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珍惜亲情、渴望相相聚情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强调的是家国一体,强调家国情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是秦朝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C选项是西周管理全国的政治制度;D选项是选官用官制度。点睛:解答本题可以从宗法制的特点入手。宗法制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2.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推知A.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农业生产区B.甲骨文是研究农学的重要资料C.《诗经》是反映农事的文学作品D.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答案】D【解析】黍和稷在甲骨文中和《诗经》的频繁出现说明这两种粮食作物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表明2它们是商周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因为没有与其他国家对比;B选项没有突出《诗经》在材料中的作用和内容;C选项没有突出甲骨文在材料中的含义。3.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中国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这表明科举制A.有效防止了政权被颠覆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C.打破了贵族特权的垄断D.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中可以看出,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4.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是A.珐琅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B.晋商、徽商往来于丝绸之路C.波斯图案风格的丝织品是常见商品D.都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答案】C【解析】据材料“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珐琅彩瓷器属于明清时期,活字印刷术始于北宋,故A排除。晋商、徽商等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故B排除。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出现于明清时期,故D排除。丝织品是常见的商品,由于唐朝开放政策,所以能够出现波斯图案风格的丝3织品,故D正确。5.下列材料中最能反映中国古代突破“市”的空间限制的是A.“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B.“天下屏膈,皆为利来;天下藻撤,皆为利往”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今闭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市”的空间限制的突破,即市坊没有明显的严格界线。A项说明的是时间限制的突破,不符合题意;B项说明的是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从事商业,不符合题意;C项反映了坊市混在一起,没有严格的界线,C项符合题意;D项反映市坊有严格界线,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6.清朝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A.地主与农民的关系B.纯粹的农工互补关系C.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D.早期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反映了这种现象是服务市场、采用自由雇佣劳动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内部关系,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内部关系,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自由雇佣劳动关系,不是依附性很强的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C项排除。7.明代引进了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下列人物中你认为中国人最应该感谢的人是A.迪亚士4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答案】C【解析】【详解】玉米和甘薯原产于美洲大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促使美洲的物产开始向旧大陆传播,故C项正确。迪亚士只到达非洲南部的好望角,A错误;达·伽马是到达印度的航海家,B错误;麦哲伦的航线是环球航行,D错误。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成荫”应指()A.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D.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答案】B【解析】“柳成荫”应该是“无心”而做的,也就是选择洋务运动时期倡导者主观想到而达到的结果。具体来说,洋务派当时出于维护清朝统治而采取的洋务运动这一举措,而维护清朝统治就要解决当时面临的内忧外患,据此来判断,CD是洋务运动期待达到的目标,A并没有达到,故排除ACD;民族资本主义因为洋务运动而产生和发展,其发展会对清政府的统治产生威胁,所以这是洋务运动最初所没有想到的,故选B。9.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下面那些是中西合璧的产物A.中山装和旗袍B.华冠儒服C.男女礼服D.列宁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B项是中国的传统服装,C项是西方的服装,D项是苏联的服装。中山装是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5西装样式,亲自主持设计一种服装式样;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袍服,鸦片战争后吸收了西装的优点,成为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准的成功尝试。所以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选A。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装的变化10.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A.由于列强的侵略而处于萧条状态B.由于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C.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而日益萎缩D.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答案】B【解析】【详解】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由于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发展的机会,故B正确;由于列强的侵略而处于萧条状态是一战后,故A项错误;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而日益萎缩是解放战争时期,C错误;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是抗日战争时期,D错误。【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春夏秋冬”“春”——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冬”——解放战争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11.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前,中共的重要会议和决策是在6共产国际的领导和帮助下进行的。遵义会议上,中共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与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选B。A项明显错误,C项是成就;D项错误,应该是在土地革命开始的时期。点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遵义会议如何使中共从幼稚走上成熟的,这个可以从遵义会议的出背景来分析。12.“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B.农业合作社的纷纷建立C.50年代末“大跃进”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泰山做枕头”、“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等文字可以看出这明显脱离当时中国的实际,属于急躁冒进思想的表现,所以是50年代末“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的体现。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A.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B.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C.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7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题干的论断,有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故C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世界仍然处于两极格局状态;中国确立改革开放方针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D项与史实不符。所以应选D。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概况14.21世纪初,中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而定价商品不足5%,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D.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从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材料中95%以上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说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一定成果,故D项正确;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并没有高度发达,A项错误;材料没有与资本主义进行对比,无法得出该结论,B错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材料中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的信息不符合,C错误。15.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候选者中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下列人物,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是A.10岁雅典男童B.雅典贵妇C.40岁雅典男性公民D.在雅典经商的外邦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有资格入选雅典陪审团的只能是公民,雅典的公民指的是除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以外的本邦成年男子。10岁的雅典男童不是成年男子,雅典贵妇属于妇女,在雅典经商的外邦人不是雅典本邦人,他们都不享有公民权,没有资格入选陪审团,故8排除A、B、D项;4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为本邦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权,有资格入选陪审团,故选C项。【点睛】准确掌握雅典公民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外出打工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方殖民扩张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黑奴贸易(三角贸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现象与西方的殖民扩张相关,实行三角贸易,将非洲黑奴贩卖至美洲,所以B符合题意。而A明显错误,C不是离开家园的原因,而是美国贩卖黑奴的原因。D错在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后期,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综上,本题选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1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织厂,但短短的时间内棉纺织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B.铁路交通的大规模兴建C.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D.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
本文标题: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4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