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解释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时间史实周平王47年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周平王49年郑伯弟段作乱周桓王2年卫弑其君桓公周桓王10年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A.封邦建国,众星拱月B.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礼崩乐坏,等级不存D.宗法破坏,贵族内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郑伯弟段作乱”、“卫弑其君桓公”、“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这四段史料都表明贵族集团中的以下犯上,表明此时宗法制的破坏,贵族内讧,D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未体现王室衰微,诸侯兼并,B项排除;C项等级不存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2-B.皇帝制C.郡县制D.宗法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反映了郡县制的好处和深远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封建”是指分封制,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皇帝制度,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D项排除。3.《汉书》记载:“秦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监郡。”这表明A.秦仿中央官制,设立地方政体B.秦朝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治国理念C.秦地方官制有分封遗风D.秦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答案】A【解析】【详解】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秦朝仿照中央官制,在地方设置了行政机构,A符合题意;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有分封遗风”表述错误;排除C;“秦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监郡”,联系所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分析解答。4.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人才选拔渐趋开放D.官僚政治逐步形成-3-【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士子考试“须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到“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资格限制放宽了,说明人才选拔渐趋开放,故C正确;A不符合“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表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错误。5.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A.加强了中央集权B.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C.方便了官员升迁D.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依据“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可知,批评的对象是皇帝,因此该制度应是谏议制度,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听命于中央,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材料中“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并不能说明君臣关系趋向平等,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谏议制度与官员升迁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把握材料中“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古代谏议制度的历史意义。6.宋朝统治者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大夫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A.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B.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C.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D.理学禁锢思想功能缺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这不仅有助于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说明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受政治影响较大,由于政治运作的文明和理性才带来文化的繁荣,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4-材料没有反映理学的作用,排除D项。7.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变革,其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但也偶有特殊情况。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以国政,此宰相职也”B.“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C.“明成祖即位,特简解缙、黄淮直入文渊.谓之内阁.”D.“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答案】D【解析】【详解】A项指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分散了相权;B是宋代分割相权的表现,加强了皇权;C是明朝设内阁的情况,内阁是加强皇权的表现;D项“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制约皇权的特点,这是皇权强化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因此在皇权加强中,只有D项情况特殊,后来通过设置军机处最终强化了皇权。故答案为D项,排除ABC三项。8.史料记载,“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由此可见,清朝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涉及广泛C.机构完备,人员精干D.架空内阁,威胁皇权【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可知军机处涉及事物广泛,故A项错误;由材料“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可知军机处参与政务,涉及内容广泛,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处的事务,而非人员构成,故C项错误;军机处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加强了皇权,故D项错误。9.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5-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结合所学知识,他既主张君权神授、君主集权,又主张以天人关系来限制君权,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10.“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一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000人。”下列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学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B.政府的支持是学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C.“帝国大学”初建是在汉武帝时代D.帝国大学毕业生可不经察举而直接做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后,重用儒生为官,开办太学,以儒家思想内容为主,太学是政府开办的教育制度,太学生毕为后可直接为官,故BC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四书是南宋时期才总结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所以选A。11.“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与此相似的命题是A.“美德即知识”B.“与上帝直接对话”C.有思想力度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D.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事物是什么样子全在于你我的感受,体现的是人的认识是判断万物的尺度。-6-故D正确;A和C是苏格拉底思想主张;B是宗教改革主张。12.罗马教廷官员质问马丁·路德:“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马丁·路德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上述对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A.因信称义B.建立本民族教会C.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D.世俗权力高于教权【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主张,马丁•路德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对《圣经》进行理解,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否定教会的作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故答案为A项。B、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宗教改革宣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反对罗马教皇、天主教会的特权,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13.中国古代医药学发达,中医中药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有一部著作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这一中医著作应该是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答案】C【解析】《伤寒杂病论》主要是中医治疗学,故C正确;A是最早的中药学著作;B是中国最早医学典籍;D是药物学汇编。14.元朝书法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如赵孟頫鼓吹“用笔千古不易”。明末清-7-初的书坛呈现出放浪笔墨狂放不羁和愤世嫉俗的风气,如朱博山等人的作品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遏止的情绪表现。这种状况表明A.书法艺术具有求异求新的特征B.书法艺术具有时代的局限性C.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不断完善D.书法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书法刻意求工的特征与元代大一统的时代特征相关,明末清初书法呈现的放浪笔墨、狂放不羁和愤世嫉俗的风气则与明末清初封建统治衰落相关,因而书法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故D项正确;元朝书法与明末清初的书法呈现出不同特征,并非刻意求异求新,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元代与明末清初书法艺术的不同特征,没有反映时代对书法艺术局限性的影响,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相较于元代有不同特征,但不能说明明末清初的书法艺术较元代要完善,故C项错误。15.“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这一理论的提出A.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C.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D.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量子论的影响,题眼是“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从“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可知该理论是量子理论。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故A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故B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故C项错误;量子理论引导人们深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探索微观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故D项正确。16.“(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8-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中体西用”B.《海国图志》C.“维新思想”D.“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可知,这是对19世纪中期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的描述,故A项正确;B项是魏源的著作,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
本文标题: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