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培训-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为了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试验因子免受污染.其措施包括强化工作和管理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建立规范化、法制化和日常化的管理体系,加强人才的建设培训,配备必要的物理、生物防护设施、设备,掌握规范和微生物操作技术和方法等等。切记:•仅有先进的设施、设备和装备还不足以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作为实验室活动主体的操作者必须履行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良好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规范要满足保护操作者和实验环境的要求,必要时还要考虑对操作对象的保护。•对于良好的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每个操作者都必须时刻铭记在心。•对于每一个新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给予严格的训练,以使其掌握正确的要领,避免养成不良的习惯,从而保证以正确的意识、操作技术和工作习惯展开工作。•养成正确的生物安全意识非常重要,它可以使操作者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避免失误和事故的发生,哪怕即使发生意外,也会进行妥善的处理。从事实验活动都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不管是谁,从事实验活动都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①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书;②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危险物质以及相关操作进行危险评估,根据国家对于各种微生物操作的危险等级划分和防护要求以及危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对于关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可行的防护措施;•③熟悉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一般规则,掌握各种仪器、设备、装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进行正确的操作和使用,对于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④应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和其他危险物质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术要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技术规范,包括但不仅限于实验室运行的基本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针对感染性材料、危险化学品、放射性核素等的操作规范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等。一、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基本规范•这些规范不能代替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程序文件和标准操作程序。各个实验室应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令、标准和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文件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一)BSL-2实验室人员控制规范•实验室的进入实验室负责人应根据要求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加以控制。未经批准或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实验室。严禁儿童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不允许可能增加获得性感染的危险性或感染后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人员进入实验室或感染动物房。•BSL-2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包括通用的生物危险性标志,标明传染因子、实验室负责人或其他人员姓名、电话以及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状态。•与实验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二)工作人员的防护规范•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戴合适的工作服或防护服。•工作人员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喷溅物的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合适的安全眼镜、面罩或其他防护设备。•严禁穿着实验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角膜接触镜。•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三)有关操作的指导原则•严禁用口吸移液管,严禁将实验室材料置于口内。严禁舔标签。•所有的实验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应限制使用注射针头和注射器。除了进行肠道外注射或抽取实验动物体液外,注射针头和注射器不能用于移液或用作其他用途。•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污染(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危险评估结果准备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只有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的文件纸张才能带出实验室。四)实验室工作区的管理原则•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每天工作结束后应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若发生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材料溢出应立即清除污染。•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先清除污染。•感染性材料的包装和运输应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五)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实验室安全或/和操作手册。•实验室应当能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并建立培训制度。•实验室负责人(或生物安全负责人)要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同时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和操作手册。