是正义战争C.旨在维护中英正常贸易D.没有看到鸦片战争的实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认为鸦片贸易是合法的,鸦片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其实他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的实质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是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故选D;鸦片走私并不是正常贸易,而且国际社会认为鸦片是毒品,并没有公认其合法,AC两项错误;B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1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列强获得这一权益是在()A.《南京条约》附件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从材料所述可知,这是指片面最惠国待遇,列强获得这一权益是在《南京条约》附件中,A正-6-确。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13.有学者对某史实是这样描述的:“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他描述的史实应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长歌涌入金陵”“人间小天堂”“天京陷落”等信息可以判断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故选B;《南京条约》的签订与“建造人间小天堂”无关,排除A;义和团运动活动范围在京津、山东、河北一带,不符合“长歌涌入金陵”,排除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建造人间小天堂”无关,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长歌涌入金陵”“人间小天堂”“天京陷落”,联系所学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分析解答。14.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答案】B【解析】《马关条约》内容相较《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明确提出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拓宽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因此这里的“要求”应指“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B正确。“以华治华”政策主要是指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与材料不符,故A错误。CD不是列强的主要诉求,故排除。15.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下列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结束了封建制度B.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7-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政体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民主共和国。故答案为C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且革命爆发时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不符合题干中“最能论证”的要求,排除B、D项。16.“五四,五四!爱国的血和泪,洒遍亚东大陆地!雄鸡一唱天下白,同声击贼贼胆悸!为民众争正义,军拼刀枪都不惧,精神冠古今!扫荡千古群魔毒。”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还我青岛B.废除二十一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五四运动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故D正确;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只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排除ABC。17.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主要原因是起止时间1915—19181919—19221923—1926“革命”出现的频度0.78%2.45%25.14%A.十月革命的影响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C.国民大革命推动-8-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答案】C【解析】国民大革命中1926年的北伐战争促进了民众“革命”思想发展,导致《新青年》中登载“革命”频率的提升,故C项正确;十月革命的影响是1918年之后,故A项错误;1926年前,毛泽东思想正在形成中,不会得到广泛传播,故B项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1927年之后,故D项错误。18.下图是我国近代的一枚硬币(图中文字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造币厂造、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一九三四年),对其合理的历史判断应为A.该硬币由中央苏区铸造B.是印证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史料C.发行于国民革命时期D.是研究“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史料【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片中“川陕省造币厂造”可以判断A项错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是1936年,从图片时间“一九三四年”可以判断B项错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而国民大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故C项错误;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字样可以判断该硬币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铸造的货币,是研究
本文标题:海南省儋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0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