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B)(含解析)
1唐山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A.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B.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C.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D.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因为校址在齐国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而得名。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就是以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展开的。稷下学宫最兴盛的时候,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荀子更是三次出任校长(祭酒)。“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可知稷下学宫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故B选项正确;材料“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说明为百家争鸣的产生培养了大把人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故A选项错误;稷下学宫为百家争鸣的产生培养了众多人才,推动了当时文化教育的发展,不是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故C选项错误;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不是法家代表人物,故D选项错误。2.唐玄宗即位后,重用姚崇、宋璟,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这种改变A.形成了君相和谐的决策体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C.标志着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D.隐藏着国家治理的严重危机2【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重用姚崇、宋璟,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可知,唐玄宗重用姚崇、宋璟的结果逐渐改变以往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三省合议的状态而向宰相专权的方向发展,表明宰相权力逐渐加强,打破了以往三省之间的制约,反映了国家治理隐藏着严重的危机,故D选项正确;材料“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反映了国家治理隐藏的危机而不是君相和谐的状态,故A选项解读材料有误;“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宰相专权的方向发展说明与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背道而驰,而不是完善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故B选项错误;宰相专权的方向发展不是政治体制的创新,故C选项错误。3.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出A.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B.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C.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D.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内容大致意思是指里巷中小孩子调皮顽劣,难于管教,家长视为苦事,于是只好给他钱,叫他与大伙儿坐在一起(一般是在茶馆里),去听人说评书、讲古话。而当时的说书内容,常常涉及三国故事。当小儿们闻听刘备(161—232,字玄德)战败,便皱眉且悲伤涕泣;听到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战败,即欢唱快活。在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中曹操是奸臣、枭雄的代表,因此才出现材料中听到曹操打败而欢唱快活的现象,这说明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在百姓认知中《三国演义》人物的形象,说明传统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无法得出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民间百姓受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而对《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无法得出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民间对《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理解是受到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与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无法得出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故D选项错误。34.下图是“清高产作物分布图”,由此可以推断出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联系B.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C.海上丝绸之路以特种交流为主D.工业革命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产于美洲,在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甘薯产于南美洲,在明清时期传入中国,这与新航路开辟有直接的关系,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联系,促进农作物在各国和地区之间的传播,故A选项正确;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导,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高产作物的分布图体现了高产农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信息,但无法得出海上丝绸之路以物种交流为主,故C选项错误;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是在19世纪中期,故D选项错误。5.下表是近代中国茶叶所占世界茶叶市场比重表时间1860年1880年1905年4占比90%70%29%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是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结果B.列强的侵略实中国茶叶生产萎缩C.经济危机使市场对茶叶需求减少D.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主要体现了1860-1905年期间中国茶叶所占世界茶叶市场比重表,图表可知1860年所在比例是90%,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这时期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外国列强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对亚非拉地区的国家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而在1905年时期只占29%,所占比例极大下降,这时期已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主要发展重工业,对亚非拉地区的国家侵略方式是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这种变化是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结果,故A选项正确;材料图表中数据的变化体现了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也是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结果,而列强的侵略不是中国茶叶生产萎缩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这时期没有产生特别大的经济危机,材料无法得出经济危机使市场对茶叶需求减少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1905年时期西方列强对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是以资本输出为主,故D选项错误。6.1894年7月9日《申报》:“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这一观点A.是对洋务运动客观公正的评价B.折射出盲目自大的传统华夷思想C.准确地预测了中日战争的走向D.是对中国近代工业成就的认可5【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对中日战争前的形式进行了中国实力优于日本,定会取得战争胜利的预测,这种预测源于中国近代进行了将近30年的洋务运动获得成果的认可,即是对中国近代工业成就的认可,故D选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说明材料中的评价没有对洋务运动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评价和预测是源于洋务运动的成果,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实力,不是源于盲目自大的传统华夷思想,故B选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说明材料内容没有准确地预测了中日战争的走向,故C选项错误。7.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A.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B.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C.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D.专制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可知这时期人们还是维护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说明这时期人们意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随着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意识到民主共和的先进,故C选项正确;“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表明这时期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无法得出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民主共和政体是当时世界的主流,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故B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之后袁世凯曾一度复辟专制制度,说明这时期专制制度没有彻底退6出历史舞台,故D选项错误。8.1961年1月初,周恩来在访问缅甸期间,对随同访缅的外贸部副部长雷任民说,你先不要回北京,直接去香港,确实搞清三个问题:一是能不能买到粮;二是运输问题能不能解决;三是中国银行能不能解决外汇问题。由此可见A.新中国暂时承认了英国对香港的主权B.香港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C.中国政府明确收回香港主权的意图D.中国推动粮食出口支援工业化建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周恩来在访问缅甸期间,对随同访缅的外贸部副部长雷任民说”“你先不要回北京,直接去香港”,说明20世纪60年代在美苏两极格局对抗的冷战背景下,美国和蒋介石集团对中国大陆实行海上封锁的背景下,香港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为了从国外购买粮食时“直接去香港”而不是回北京,说明香港是当时中外交流的重要通道,没有体现新中国暂时承认了英国对香港的主权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只能体现当时香港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没有涉及中国政府明确收回香港主权的意图,无法得出该结论,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直接去香港,确实搞清三个问题:一是能不能买到粮”说明这时期中国向国外购买粮食而不是粮食出口,故D选项错误。9.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西塞罗意在说明A.法律是至高无上的B.执政官是最高的统治者C.法律就是最高执政官D.法律应该由执政官制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再认再现能力。在古代罗马,执政官拥7有最高统治权,那么“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表明连地位最高的执政官都必须依据法律办事。“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就等于说法律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故A选项正确;材料“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可知地位再高的执政官都必须依据法律办事,体现了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不是指执政官是最高的统治者,故B选项错误;“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体现了法律以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原则像执政官一样解决一切纠纷和矛盾,体现了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无法得出法律就是最高执政官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没有体现法律应该由执政官制定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10.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傣后,就自动失去了议员资格。这一规定A.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基本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任职法案》要求在政府任职的官员不得担任议员,以确保议会组织上的独立,使议会不受国王控制,从而可以限制王权。制定此法案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国王在议会中安插培植亲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议会作为制衡王权的政治存在,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的原则,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长期的过程,在1707年时期英国国王有一定的权力,不是“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选项错误;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是1721年财政大臣沃波尔组织内阁,故B选项错误;英国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是在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故C选项错误。11.1945年,美苏两国以“北纬38°”线为界,分别接受日军投降。这就是“三八线”的来历。这
本文标题: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B)(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1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