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课件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第一节概述消化(digestion)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消化的方式有两种:机械性和化学性。吸收(absorption)是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除口,咽,食管上端和肛门外扩约肌是骨骼肌外,消化管的肌肉成分均由平滑肌组成。1.舒缩迟缓2.富有伸展性3.具有紧张性4.节律性收缩5.对电刺激不敏感(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40至-80mV,波动较大,形成原因是钾向外扩散引起的。2慢波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故称为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basicelectricalrhythm)。3动作电位在慢波基础上钙内流引起的电位,特点是幅值低,时程长。二消化腺的(外)分泌功能消化液的主要功能1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2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环境;3稀释食物,使其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利于吸收;4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因素损伤。消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消化液分泌量L/dpH主要成分酶的底物酶的水解产物唾液1.0-1.56.6-7.1粘液α淀粉酶淀粉麦芽糖胃液1.5-2.50.9-1.5粘液,盐酸胃蛋白酶蛋白质多肽内因子胰液1.0-2.07.8-8.4HCO3胰蛋白酶蛋白质氨基酸,寡肽糜蛋白酶蛋白质胰脂肪酶甘油三酯脂肪酸,甘油胰淀粉酶淀粉麦芽糖,寡糖胆汁0.8-1.06.8-7.4胆盐,胆色素小肠液1.0-3.07,6粘液肠致活酶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大肠液0.58.3粘液,HCO3三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一)内在神经系统胃肠内在神经系统又称肠神经系统(entericnervoussystem),是由存在于消化管壁内无数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复杂的神经网络。其中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还有大量的中间神经元。包括两大神经丛,即粘膜下神经丛(submucosalplexus)和肌间神经丛(myentericplexus)。肠内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神经递质及作用乙酰胆碱:支配平滑肌,肠上皮细胞,壁细胞等ATP:参与肠内抑制性肌运动神经元的信息传递γ-氨基丁酸:不同部位作用不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不祥胆囊收缩素:兴奋性传递脑啡肽和脑啡肽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抑制水电的分泌NO:抑制性肌肉运动神经元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种活动5-羟色胺:兴奋递质生长抑素:肠内广泛分布,作用不清血管活性肠肽:肠内扩血管神经元的递质(二)外来神经丛胃肠外来神经丛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中一半为传入神经;迷走神经中75%为传入神经;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作用是以抑制为主;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以兴奋为主。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主要胃肠激素的分泌细胞及其分泌部位胃肠激素细胞名称分布部位胰高血糖素A细胞胰岛胰岛素B细胞胰岛生长抑素D细胞胰岛胃小肠结肠胃泌素G细胞胃窦十二指肠胆囊收缩素I细胞小肠上部抑胃肽K细胞小肠上部胃动素Mo细胞小肠神经降压素N细胞回肠胰多肽PP细胞胰岛胰腺胃小肠大肠胰泌素S细胞小肠上部(一)胃肠内分泌细胞开放型和闭合型(二)APUD细胞Amineprecursoruptakeanddecarboxylation(三)胃肠激素的分泌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等(四)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胃酸胰胰酶肝胆汁小肠液食管-胃括约肌胃平滑肌小肠平滑肌胆囊平滑肌胃泌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2调节其他激素释放食物抑胃肽胰岛素血糖胰多肽和血管活性肽对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胃泌素等多种激素的释放均有调节作用3营养作用胃泌素壁细胞增生胆囊收缩素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五)脑—肠肽的概念最初在胃肠中发现的肽,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肽,也在消化道中发现。这些双重分布的肽统称为脑—肠肽(brain-gutpeptide)。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20余种。五、消化道血液循环的特点(一)消化道血液供应的特点(二)影响消化道血流量的因素第二节口腔内消化一唾液及其分泌(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唾液(saliva)近中性,水分占99%;有机物主要有粘蛋白,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无机物有Na+,K+,HCO3-,Cl-和一些气体分子。(二)唾液的作用润滑食物;杀菌作用;分解淀粉。