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单元检测(六)一、选择题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最初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视孙中山为“犯上作乱者”。但是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中山的形象也变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列强的侵略扩张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C.清廷的腐败加剧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解析注意时间“1900年后”。《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民众失去了对清政府的信任,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支持革命派的主张,C项正确。A、B、D三项虽然是转变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答案C2.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A.上书清政府,组建“皇族内阁”B.成立兴中会,走上反清革命道路C.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D.开展革命运动,领导武昌起义答案B3.如果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程有三个重要的时间点,那么它们应该是()A.1894年1905年1911年B.1905年1911年1916年C.1911年1913年1923年D.1911年1917年1924年答案A4.《中华文明史》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对“兼收众长”理解正确的是()A.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B.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D.创立三民主义以求实现“民有、民治、民享”解析从材料的“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可以看出孙2中山先生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答案为A项。B、C项只有“内审”,看不出“外察”;D项是“外察”的结果,但看不出“内审”,B、C、D项不能反映“兼收众长”的含义。答案A5.“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上述评价意在指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解析辛亥革命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分析选项,A项表述最为全面,符合题意;B、C、D三项只是某一个方面。故选A项。答案A6.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解析由材料“满眼都是白旗。然而……内骨子是依旧的”“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可知,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答案C7.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吁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出来的,于法有据。”该论证旨在说明()A.袁世凯依法担任大皇帝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答案B8.日本胁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日本要求:“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其主要目标是()A.强化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B.加强对俄国的军事力量C.吞并东北,并作为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3D.建立伪满洲国解析本题的材料选自教材,难度不大。考生只要清楚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是“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C。A、B是次要目标,D不符合阶段特征。答案C9.“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D.孙中山继续革命解析注意本题考查的是“主要原因”,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B、C两项是黑暗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造成材料中黑暗的主要原因是军阀割据混战。答案A10.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解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指的是1912~1919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B是外因,A、C、D都是内因,而A、C均是由D产生的。正是由于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而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答案D11.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辜鸿铭所言的“心中的辫子”喻指()A.孔孟之道B.程朱理学C.传统观念D.民主平等答案C12.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4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解析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思想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故文学革命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结合,夺取了清廷在重庆的地方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重庆辛亥革命可谓“一次成功,兵不血刃”。这也很好地诠释了这次“微流血”革命。——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材料三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回顾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说明辛亥革命“微流血”的内涵与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问题在民国初年有什么表现?这一问题的产生与辛亥年“微流血”革命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3)根据材料三,从革命党人的角度,孙中山在哪几个方面分析了1912年“让渡政权于袁世凯”的原因。答案(1)内涵:革命发展迅速,清朝迅速灭亡揭示了其失去民心,没有剧烈的社会动乱,人员伤亡小。原因:清政府腐朽衰败之极、革命势头迅猛、掌握了清政府军政大权的袁世凯迫使宣统帝退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和平让渡政权于袁世凯。(2)表现:北洋军阀专制、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主共和制度破坏殆尽。联系:革命5并未彻底铲除帝国主义及各种封建势力等。(言之成理同等给分)(3)原因:革命党人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和社会动荡;同盟会组织涣散,对革命认识不清;客观上受形势所迫,不得已与袁世凯所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反动势力相妥协。14.辫子与历史材料一我(孙中山)剪去一生长成之辫发,往衣服店买得一套最新日本装穿好,……日本自战胜中国后,世人以礼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若无此举,则不能逃脱数次之危险地位矣。——陆文灿《流亡之孙公》材料二12月13日内阁总理袁世凯剪除发辫,以为各界之倡。——1911年12月17日《大公报》材料三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狂儒辜鸿铭》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材料一中孙中山是何时剪辫子的,他为何要剪辫子?(2)材料二中袁世凯公开剪辫子有何政治意图?(3)基于上述材料,你是怎样看待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剪辫子”现象?(具体要求:观点准确;史实与材料运用恰当;论证论述充分;组织表达叙述清楚。)答案(1)1895年后(或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出于政治避难需要。(2)显示拥护共和,示好南方革命党;并给清廷以压力,以便夺取政权。(3)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能结合材料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深入分析。如:辫发属于身体,其变化反映着政治、生活、观念的变迁,见证着中国近代化艰难的历程。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4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