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掌握有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手程序,通过考核后方可从事相关实验室工作。•应当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健康监测和治疗,并建立健康档案。•实验室人员应接受与所操作生物因子或实验室内潜在的生物因子相关的免疫接种或检测。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仪器设备的不正确使用往往会造成有害物质的泄漏、个人伤害甚至于发生实验室感染,因此规范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是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设备使用和操作规程使用程序维护程序检定程序校准程序报废程序1、生物安全柜的使用一、操作程序一)II级生物安全柜内的准备工作•在开始工作之前,准备一张特别的活动所需的材料检查清单,在生物安全柜内的放置必要的材料。因为安全柜的气幕防护屏障是很脆弱的,做好充分的准备是为了在正式工作时减少手臂穿越气幕的运动次数。•操作者手臂横向快速地进出安全柜会干扰气幕,并损害安全柜所提供的局部防护屏障。手臂垂直于安全柜的操作口,进出时缓慢的移动,将减少这种危险。–房间其他人员的活动(例如,迅速运动,开、关房间门等)也同样可以干扰安全柜的空气保护屏障。•在开始工作之前,操作者应该调整凳子高度,使自己的脸在前操作口之上。•在手臂放进安全柜内大约一分钟之后,才能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可以使安全柜稳定,并且能让气流“清扫”掉手和臂表面的微生物污染物。•当操作者的胳膊横放在前面的格栅上的时候,房间空气可能直接流动到安全柜的工作区域,而不是通过前面的格栅进风。轻微地提高胳膊会缓和这个问题。•前面的格栅绝对不能让研究记录、废弃的塑料包装和吸液装置等阻挡。•所有的操作应该在距离前面的格栅4英寸里面的工作面上进行。二)工作前的净化•在开始工作之前要让安全柜的风机至少运行3-5分钟使安全柜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安全柜的工作台面、内壁(不包括送风滤器扩散板)和观察窗的内表面用消毒剂擦拭。•再用无菌蒸馏水进行擦拭以清除残余的消毒剂。•放到安全柜的容器和材料的表面应该以70%的乙醇擦拭,以减少将环境的杂菌带到安全柜内。•定期的对孵箱和冰箱进行消毒三)生物安全柜内部材料的放置•在安全柜的工作台面上可以放一块塑料衬底的能吸水的毛巾。•所有的材料应该放在离安全柜前面的格栅和后面工作台面的边缘尽可能远的位置。•容易产生气溶胶的设备(例如,旋转搅拌器,台式离心机)应该靠近安全柜的后部放置。•操作时的动作应该从工作台面的清洁区到污染区。安全柜内材料的放置洁净培养物(左边)可以进行接种(中心);用过的污染吸管放在浅的平底盘里,而其它污染的材料可以放在生物危害包(右边)中。这安排对于习惯于左手操作的人要颠倒过来。洁净污染四)II级生物安全柜内的操作•在生物安全柜内所进行的许多普通过程可能产生喷溅或气溶胶。应该始终采用良好的微生物学技术,减少喷溅和气溶胶产生。•II级生物安全柜的设计可以使水平方向喷出的孢子在14英寸的传播距离以内被安全柜向下流动的气流所俘获。因此,保持干净的材料离开产生气溶胶的活动至少1英尺以外将会减少交叉污染的可能性。五)消毒•表面消毒•工作完成时,所有的容器和设备应该进行表面消毒并拿出安全柜。在每天工作结束时,应该对安全柜进行最后的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安全柜的边壁、后壁和观察窗玻璃内部的擦拭。如果必要,安全柜也应该进行放射性检测并进行必要的消毒。•作为安全的微生物学操作的最后步骤,操作者应该摘下手套、脱下工作服并且洗手。六)发生少量的喷洒时的消毒•在生物安全柜内发生少量的喷洒时,应该用污染清除吸收纸巾立即进行处理,并将使用过的纸巾放到这个生物危害包里。•对安全柜内的所有物品和安全柜内部,用浸满消毒液的毛巾立即进行擦洗。七)发生大量的溢出•当发生大量的溢出时,液体会通过前面或后部的格栅流到下面去,这时要求更广泛的消毒。安全柜内的所有的物品应该进行表面消毒并拿出安全柜。•应该使消毒液维持20-30分钟的适当接触时间•如果溢出的液体含有放射性材料,可采取类似的程序。并应该与辐射安全人员联系,寻求特殊的指导。八)气体消毒•在更换HEPA过滤器或进行内部维修之前,要对生物安全柜必须进行消毒。九、生物安全柜的日常维护•1.定期清洁操作台面和前窗玻璃•2.保持实验室内空气质量,延长高效过滤器的使用寿命•3.定期检测紫外灯的照射强度,及时更换灯管•4.长期不用应定期进行维护性运行•高效过滤器应定期检测,及时更换.•5.做好使用和维护记录.五、感染性物质的操作与防护规范一)、实验室内检测样本的安全操作•在实验室内,进行感染性物质的操作,包括其样本采集、内部运输、接收和开启的方法不正确,都会增加造成相关人员发生实验室感染的危险性。因此,进行感染性物质的操作应注意以下问题:1、包装容器•用于装盛感染性物质的容器一般不建议使用玻璃制品,为了保证安全,最好采用塑料制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样本容器应当坚固,不易破碎,带螺旋盖,盖好后不应有液体渗漏。所有的标本都应存放在容器内。容器应贴上标签以利于识别,标签上应有样品名称、采集日期、编号等必要的信息。样品的有关表格和/或说明不要绑在容器外面,而应单独放在防水的袋子里,以防止发生污染而影响使用。2、标本的接收•大规模接收标本的实验室应在一个专用的房间或区域进行。对于病原已知的按国家规定可在BSL-2操作的病原微生物或未知的感染性材料,最低应在一个专用区域或房间接受,并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外包装,操作人员应穿防水的防护服,戴生物安全专用口罩和眼罩、手套。•样本接受由收样员按照规定程序收样,并做好收样登记,与送样人员做好交接工作,最后双方签字确认。3、实验室内运输•为防止发生意外渗漏或溢出而威胁操作者的安全,在实验室内运输感染性物质时,应使用金属的或塑料材质的第二层容器(如盒子)加以包裹,在第二层容器中应该有标本容器的支架,将标本容器固定在支架上,以使其保持直立。第二层容器应耐高压或者能抵抗化学消毒剂的腐蚀,以便定期清除污染。封口处最好有一个垫圈,以防止发生渗漏。•按国家规定需要在BSL-3或以上级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或标本,应按国家规定的防护等级,在相应级别的实验室的安全柜内打开,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保证安全,不应在普通的BSL-1实验室接受具有感染性的检测样本。3、标本包装的打开•接收并打开样本包装的人员应受过专业防护培训(尤其是处理破裂的或渗漏容器)并应知道所操作标本的潜在的健康危害,操作时要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所有标本应该在生物安全柜里打开包装,同时备有消毒剂以便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标本泄露。•打开包装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容器的外观、标签是否完整,标签、送检报告与内容物是否相符,是否有污染以及容器是否有破损等,要登记详细的报告单并记录处置方法。•接收标本应由2人进行。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的要领•为避免接种物从接种环上脱落,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的长度不应超过6cm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抖动。•应该使用密闭的微型电加热灭菌灯消毒接种环,以免在开放式的本生灯火焰上灭菌时感染性物质溅落。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无需灭菌的接种环。•小心操作干燥
本文标题:医学培训-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22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