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个小题1.5分,40道选择题,共60分)1.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写到:“(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见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是A.鉴古讽今,怀念上古之风B.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C.针砭时弊,提供王者之道D.维护周礼,力图恢复西周的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据材料信息“《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知孔子推行《春秋》之义的目的是维护周礼,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而非怀念上古之风,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强调以政为德,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故C项错误;2.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A.藏富于民B.勤俭节约C.忠孝为本D.国富民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荀子反对剥削太重而使国富民贫,故A符合题意;D与题意相反,B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C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3.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2-重要关联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B.崇尚自然,清净无为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无为”的思想,故选B。A项是儒家的思想,C项是法家的思想,D项是墨家的思想,均排除。4.《韩非子·显学》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在韩非子看来,官吏选拔应注重()A.实践经验B.身份门第C.程序规章D.民众意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即在强调官吏的遴选机制,应该注重丰富的基层经历。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的表述,明显与题干内容意思不相关,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韩非子的相关思想主张5.据《史记》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3-【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对材料现象的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中的“魏太子下车”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等信息可以得出士阶层的不断崛起以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A符合题意;B在材料中无体现;“他随时都能够再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忠君思想并不浓厚,再加上魏太子致意竟不回礼等,排除C、D。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背景——士阶层的崛起【名师点睛】本题以情景史料的方式命题,角度比较新颖,突显了高考试题的人文化的特点,重在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能够高效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首先通过阅读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然后结合已学知识综合判断即可。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需要考生加强在史料解读方面的训练,不断总结归纳,提升解题的能力。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B.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宗羲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黄宗羲认为学校“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可知他强调的是学校可以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到,黄宗羲思想不具备近代民权意识,排除C项,D项中“实用人才”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排除。7.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黄宗羲主张“工商皆为本”。这些思想从根本上反映了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B.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观念受到严重冲击C.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D.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已经产生【答案】B-4-【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能力。在探讨根源或根本原因时,需从经济角度或生产力发展角度去思考,明清新思想的出现离不开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而A表述有误,李贽代表的仍然为地主阶级,C没有解释到根源,D的出现应该在19世纪60年代之后,而明清时期的思想并非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可排除。综上,本题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明清之际的新儒学·明清新思想出现的背景8.“从根本上讲,智者运动作为一种启蒙运动代表着新的革命精神,其敏锐的批判精神、开明的理性气质、人文主义的起源及辩证的思想是希腊奴隶主民主制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材料中的“启蒙运动”是指A.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B.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思想冲破传统宗教迷信桎梏D.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是希腊奴隶主民主制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可知“这次运动”发生在古希腊时期,古希腊的民主为近代西方民主奠定了基础,而不是形成与发展时期,故排除A项;思想冲破传统宗教迷信桎梏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故排除C项;根据题意描述可知“这次运动”应该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与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形成无关,故排除D项。根据“人文主义的起源及辩证的思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运动指的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选B。【点睛】本题的关键词句在于“人文主义的起源”、“希腊奴隶主民主制时代”,由此可判断“这次运动”应该是古希腊时期的智者运动。9.普罗泰格拉说,他所传授的是“在处理私人事务中精明慎重和在城邦事务中能言善辩,行动果断”的能力。这说明智者学派A.敢于打破旧的传统习俗B.侧重于私人事务的处理C.重视培养公共道德意识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答案】D-5-【解析】【详解】题意没有反映传统习俗的内容,因此也就无从体现“敢于打破旧的传统习俗”,故排除A项;根据“‘在处理私人事务中精明慎重和在城邦事务中能言善辩,行动果断’的能力”可知普罗塔戈拉既侧重私人事务处理,也重视培养公共道德意识,故排除B、C项。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智者学派适应了当时希腊民主政治形成、工商业发展的时代需要,故选D。10.黑格尔指出:“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还是不能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是作为有思维的人”。在此,黑格尔强调了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要有高尚的道德C.要肯定人的价值D.人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希腊人文精神之源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苏格拉底强调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理性。故选D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蒙昧中的觉醒·苏格拉底11.苏格拉底拿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柏拉图最后一个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苏格拉底笑着对柏拉图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B.人是万物的尺度C.理是万物的本原D.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体现出苏格拉底通过这个事情,希望学生能做到独立思考,不偏听偏信,故选D。A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B项是普罗泰格拉的观点,C项是柏拉图的观点,均排除。-6-1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知,神话文化中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故B项正确。结合题中信息与所学知识可知,宗教信仰意识淡薄与此无关,排除A;题中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C;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1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最坚定者基本上都是高级僧侣、著名的宗教学者,甚至有些教皇也是人文主义者。这反映出文艺复兴A.仍是以神为中心B.并不反对基督教C.仍重视宗教苦修D.核心为神圣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打破了宗教神学对思想的束缚,不再以神为中心,核心也不再是神圣主义,故排除A、D项;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肯定人的欲望,不再重视宗教苦修,故排除C项。根据“最坚定者基本上都是高级僧侣、著名的宗教学者,甚至有些教皇也是人文主义者”可知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基督教,故选B。【点睛】文艺复兴中是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但当时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以取代基督教文化,所以文艺复兴中并不是反对基督教。14.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因为亵渎耶稣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该故事意在-7-A.提倡人在现世生活的享受B.揭露教会腐败C.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D.反对禁欲苦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薄伽丘的这个故事中并没有涉及到在现世生活中享受的内容,故排除A项。根据“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可知薄伽丘意在揭露教会的腐败,并不是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也未体现反对禁欲苦行,故排除C、D项。故选B。15.有学者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A.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并未出现B.亟待改变传统的基督教信仰C.用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说明已经出现了世俗清醒的世界观,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阐释改变基督教的信仰问题,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可知文艺复兴披着宗教外衣宣传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理解,故D项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特点16.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实际上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8-【答案】D【解析】据材料“反对教皇……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主教会也是欧洲的封建统治集团,故教皇被称为“富有的世俗君主”,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本质是反封建统治的政治斗争,故D项正确;“反教皇的宗教斗争”的说法停留在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