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高二历史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40*1.5=60分)1.《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强调变革和法律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重视规则和秩序【答案】D【解析】据材料“礼者,天地之序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无两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规矩、道、法等概念反映了当时学者重视规则和秩序,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各思想流派相互竞争,故A项错误;“强调变革和法律”只符合法家,故B项错误;儒家孔子和道家老子并未主张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材料关键信息“礼者,天地之序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无两适”归纳出规则和秩序的相同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归纳能力尤为重要,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2-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答案】D【解析】陆贾、叔孙通融合阴阳家的思想,贾谊引用《老子》的理论,这为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西汉初期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儒学并未成为汉代正统思想,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内容也不全是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出这是儒家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的开始时期,故D错误。故选B。3.韩愈认为儒家的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柯,柯之死不得其传焉。”他还说:“使其道由愈而粗传,遂灭死万万无恨”。这反映出韩愈A.具有继往开来的使命感B.对古代先贤的赞美C.贬低孟子在儒家中的地位D.吸收了道家的本体论【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韩愈要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建立儒家道统。儒家之道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就是仁义之道,就是人民生存生养之道。在佛老兴盛的历史条件下,韩愈努力重建儒家道统,对以后儒学的发展,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具有继往开来的使命感,故A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不符合材料“使其道由愈而粗传,遂灭死万万无恨”,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4.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权力的失控B.程朱理学逐渐盛行C.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主思想的出现【答案】B【解析】-3-本题介绍了唐代和宋代女性穿着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程朱理学的盛行对妇女的限制增多,在服饰上也得到了深刻的反映,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与此无关;C选项时间不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在明朝;D选项错误,此时思想盛行的是程朱理学。5.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说明《太极图说》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色彩,但并不能认定它属于唯物主义哲学,毕竟它吸收了道家和佛教的东西,包含了更多的唯心主义元素,故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万物的发展变化,不能得出具有封建迷信色彩,排除B项;《太极图说》中“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用语,体现了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始终”“生死”“善恶”等用语则说明其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故D项排除。6.有学者认为,16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直面的课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一是形成秩序的能力不再为士大夫独有,而是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一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二是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据此可知,这些知识分子A.主张挽救瓦解的社会结构B.质疑理学构建的纲纪伦常C.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D.萌生否定君主专制的思想【答案】C【解析】16世纪后半期,即明清时期,根据“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4-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说明知识分子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形成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思想,故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7.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李贽与路德确有相通之处”,这主要是因为二人都A.引领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潮流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C.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D.敢于公开挑战当时权威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李贽反对盲目崇拜孔子,否定儒学权威,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挑战教皇的权威,因此可知二人的相同点是都敢于公开挑战当时的权威思想,故D正确。李贽的思想没有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也没有引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故AB错误。李贽不是新兴资产阶级,只是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故C错误。8.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B.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研究人类、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等字眼足以证明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提及八股取士,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忽视对自然的的研究而非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9.宋代苏颂受皇命研制新浑天仪,召集翰林院天文院、太史局等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调用在政府内任职的数学、军械、机械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组建元佑浑天仪象所,历时三年研制成功,铸铜水运仪象台。这反映了宋朝-5-A.国家力量推动科研项目实施B.发展科技服务于农牧业生产C.科研机构设置日渐完备D.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答案】A【解析】据材料“召集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调用在政府内专门人才,组建元佑浑天仪象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宋代用国家力量推动科研项目实施,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服务于农牧业生产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科研机构设置日渐完备,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国家力量推动科研,不是说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在于全面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从“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元佑浑天仪象所”可以分析出政府组织力量进行科研的结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政府重视天文现象的研究,往往举国家之力,据此即可大胆选择。10.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答案】B【解析】文人画以诗入画,兼有唐诗的表意功能,故A项错误;文人画以诗入画,“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反映出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出诗与画的相通之处,但不能据此推断中国古代艺术内容都是相通的,故C项错误;文人画和唐诗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文人画借唐诗写意,但不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11.2014年京剧3D电影《霸王别姬》在被誉为“好莱坞的风向标”的杜比剧院举行首映礼。导演滕俊杰说:“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迈开了第一步,具有特殊的意义,但这绝不会到此为止,我们将继续努力,以创意智慧和创新勇气,让更多优秀的作品走出去。”这-6-充分体现了A.中国京剧开始走向全世界B.京剧艺术魅力普遍受到世界肯定C.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D.技术进步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答案】D【解析】“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迈开了第一步”说明中国传统京剧艺术吸收先进科学技术并进行了创新,故D项正确;A是民国时期就走向了世界;B中普遍说法绝对;C说法与题意不符合。12.明朝后期的“三言二拍”是古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多个故事,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B.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C.中国的文化区域色彩浓厚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答案】D【解析】【详解】明末的“三言二拍”中大量出现表现商人或商人生活的作品,结合所学可知,明末随着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以商业发展为背景的通俗文学大量出现,故D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材料中没反映出当时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排除A;明清时期政府一直强调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B;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区域性,C项错误。13.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B.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7-D.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可知,这类神话强调人的力量和作用,说明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故B正确;材料反映古希腊神话,无法体现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联系所学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的知识分析解答。14.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者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B.追求民主法制,反对禁欲苦行C.体现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用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依据题中的“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可以推导出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故C项正确。题文中没有“王权至上”、“民主法制”、“抨击君主专制”的相关表述,故A、B、D三项错误。15.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
本文标题: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2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