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衔接班,含解析)
-1-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衔接班,含解析)一、选择题1.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宗法制B.中央集权制C.君主专制D.分封制【答案】D【解析】【详解】“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可知材料中“封建”是分封建邦的意思,分封制属于这种制度,D正确;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维系制度,A错误;中央集权制不符合材料中“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信息,B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地方制度,不是君主专制,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观念是对“封建”的理解,这里的封建不是封建社会,是分封建邦的意思,属于分封制内涵。2.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薄【答案】B【解析】从材料“公元前892年”“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變即位”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宗法观念仍然比较牢固,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宗法观念的问题,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状况,故A项排除;材料“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變即位”说明贵族在维护宗法制,故C项排除。-2-点睛:材料“公元前892年”“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變即位”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西周时期贵族的宗法意识还是比较浓厚的;从而得出正确答案。3.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A.形成“天下共主”的格局B.形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D.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从而形成了“天下共主”格局,故A项正确;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儿子启即位从此公天下就已经变为家天下,B错误;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始于秦朝郡县制度的确立,C错误;西周尚未实现王权的至高无上,D错误。4.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A.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B.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C.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D.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可知,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D选项符合题意。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各地生产力水平差异仍然很大,A选项排除。青铜礼器的内涵在材料中没有涉及,B选项排除。分封制对于周朝统治疆域的扩大作用在材料中也未涉及,C选项排除。-3-5.《中国历史十五讲》说:“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文化的等多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一“政治制度”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B.皇帝制度C.郡县制度D.行省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统一的大国”“始终维持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有利于维持国家统一,防止地方割据,故A正确。皇帝制度的特征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地方管理制度,不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没有长期维持,故C、D项错误。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分封制下,爵位和官职世代相传,即实行世袭制。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故最佳选项为D项。考点: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点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分封制郡县制-4-不同点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中央关系被分封的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封位世袭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皇帝任免影响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共同点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7.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分封,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秦始皇会采纳李斯的建议主要是因为郡县制能A.加强专制主义B.将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C.加强中央集权D.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管理【答案】C【解析】郡县制能够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答-5-案为C项。郡县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与加强专制主义关系不大,排除A项;B项是郡县制对官制的影响,排除;郡县制对地方管理的加强表现在多方面,D项说法片面,排除。点睛:分封制下诸侯世袭,拥有领地,在领地内权力很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构成威胁。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任免调遣,不得世袭,没有领地,只有俸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8.《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据此判断,嬴政时推行“半两”钱的寓意在于A.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B.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C.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D.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吕氏春秋》所说,圣王效法天地之道,制方圆规矩治理天下,秦朝在全国推行“半两”钱以圆形方孔形制,体现了始皇帝的文治武功,如圣王一样,统治天下,至高无上,所以C项正确;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不是秦代选择货币形制所真正要体现的意图,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天地尊卑”,促进帝国贸易往来不是秦统一货币的主要意图,B、D项均不符合题意。【点睛】秦朝统一货币,使半两钱作为全国最早的统一货币,结束了刀、布、环(圆形方孔)钱长期混用的割裂局面,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里程碑式重大而深远的意义。9.“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秦始皇时期的“三公”B.汉武帝时期的“中朝”C.唐太宗时期的“三省”D.宋太祖时期的“二府”【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的“中朝”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所以本题选B-6-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其他的三个选项均不具备材料所述特点。10.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北宋时期募兵制的士兵目的及人数可知,过于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选项符合题意。由于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方针,北宋军队战斗力较低,B选项排除。材料与对地方控制无关,强调的是军事力量,C选项排除。材料与社会贫富分化差距无关,D选项排除。11.《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举措A.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矛盾B.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C.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D.使得君主专制走向顶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可知,材料提及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题干所示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决策失误,B项与题意相符,正确;唐朝设立三省六部是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不能说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A;元朝实行一省二院制,中书省一家权力独大,C选项排除。专制皇权走向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D选项排除。-7-12.古代雅典公民对于城邦戏剧活动非常热心,据说每年都有一千多雅典公民参加戏剧演出。演出的经费由城邦来负责,各项剧目在城邦的有序组织下进行。上述城邦集体活动A.凸显了雅典各阶层的政治权利B.增强了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C.成为传播人文思想的舞台D.意在培养雅典人的艺术素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雅典公民积极参与城邦的戏剧活动,而戏剧演出的经费是由城邦负责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增强城邦凝聚力并向观赏戏剧的公民发放津贴,以此来增强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故本题答案选B项。雅典各阶层的政治权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旨在强调公民意识的强化,CD两项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13.“(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实现自由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说明古希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故选D。材料论述的是商业平等影响了民主政治,不是说明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A错误;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不是材料中体现出的主旨思想,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商业发展影响了政治理念,不是说明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C错误。14.“希腊民主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民主,它依赖于小规模的城邦和公民的广泛参与。”“广泛参与”的群体是指-8-A.城邦内所有人B.成年男性公民C.城邦内所有公民D.除奴隶之外的所有人【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的民主是小国寡民的民主,城邦包括奴隶、妇女和外邦人在内,这些人不享有民主政治权利,古希腊的民主是城邦内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民主是一定范围内的民主,存在局限性。故B正确,A、C、D错误。15.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A.随意性较强的法律B.具有高度的灵活性C.维护法官的权威D.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知,罗马法是随着实践活动的进行不断进行调整的,故B符合题意;题干中的“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并不是说到随意性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罗马法不是维护法官的权威而应是法律的权威,而且C的说法也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题干没有说到罗马法的影响问题,故排除D。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9-16.乔治三世继承王位后,培植亲信,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以打击辉格党势力,并在1770年起用诺斯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B.议会失去制约国王权力C.两党
本文标题: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衔接班,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