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满分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晴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排除A项;内阁制代替三省制表述有误,排除D项;行省制代替郡国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2.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收精兵②削实权③制钱谷④废丞相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中体现在削弱地方的军权(①选项符合)、财权(③选项符合)和政治权力(②选项符合),而④选项废丞相是明朝才出现的情况,不符合史实,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点睛: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来进行选择,废除丞相制度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才出现的历史事件,所以不会出现在宋代,故④选项错误,四个选项中出现④选项的都是错误项,所以直接可以选出A选项。3.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答案】B【解析】通过“海内皆臣”加以判断即可,秦朝实现了祖国的统一,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故选B。4.下列历史事实属于汉武帝“有为”的是①颁布推恩令②创设刺史制度③尊崇黄老思想④设立河西四郡⑤形成布衣将相之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3-D.①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因为黄老无为思想出现于汉朝初年,而汉武帝时期开始“有为”,③错误。此外,⑤也出现于汉初。故选B。5.梅因指出:“在古代世界中,一个社会的本地公民常常自以为是由于血统而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反对外来人主张平等权利,认为这是对他们生来固有权利的一种篡夺。”这种情况在古罗马主要表现为A.习惯法的推行B.公民法的推行C.万民法的推行D.陶片放逐法的推行【答案】B【解析】【详解】习惯法主要保护贵族利益,损害了广大平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来看,该地区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权利,他们反对外来人拥有和自己一样的权利,结合所学,罗马共和国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范围的法律即公民法,B正确;万民法的适用范围突破了罗马公民的限制,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故C错误;陶片放逐法属于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故D错误。6.罗马帝国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原则与下列哪个人物的主张比较吻合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梭伦【答案】C【解析】【详解】伏尔泰反对君主制度,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排除A;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排除B;材料“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时,实-4-际和衣服主人就已经形成一个契约,即衣服主人支付一定数量的劳动报酬,而洗衣人将衣服干净完好地交给衣服主人。该案例中的洗衣人之所以要受到惩罚,主要是因为他的失职导致无法履行契约,体现了契约至上的思想。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正好与之吻合,故C正确;梭伦是古希腊时期的改革家,不具备契约至上的思想,D排除。7.《雅典政制》提到,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与上述变化作用相同的措施是A.梭伦改革以财产多寡确定政治权利高低B.梭伦改革时期废除债务奴隶制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确立陶片放逐法D.伯利克里时代向公民大会的参会者发放补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改革,其中涉及到两点内容:第一点是议事会成员人数有所增加,第二点是氏族部落的代表人数减少。这就说明公民大会的规模有所扩大,且由经济实力代替了原来的血缘政治。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梭伦改革的成果,以财产多寡确定政治权利高低。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8.希腊某先哲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A.当时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B.当时的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的行为C.该先哲诋毁雅典民主政治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危机【答案】D【解析】据材料“公民……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而无视法律,体现了雅典的直接民主的危机,故D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肯定公民的自由的精神,故A项错误;当时的雅典有法律来约束公民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5-该先哲指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故选D。9.某学者在分析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时这样论述:“此举若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该历史事件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B.光荣革命C.颁布《航海条例》D.责任内阁制形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显示这件事发生在克伦威尔(1599—1658)之后且结果是限制了王权。1688年光荣革命后的第二年英国议会颁布了限制国王权利的《权利法案》,答案为B。A项在克伦威尔执政之前;C项在克伦威尔执政之时;D项是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后。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点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以推翻封建统治为目标的,但是在革命的过程中,主要领导着克伦威尔在1653年建立护国政体,建立了专制统治。1688年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英国从此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法治取代了人治,民主取代了专制。10.钱乘旦对英国有这样一段精彩的阐述:它留下的遗产是不可计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以下属于英国开创的“新的文明”的是①确立君主立宪制②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③开展工业革命④首倡自由主义经济思想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6-【答案】B【解析】光荣革命后,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标志着通过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资产阶级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主义思潮盛行。故排除ACD,选B。点睛: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对世界文明有极其重大的贡献。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型,革命后形成的政治制度成为各国竞相效仿的楷模。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人类从此开始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飞跃。几个世纪里,英国产生了璨若群星的文化名人。英语逐渐成为国际交往的通用语言,对世界文化的交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11.马基雅弗利提出“君权至上”理论主要是针对哪一问题提出的A.“君权神授”理论盛行B.意大利四分五裂的政局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D.欧洲君主权力的衰弱【答案】B【解析】马基雅弗利是意大利人,其“君权至上”的理论是针对当时意大利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而提出的,他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君主能够打破各地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意大利的统一,故选B;AD适合欧洲很多地区的现实,而不仅仅是意大利的情况,故排除;C是符合当时意大利的史实,但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点睛:学习历史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知道是什么,即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基础);第二层次是明白为什么,即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能力);第三层次是领悟还有什么,即从中得到启迪,发挥史鉴功能(学以致用)。在高考客观题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学习的第一层次,即对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而主观题则主要考查考生的后两个层次,考生需要将相关的历史史实进行比较和分析,然后结合其时代背景,从多角度分析,才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础上能够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达到思想的升华。这一题是在考查马基雅弗利主张的提出背景,需要结合意大利的国情思考,符合一定时期的思想是反映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故选B。12.1884年,英国首相格莱斯顿提出的“人民代表法案获议会通过。农村中,除地主及租地人外,年缴房租10英镑以上者也获得了选举权。该法案的实施-7-A.标志着圈地运动的终结B.体现了英国社会的共识C.改变了议会政治的性质D.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答案】B【解析】“人民代表法案”获议会通过,使得更多的人获得选举权,符合代议制民主发展趋势,体现了英国社会的共识。故答案为B项。材料所述与圈地运动无关,排除A项;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性质没有改变,排除C项;材料没有明确是针对成年男子,排除D项。13.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A.法国人民固守常规B.启蒙思想毫无作用C.民主进程历经艰难D.拿破仑反复无常【答案】C【解析】由“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反映法国政体更换频繁,说明民主进程历经艰难,故选C;政体更换频繁,排除A;启蒙思想对法国大革命起到思想动员作用,排除D;材料不能说明拿破仑反复无常,排除D。14.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其主要的意义在于A.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B.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C.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D.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从而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所以答-8-案选D,A项说法正确但不是其主要目的所在,BC两项是渡江战役的积极影响。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三大战役点评:中共对国民党军事力量发动的三大攻坚战役成为改变国共双方军事力量格局的关键战役,高考对三大战役的考查主要侧重在从相关史料中准确辨析出三大战役的名称,对于此问题我们应该从军事角度加以分析,即从战场和指挥官以及战役的特点来加以区分。15.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1901年”和“清廷”,可知是清末新政。16.不同的政策将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土地政策,下列现象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有关的是A.最近湘潭马家河,有率领一万五千群众向六个劣绅问罪,延时四日,杀猪百三十余个的事B.吉林蛟河一位杨老太太,先后将她五个儿子中的四个送上前线C.后起的北半县分配得很快,如城区从暴动占领县城到田地分配完毕,只有二十天时间D.李顺达领导的西沟村互助组,向全国各地互助组发起了开展爱国丰产竞赛运动的倡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湘潭马家河……一万五千群众向六个劣绅问罪,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A排除。吉林蛟河一位杨老太太,先后将她五个儿子中的四个送上前线,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故B正确。城区从暴动占领县城到田地分配完毕
本文标题: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