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1-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2.某遗址“距今约7000-5000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3.“史实”是被考古史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下列属于“史实”的是()A.盘古开天B.后羿射日C.大禹治水D.商王迁都4.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诞生D.世袭制的确立5.西洋人论述中国史的著作通常自商朝开篇,主要是因为商朝()A.青铜工艺极为发达B.考古资料极其丰富C.有完整的国家机构D.有成熟的文字系统6.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A.国家产生B.文明起源C.政权分立.社会转型7.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源于西汉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下面示意图中空缺处应该是()A.洛阳B.长安C.咸阳D.敦煌8.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2-①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②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人③秦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一④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下图),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A.天子B.诸侯C.士D.卿10.据《礼记》记载:“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A.严格的等级制度B.天子生活奢侈、C.政治地位越高生活水平越高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11.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一种主要的土地制度。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土地归全体国人所有B.受封奴隶主拥有使用权,不得转让与买卖C.主要采用奴隶个体耕作的方式D.井田劳动中主要使用青铜农具12.孔子认为,所谓“儒”者,不会因为处境困苦贫贱而灰心丧志,不会因为富贵而得意忘形,不会连累长辈,不会使官员糊涂。因为有这样的美德,所以才叫做“儒”。儒家主张()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兼爱非攻D.克己复礼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14.柳宗元评论秦始皇时指出,他“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秦始皇开创出这种局面主要得益于其()A.统一了六国B.建立皇帝制度C.推行郡县制D.设置三公九卿15.西周通过“分土建邦”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建立后,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1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初算缗钱”,开始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对隐瞒不报-3-或呈报不实者,罚戍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该政策的实施()A.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B.提高民众的投资意识C.首要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7.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隶加倍。这一规定()A.体现了轻徭薄赋的税收原则B.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增长C.不利于商人的发展D.从政治、经济地位上打压商业18.“它支配着中国计算人员一千多年的实践……土地的丈量、谷仓容积测量、堤坝和河渠的修建。”文中评价的最可能是()A.《诗经》B.《史记》C.《九章算术》D.《神农本草经》19.对以下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D.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0.汉武帝对盐业生产和销售进行了规定: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用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敢私自煮盐者受釱左趾的刑罚。这一规定()A.使盐税成为国家最主要收入B.不利于提高食盐产品质量C.有利于实现国家利润最大化D.不利于调动生产者积极性21.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讲到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于是诸侯反叛,杀了幽王,拥立宜臼,宜臼即为周平王。从制度层面看,诸侯反叛的正当理由是A.周幽王的荒唐B.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C.周王室的衰微D.周幽王破坏了宗法制22.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如鲁国实行“初税亩”,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即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些改革A.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B.抑制了土地兼并-4-C.使齐鲁先后成为霸主D.打击了豪强势力2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保证国家财税收入C.防范民间土地兼并D.改善人民生活质量24.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B.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25.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现在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们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权势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秦始皇A.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威严B.承担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C.通过立威和表率实现了对民众的绝对控制D.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新的领域26.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27.据《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28.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评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汉书》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5-C.史家的研究论文D.秦简的记载29.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稣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C.出征作战D.缴纳贡赋30.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二、非选择题(共2题,40分)31.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鲁教版《中国历史》(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8分)-6-(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哪一新兴阶级的出现?(6分)(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6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成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10分)-7-(2)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10分)-8-2019级高一历史月考检测题答案一、选择题1—5BCDCD6—10DBBBA11—15BDDCC16—20DCCCC21—25DABAC26—30BCDCD二、非选择题31、(1)分封制。诸侯争霸。影响:消极: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积极: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8分)(2)新现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阶级:地主和农民。(6分)(3)内在联系: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影响: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把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6分)32、(1)内容:以分封同姓诸侯为主;分封要举行仪式,天子对诸侯“授土授民”;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6分)影响:加强了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巩固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确立了分封制的程序和等级制度。(4分)(2)变化:在地方建立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基层实行什伍连坐,打破了国野制度;确立了划分县的原则。(6分)意义:秦国建立了基层地方行政体系,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地方官吏由国君任命,加强了君主的统治,完善了官僚制度。(4分)
本文标题: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1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