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章地貌1.常见的地貌类型有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2.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峰林、洼地、溶洞等。3.河流地貌主要有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曲流等。4.风沙地貌主要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沙丘等。5.海岸地貌主要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拱桥、海滩等。6.观察地貌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7.高度、坡高、坡向等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方式、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地质类和自然地理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排名学校名称星级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西北大学★★★★★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兰州大学★★★★★3北京大学★★★★3南京大学★★★★★4西北大学★★★★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5成都理工大学★★★★5北京大学★★★★6吉林大学★★★★6北京师范大学★★★★7中山大学★★★7北京林业大学★★★★8长安大学★★★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9合肥工业大学★★★9河南大学★★★★10兰州大学★★★10中山大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运用考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地理实践力】2.能够分析描述不同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区域认知】3.能够说明相关的一些自然地貌形态的变化过程。【综合思维】4.通过观察不同优美的自然地貌景观类型,树立科学美的观念。【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常见的为石灰岩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3.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34.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溶洞、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知识清单二河流地貌1.分段:从源头到河口分为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段。2.上游(1)位置:一般流经山区或高原。(2)地貌特点:河流侵蚀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3.中下游(1)位置:中游大多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2)地貌特点:多发育冲积平原,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4.河口段(1)位置:河流入海或入湖处。(2)地貌特点:泥沙淤积,多发育三角洲。平直的河流: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弯曲的河流:无论南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5.特殊地貌(1)河曲: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2)牛轭湖:洪水泛滥时,河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知识清单三风沙地貌1.定义: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2.分布: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3.类型4(1)风蚀地貌①成因: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②类型: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2)风积地貌——沙丘。如新月形沙丘、固定沙丘、流动沙丘知识清单四海岸地貌1.定义: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2.类型(1)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等。(2)海积地貌:海滩、沙坝等。海滩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图中m、p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流动沙丘是如何移动的?5提示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地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地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流动沙丘。任务清单一喀斯特地貌情境探究[情境]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喀斯特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介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介于二者之间”。[探究](1)文中“雍流成海”的“海”是指________,“流多浑浊”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提示(1)湖泊“惟多土”即泥沙入河流,水变浑浊。(2)文中“穿穴之流”是指地下暗河。素养凝练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大,喀斯特作用越强烈。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岩石的可溶性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岩石的可溶性强,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岩石的透水性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水体成分及溶蚀力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6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无机酸数量越多,水的溶蚀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体流动性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2.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地下的景观各有洞天,形态和成因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类型形态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丘溶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溶蚀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淀积素养应用例1:(区域认知)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千米。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天坑、洼地等(右图)。读图,探究下列问题。龙里高山草原地貌特征示意图(1)图示景区位于我国的哪个地形区?主要的岩石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什么?(2)喀斯特地貌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请你具体说说各圈层是怎样相互作用的?7提示(1)云贵高原。石灰岩;流水侵蚀。(2)来自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圈中的地表水、地下水对岩石圈中的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形成了溶洞、地下河等,又为地下水提供了一个贮存空间。生物圈中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区,土壤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对岩石的溶蚀起促进作用。任务清单二河流地貌情境探究[情境]在学习河流堆积地貌时,有位教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说明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模拟这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杯小米或细沙、一本书、一张白纸。实验步骤:①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②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③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④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探究](1)细沙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是否具有山前洪(冲)积扇的特征?(2)流水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据此推想,山前洪(冲)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3)如何改进这个实验?提示(1)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积扇的扇形特征。(2)洪积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性较差。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向扇缘减弱,堆积物质变细,分选性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等。(3)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作为实验材料,用流水作搬运媒介。素养凝练1.河流侵蚀的类型向源头侵蚀向下侵蚀向河流两岸侵蚀表现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8影响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谷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发生河段河源、上游上中游中下游2.河谷的形成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与河谷形态不同,如下图所示:3.河流沉积地貌类型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如下图所示:组成部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分布山前河流中下游河口地区形成机制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地貌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地势平坦、宽广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9特点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图示素养应用例2:(地理实践力)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全长193千米。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1)你知道三峡是怎样形成的吗?(2)三峡地区的地貌是河流地貌中的哪种?提示(1)三峡地区地块上升,河流下切形成。(2)河流侵蚀地貌。任务清单三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情境探究[情境]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裂隙发育的不够坚实的岩石,受到长期风蚀作用以后,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故称风蚀蘑菇,或石蘑菇。[探究](1)探讨图示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地区的气候特点。(2)探究图示地貌上下不同位置风蚀作用的强弱。(3)据图推测该地貌上下不同部位岩石硬度的差异。10提示(1)气候干旱,多大风。(2)近地面的气流含沙量大,孤突的岩石下部受到风沙的磨蚀较上部为严重。(3)上硬下软。素养凝练1.风蚀作用的相关分析风蚀,即风的侵蚀作用,指在风力作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磨蚀并被带走的过程。干燥的土壤和地表上空相对稳定的风力是发生严重风蚀的主要条件。(1)风蚀强弱的影响因素:风速;地表土壤物理特性;地表覆盖及粗糙度状况。(2)风蚀作用的分布风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和遭受周期性干旱的湿润地区。(3)风蚀的危害①风蚀的直接后果是地表上的细粒物质减少,粗粒物质增加,同时伴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损失。②风蚀是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和表现。2.风力作用中风向的判定(1)利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等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故在一次沉积过程中,颗粒大的一侧为11上风向,如上图所示。3.风沙地貌风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4.海蚀作用和海蚀地貌(1)海蚀作用:包括波浪对海岸的撞击、冲刷,对波浪挟带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2)海蚀地貌:海岸线在海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3)类型类型成因海蚀穴潮汐高潮面的波浪将海滨陆地冲淘成的槽形凹穴,沿海岸线分布海蚀崖海蚀穴不断扩大,导致顶部基岩崩塌而形成的陡壁海蚀拱桥两个方向相反的海蚀穴被蚀穿,而相互连通海蚀平台在崖壁上不断形成海蚀穴和崩塌过程中形成5.海积地貌(1)成因:海积地貌是由海滨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海滨沉积物是海岸的松散物质,如河流冲积物、贝壳、生物残骸等,在波浪变形作用力推动下移动,被进一步研磨、分选沉积而成。(2)分类①以横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主要有侵蚀凹地、海滩、滨岸堤(沿岸堤)、水下堆积台、离岸坝、潟湖等。②以纵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主要有沙嘴、泥滩、草滩、岛沙坝等。素养应用例3:(区域认知)里亚斯型海岸,西班牙西北部的里亚斯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4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