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秋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整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单元整合一、网络构建二、典题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资治通鉴·齐纪二》材料二(太和)九年,(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着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1)依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前北魏面临哪些主要问题?(2)依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改革时解决土地问题的相关规定并指出其积极作用。(3)从文明史的视角,指出孝文帝上述改革的历史价值。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结合所学得出豪强兼并土地;依据材料一中“岁饥民流”得出百姓贫饥流亡;依据材料一中“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得出政府赋税没有保障。第(2)问,第一小问“规定”,依据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得出受田数量男女有别,依据材料二“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得出鼓励垦荒,依据材料二“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得出按级别给官僚分配公田,依据材料二“乐迁-2-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得出允许人民有条件迁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第二小问“作用”,依据材料二“计省昔十有余倍”得出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依据材料二“于是海内安之”得出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第(3)问,依据材料二“(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结合所学得出,促进了北魏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答案:(1)问题:豪强兼并土地;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没有保障。(2)规定:受田数量男女有别;鼓励垦荒;按级别给官僚分配公田;允许人民有条件迁移。作用: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3)价值:促进了北魏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三、升华拓展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少数民族汉化的区别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有相同之处,但不能说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就是少数民族的汉化。它们都属于民族融合的表现形式,都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其实质都是落后民族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所同化。但两者又不能等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两者的含义来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上。而少数民族的汉化一般是指少数民族汉族化,即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某一民族受汉族先进生产方式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自然地、逐渐地改变本民族某一部分或全部特征,而与汉族相似或被汉族同化的现象。2.从两者学习的对象来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的对象既可能是汉族,也可能是当时已经处于封建统治下的其他少数民族。3.从两者的结果来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少数民族不断汲取以汉族为主体的先进的封建文化经验,促进本民族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汉化,则在汲取汉族优秀文化的同时,自身的民族特点逐渐改变或者消失,有的变得与汉族接近,但仍保留本民族的一些特征;而有的则为汉族所同化,最终融入汉族当中。
本文标题:2019秋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整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2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