(三)唾液分泌的调节神经反射性调节,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唾液分泌的基本中枢在延髓。传出神经主要为副交感神经。支配唾液腺促进分泌,递质为乙酰胆碱。受体为M受体。第二信使为IP3。交感神经也支配唾液腺,以分泌为主。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为β受体。第二信使为cAMP。二咀嚼和吞咽(一)咀嚼(mastication)是由各咀嚼肌按一定的收缩而实现的,是随意运动又是一种反射活动。作用是:切碎食物;混成食团,便于吞咽;消化淀粉;刺激反射。(二)吞咽(deglutition)可分为三期:第1期为口腔期:由口到咽;第2期为咽期:由咽到食管上端;第3期为食管期:由食管下行到胃。蠕动(peristalsis)消化道的基本运动形式。第三节胃内消化一胃液及其分泌(一)胃的分泌细胞:外分泌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二)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的外分泌腺有三种: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胃液中主要有:1盐酸2胃蛋白酶原3黏液与碳酸氢盐4内因子(二)胃液分泌的调节1.促进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1)乙酰胆碱:作用壁细胞的M受体,刺激胃酸分泌,可被阿托品阻断。(2)胃泌素(gastrin):蛋白消化产物及迷走神经可使胃泌素释放。并作用壁细胞释放胃酸。(3)组胺(histamine):是由胃泌酸区粘膜中的肠嗜铬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cell,ECL)分泌的,具有强的刺激胃酸分泌作用。2.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对胃酸有强的抑制作用,抑制胃窦细胞释放胃泌素;抑制ECL细胞释放组胺;直接抑制壁细胞。3.消化期的胃液分泌的调节(1)头期胃液分泌:其分泌传入的冲动来自头部感受器(眼,耳,鼻,口腔,咽,食管)。占30%且酸度及胃蛋白酶原的含量均很高。(2)胃期胃液分泌:食物入胃后对胃产生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可扩张胃底,胃体部的感受器,通过长短反射;刺激胃幽门部,通过短反射和G细胞;直接作用G细胞。(3)肠期胃液分泌:通过体液调节机制完成。4.消化期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1)盐酸:pH降低时,对胃酸分泌产生抑制作用。盐酸可直接抑制G细胞。是一种负反馈调节。(2)脂肪:脂肪在肠内引起肠黏膜释放肠抑胃素,抑制胃的分泌和运动。(3)高张溶液: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和促进小肠释放激素而抑制胃分泌。影响胃液分泌的其他因素缩胆囊素血管活性肽铃蟾素Valosin生长抑素表皮生长因子抑胃肽二胃的运动(一)胃运动的形式及其调节1容受性舒张2紧张性收缩3蠕动(二)胃排空及其影响因素1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2十二指肠内抑制胃排空的因素(三)非消化期的胃运动(四)呕吐第四节小肠内消化一胰腺的分泌(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1.无机成分和作用2.有机成分和作用(1)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2)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3)蛋白质水解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肠液中的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可激活糜蛋白酶原。(二)胰液分泌的调节1头期的胰液分泌2胃期的胰液分泌3肠期的胰液分泌(1)胰泌素(促胰液素)(2)胆囊收缩素(缩胆囊素)3胰液分泌的反馈性调节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二)胆汁的作用1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2胆盐的作用,利用其微胶粒的特点,和其他脂溶性物质形成水溶性物质。3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有促进作用。(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1神经的作用2体液的作用缩胆囊素促胰液素胃泌素胆盐三小肠液的分泌(一)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碱性液体,产生量和性状变化都很大。小肠腺分泌入肠腔的消化酶只有一种,肠致活酶。(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食糜的局部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四小肠的运动(一)消化间期小肠的运动形式(二)消化期小肠运动的形式1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3蠕动(三)小肠运动的调节1肠道神经的作用2外来神经的作用3体液因素的作用(四)回盲括约肌的功能第五节大肠内消化一大肠液的分泌二大肠运动与排便(一)大肠运动的形式1袋状往返运动2分解或多袋推进运动3蠕动(二)排便(三)大肠内细菌的活动(四)食物中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第六节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和途径(一)部位和特点部位:小肠特点:吸收面积大富含血管物质分解的颗粒小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二)小肠吸收的途径和机制途径:跨细胞和细胞旁途径机制:继发性主动转运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水的吸收(二)无机盐的吸收:钠,铁,钙等(三)糖的吸收(四)蛋白质的吸收(五)脂肪的吸收(六)胆固醇的吸收
本文标题:医学课件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2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