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道2分,共60分)1.1933年,学者张荫麟指出:“甲午一役关系我国国运至巨,宜为治我国近世史者所注重。顾关于此役,从中国观点之第一手的纪录,至为窘乏,即使间接之史料亦稀。”这反映了A.历史研究应关注第一手资料B.史料缺乏不利历史研究C.甲午战争提升我国国际地位D.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情怀【答案】D【解析】据材料“1933年……甲午一役关系我国国运至巨,宜为治我国近世史者所注重……第一手的纪录,至为窘乏,即使间接之史料亦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日本侵华形势严重,学者张荫麟研究甲午战争史料的问题,目的是警醒世人,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情怀,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历史研究应关注第一手资料,故A项错误;材料重心也不在于史料缺乏问题,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降低了我国国际地位,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1933年的特殊历史背景,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日本侵华形势严重的背景,再结合甲午战争的史实,即可领会材料的主旨,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答案】A【解析】-2-《辛丑条约》中的惩罚性、预防性措施就是列强在国际法名义下要恢复和强化不平等的条约关系,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抵制革命潮流的信息,B项错误;《辛丑条约》是要以华制华,不再主张瓜分中国,C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目的,可排除。故答案为A项。3.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许多章程,例如《各省咨议局章程》《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院章》以及《钦定宪法大纲》。这体现了A.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C.西方宪政在中国的最初试验D.清朝统治基础大大加强【答案】C【解析】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在维新变法期间,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故B项错误;清政府颁布了许多章程,这说明西方宪政在中国开始试验,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清政府统治基础的加强,故D项错误。4.辛亥革命以前,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中西问题,很少涉及中国古今问题,而新文化运动时期则集中讨论古今问题,尤其是文化上的古今问题。此变化实质上反映出A.中外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B.对中国社会改造的层次加深C.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减弱D.文化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答案】B【解析】由原有的横向对比到了后来的纵向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于自身发展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从外部到内部逐渐加深,由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民族矛盾在当时依旧是最主要的矛盾;C选项错误,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还在逐步加深;D选项错误,这种转变是一种自我反思,并不是自我保护。点睛:中国从外部找原因到从自身找原因,体现出的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这是在寻找原因上的一个深入的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充分理解材料中的这一-3-变化。5.1927年4月至5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上,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并规定“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不得以中央委员及省委员兼任”。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纠正了党内的“右”倾错误B.重视党内纪律与监督C.努力加强对国民政府的监督D.开始关注革命领导权【答案】B【解析】材料“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不得以中央委员及省委员兼任”可以加强党内监察和纪律,故B项正确;A项错误,八七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右”倾错误;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6.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B.中共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C.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D.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观念【答案】A【解析】我们从名称的演变上可以看出,我们逐步摆脱苏维埃这一称号,体现出马克思主义逐步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C选项不是材料主要叙述的内容;D选项错误,一直以来共和国观念都是以反帝反封建为任务的,没有发生改变。7.2014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仪式现场出现了14个方阵,鸣14声礼炮;同时,纪念馆南面广场的国旗杆高也设计为14米。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关于抗战起始时间问题学界争论近年取得一致意见B.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局部抗战重要意义的肯定C.提出“十四年抗战”说意在撤开国民党抗战的贡献-4-D.提出“十四年抗战”说旨在凸显共产党抗战的作用【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关于抗战起始时间问题学界争论近年取得一致意见,排除A;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也是中国14年抗战开始,故材料中“14个方阵”“国旗杆高也设计为14米”,故选B;“十四年抗战”说意在客观承认国民党抗战的贡献,排除C;“十四年抗战”说并非凸显共产党抗战的作用,排除D.8.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毛泽东说: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对他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下一步主要是追剿国民党的残余部队B.中共当时已取得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C.旨在为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奠定基础D.中共将面临“进京赶考”的艰巨任务【答案】D【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实行由城市领导乡村的转变,因此毛泽东的“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的说法是指中共将面临“进京赶考”的艰巨任务。故答案为D项。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新中国成立也只是取得民主革命的基本胜利,排除;七届二中全会是在1949年3月召开,从时间上可以排除C项。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了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但没有把社会主义前途明确写进条文。这主要是基于A.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现实需要B.建立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目标C.鼓舞全国人民继续争取独立民主D.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仍然艰巨【答案】A-5-【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还远未建立,此时的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不可能把社会主义前途写进条文,故A项正确;爱国统一战线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故B项错误;此时新中国已经独立,故C项错误;此时社会主义革命还未开始,故D项错误。10.下表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其反映出时间内容1979年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7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通则》1995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9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17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A.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B.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民法典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不断完善D.单行法的颁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关于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的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表述笼统,体现不出我国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民法典的发展历程,反映不出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法典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颁行,反映出民法典的完善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故C项正确;材料不仅-6-体现了单行法的发展历程,也涉及民法典的发展,D项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D项错误。11.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草根”政治家反映了基层群众民主参政的特色,符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故B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制度,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草根”政治家无关,故C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民族平等,共同繁荣,不符合材料,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草根”,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基层群众民主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2.1986年9月,邓小平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的采访时说:“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这体现了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图是A.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B.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C.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D.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台湾不同大陆统一,不知道哪一天又被-7-别人拿去了”等信息均足以证明材料的意思是强调国家必须统一,主权完整必须维护,所以选项A才是完全符合题意的。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才是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排除D。故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一国两制【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3.由下表可以推知,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外交时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49.10-1950.1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朝鲜、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1950.4-1950.10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A.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B.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C.“一边倒”并超越意识形态D.独立自主与不结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实行的“一边倒”政策,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而不是指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故可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非洲的国家,故可排除B;依据材料可知,1949.10—1950.1中国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体现了“一边倒”政策,1950.4—1950.10,中国已经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建交了,这又体现了对意识形态的超越,故本题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故可排除D。点睛:解此类试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材料所体现出来的思想主旨。通过材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到,1949.10—1950.1中国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1950.4—1950.10,中国已经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建交了,这就说明了材料主要是想告诉我们,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在坚持“一-8-边倒”政策的同时,又对意识形态有所超越,这就是材料的主旨,把握这一主旨,就可在准确选出答案。其他选项可与材料进行对照而排除。14.在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针对有少数国家代表诬蔑“中国对他国进行颠覆活动,中国必须表明对和平共处的诚意”,中国代表团表示“亚非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受过殖民主义伤害……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B.会议重点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会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答案】D【解析】据材料“亚非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受过殖民主义伤害……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万隆会议的内容。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的会议,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重点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
本文标题: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