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美术班,含解析)
1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美术班,含解析)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2分)1.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权力的分配与继承”的做法,表述准确的是A.西周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B.秦朝设丞相协助皇帝,加强中央集权C.北宋“中书门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D.明朝时期内阁“首辅”行使宰相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故A项正确;秦朝设立丞相加强了专制主义,而不是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北宋的“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故C项错误;明朝初年就已经废除了丞相,故D项错误。2.周代祭祀是国家的大事,凡是国家的大典、官员的任命、战前的誓师、战后的行赏等,大都在宗庙中举行。这说明周代A.借助宗法关系维护统治B.神权政治统治思想盛行C.注重加强宗族内部团结D.家国一体政治开始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宗庙是宗法制的体现。材料中国家大事在宗庙里举行,说明借助宗法关系维护统治,故选A;神权盛行在夏商时期,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家国一体形成始于启将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故D错误。3.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A.社会经济形态B.地方行政组织C.专制集权的程度2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分别是指远古社会时期、夏商周分封制时期、秦以来郡县制时期,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制度,因此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应当认识到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并各有利弊,不能绝对地判定孰优孰劣。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形式,都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只是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所以无论分封还是郡县,都无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正因为如此,古代社会的政治家或思想家无论发现分封制或郡县制有何缺陷,都不可能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中国古代社会的痼疾是君主专制制度,只有彻底摧毁它,代之以民主管理才能克服这种弊病。4.《全球通史》写到:“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A.具有浓厚的贵族政治色彩B.使中央得以垂直管理地方C.旨在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D.由秦始皇首创并推行全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皇帝是指秦始皇,由材料“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建立了一套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故B项正确。郡县制的官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服从于中央统治,是官僚政治的体现,不具有贵族政治色彩,排除A。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自主性受到削弱,排除C。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广泛实行,并非为秦始皇首创,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等,结合郡县制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35.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皇位世袭B.独断性和随意性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可知,古代的避讳制度反映了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皇位的继承制度,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皇权的随意性,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神权和王权相结合,故C项排除。【点睛】“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是解题的关键信息。6.在秦朝所设置的“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制专门为皇室而设,为皇帝私家服务。材料反映出秦代政治的特征之一是A.天人合一B.循礼而治C.家国同构D.君权神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三公九卿制是秦朝时期的中央官制;材料“官制专门为皇室而设,为皇帝私家服务”表明秦朝将与皇帝及其家族有关的事情上升到国家政治的高度,体现了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的特点,故C项正确;A项是儒家思想,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礼乐制,故B项错误;D项是汉代儒学的内容,故排除。点睛:“官制专门为皇室而设,为皇帝私家服务”是解题的关键。7.元朝在设置行省辖区时,打破自然界限,不顾区域文化和经济的联系,将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由四川划分给陕西,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湖南、广西、湖北并为湖广行省。元朝的这一做法旨在A.提高行政效率B.创新政治体制4C.加强中央集权D.促进民族融合【答案】C【解析】【详解】不顾区域文化和经济的联系,为行政管理带来不便,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创新政治体制,排除B;秦汉以来,地理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这种安排客观上又容易被地方长官当做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利于中央的控制,故选C。促进民族融合不是材料的主要目的,排除D。8.秦代以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A.汉代刺史制B.宋代参知政事C.明代内阁制D.清代军机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分宰相之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加强中集权的措施,排除;从明太祖开始就废除丞相制度,故CD项不符合题意。9.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皇权受到制约B.世袭制度消亡C.君主专制强化D.地方权力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清5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故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应该是皇权得到加强,排除;明清时期仍然实行世袭制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10.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D.六部的设置是明朝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图中的变化可知,明代废除了丞相制度,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故B正确;材料是关于中央官制的,体现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问题,故A错误;图二中,明朝虽然废除了三省体制,但只体现了官僚体制改革的现象,没有说明本质,故C错误;依据图一可知,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六部,并不是明朝改革的成果,故D错误。11.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下列选项中属于其“失”的是①公职选举②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④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6雅典民主制度的“失”指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制实施的范围是有限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奴隶更是被排斥在其范围之外,故选D;①③是属于雅典民主制的“得”,故需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1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叙述可知,雅典民主已经成为一种强制的行为,公民必须要去参加大会,否则会受到处罚。这就说明在雅典,参政是公民的一种义务了,因此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决策的主要途径;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有些公民不积极参政议政,并不能反映出所有的公民的态度;D选项不能从材料中分析出来。【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特点【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注重的就是雅典民主的实质与弊端,看到材料写到雅典民主政治存在问题的时候就会联想到它的弊端。但是雅典民主其实也有很多进步性的,本题中介绍的一种强制性的参政议政并不是反映雅典民主的弊端,而是更加直接体现出这种民主制度的“先进性”。13.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7A.它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B.是在平民的要求和斗争下制定的C.这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D.按律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答案】D【解析】【详解】《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即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这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平民的权利,从这个角度而言是是平民的胜利,故选D;A是就《十二铜表法》而言,如果不能维护平民利益,就不算平民的胜利,排除A;在平民的要求和斗争下制定的法律,如果不能维护平民的利益,就不算平民的胜利,排除B;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对贵族和平民都有利,排除D。14.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A.习惯法的形成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公民法的形成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答案】D【解析】【详解】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故答案为D项。习惯法和公民法的形成是在罗马共和国早期,是早期罗马法的表现形式,排除A、C项;《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排除B项。15.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当时民主政治的表现有A.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人身自由B.五百人会议可对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C.开始实行陶片放逐法进行政治的监督D.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答案】D【解析】【详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发言8权和表决权,D正确。A是梭伦改革时期措施;B、C均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排除。【点睛】伯利克里改革内容:①所有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十将军除外)。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③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公民中产生。他们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④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还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16.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11月9日凌晨1:40,第58届总统选举初步结果揭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这说明唐纳德·特朗普将在宣誓就职之后A.成为国家元首、国会首脑和军队总司令B.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C.有权增加参、众两院共和党人的席位D.有权随意替换最高法院大法官【答案】B【解析】【详解】这一题实际上是在考查美国总统的职权范围,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可知,总统在宣誓就职之后,就成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但是不能成为国会首脑,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总
本文标题: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美术班,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4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