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课时作业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票,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这反映了当时群众民主意识的淡薄和民主政治的脆弱性。所以答案选B项。答案:B2.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25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一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有利机会②“民四”指的是民国四年③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④袁世凯换取了日本的支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力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25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同时袁世凯换取了日本的支持,①②④正确;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B项正确。答案:B3.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加一战()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派遣军队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C.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2-D.有效抑制了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展解析:一战期间,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C项正确;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是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但都没有实现,A、D两项错误;一战期间,中国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但中国军队没有出兵欧洲,B项错误。答案:C4.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利推动解析:通过分析图片可知,1921年与1912年相比,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这是因为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A项正确;其他三项虽然也是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但都不是最主要原因,B、C、D三项错误。答案:A5.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一位年轻人剪辫子前还到照相馆照相留念,可以看出其心态是新旧杂陈,B项正确;A项与题干中剪辫子的史实不符;C项错误,长辫子不是传统精华;D项中“共和观念”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3-答案:B6.民国元年中华书局成立,其出版理念是“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这一理念旨在()A.促进社会大众觉醒B.加快东西文化的交融C.宣传“实业救国”思想D.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解析:依据题干“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可以看出中华书局的这一理念是为了促进国民的觉醒,故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目的,应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民国元年是1912年,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7.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其中主张从文化层面学习西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解析:太平天国运动中《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付诸实施,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即器物,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度,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故排除B、C两项,选择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陈独秀宣称数百年来,这个社会的动荡不宁,主要是中西两种根本性质相反的文化相冲突的结果……到民国初元,一部分优秀国民意识到要通过共和制,求得“政治根本问题”的解决。而民国建立后,热爱共和的人们由于在共和制下备受专制之苦,不能不产生根本解决政治问题的“最后觉悟”。自由政治、国民政治、自治政治必须处于多数国民的自觉自动,必须建立在多数国民思想人格变更的基础上。否则,共和、立宪便是作伪的装饰品。——摘编自许纪霖、陈凯达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4-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陈独秀“根本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是什么?他为此做了哪些努力?(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解析:第(1)问“必须建立在多数国民思想人格变更的基础上”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根本解决政治问题”的方式在思想层面,要破除传统文化中的腐朽观念,改造国民思想。他为此做的努力主要体现在新文化运动上:创办《青年杂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和旧的伦理道德。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待传统文化明显有激进与理智之分,但其共识在于,均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第二小问,这些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袁世凯尊孔复古,思想界必然掀起文化讨伐;同时,这也是辛亥革命以来,民主思想广泛传播的表现。答案:(1)办法:破除传统文化中的腐朽观念,改造国民思想。努力:创办《青年杂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和旧的伦理道德。(2)认识: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20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含解析)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