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35讲区域与区域特征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水平3-4]1.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认知]1.2结合实例,说出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区域的主要类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水平3-4]2.结合实例,归纳某区域的主要地理环境特征,比较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异同[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区域1.含义:人类为了某种目的在地球上划定的空间范围。如通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下图)[易误辨析]1.比较区域和地域的异同。提示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2.主要类型(划分指标和方法不同)2二、区域的主要地理环境特征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区域要素具体内容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地形特征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气候特征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要素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河流特征水文特征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河长、流域面积、干支流、河网密度、落差、河流分段与注入海洋等水系特征2.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要素具体内容农业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工业区位等方面分析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人口从居民的语言、民族、宗教、人口数量与素质、性别比、人口年龄构成、人口迁移、城市人口比重等方面分析[易误辨析]2.水文和水系有何区别?提示水文和水系的区别在于水文特征指的是河水的特征,而水系是指河道的结构。水文即水情,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和冰期、含沙量等。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3言的,它包括发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流干流的长度、主要流向、河流流域面积的大小、河流支流的多少及支流的分布、河流水系的形状、河道比较平直还是比较弯曲、河流落差的大小等方面的特征。三、比较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异同——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似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温暖湿润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多有运河连通矿产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似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其布局临海型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占突出地位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发达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大量移民[易误辨析]3.“南米北面”体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从气候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提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北方属于半湿润地区,适合耐旱的小麦生长。南方属于湿润地区,适合喜高温多雨的水稻生长。考点一区域的基本含义4【例1】(2017·全国文综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3)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错因诊断]①不能正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②第(2)题,易误选A项,是因为没读懂设问要求。[解题步骤]第(1)题,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洪泽湖以东地区”;图像信息“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缺少明显的自然地物标志”。第二步,思维路径:读设问明确要求,看图像提取相应信息,排除错误选项,筛选正确答案。第三步,筛选答案:C。第(2)题,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苏南、苏北”“长江”;文本信息“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第二步,思维路径:由于长江的阻隔作用,造成苏南苏北地域联系不便,自然和人文地理地域分异明显。第三步,筛选答案:D。第(3)题,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21世纪”“主导因素”;文本信息“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第二步,思维路径:当代背景下,促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市场、5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等;本区域南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进入21世纪,交通是促使本区域经济广泛合作、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第三步,筛选答案:D。区域的主要特点(2019·浙江温州适应性测试)进入21世纪后,我国按照各地区域发展差异将国家划分为四大地区。据此完成1~2题。1.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2.属于我国四大地区划分依据的是()A.人口数量B.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D.经济基础解析第1题:第一步,提取信息:题干信息“城市化水平;最高”。第二步,调取知识: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第三步,解题路径:根据教材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东部地区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要显著地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同类城市。故本题选A。第2题:第一步,提取信息:文本信息“按照各地区域发展差异划分”,题干信息“四大地区;划分依据”。第二步,调取知识: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第三步,解题路径:我国的四大地区是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划分的,主要反映的是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差异。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热量条件也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相对小,但并非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故选D。答案1.A2.D考点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6【例2】(2018·北京文综)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据上图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尝试自解][错因诊断]①漏答要点;②不能用地理专业术语作答。[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京杭运河沿线”“自然地理特征”;图像信息“位置信息:北纬30°~40°之间,地处东部季风区”图例信息:“高程”“秦岭—淮河”。第二步,思维路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可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角度描述。第三步,写出答案: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北纬30°~40°之间,季风气候显著,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1.区域特征分析的角度(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的半球、温度带,在大洲、国家中的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地理位置。7(2)从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湖、土壤、生物、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并着重进行对区域的突出特征(如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和区域发展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的分析。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3.(2015·上海地理)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回答问题。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结合图示,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势状况、地形结构、降水、水文等方面分析。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对农业类型与分布、城市的分布方面来分析。答案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8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在300mm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mm以上。影响: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水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陕北黄土窑洞是适应中国西北部与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地质、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一种建筑形式,是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认识、利用、改造黄土的智慧结晶。窑洞依山就势、精于选土、方位良好、保温性能好、能源能耗低、就地取材、施工简便。结合陕北传统民居“窑洞”的特点,指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答案陕北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气候比较干燥,而且冬夏温差大,住在窑洞里则“冬暖夏凉”;地质比较稳定,少火山地震;黄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直立性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平地少;黄土高原植被稀少,缺少木材(建筑材料少)。(2018·广东广州三模)下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特点。据此完成1~3题。91.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A.山高坡陡B.终年高温C.潮湿多雾D.蛇虫较多2.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A.通风透气,宽敞明亮B.高瞻远瞩,视野开阔C.冬暖夏凉,防暑降温D.节约土地,造价较廉3.这种建筑最有可能分布在()A.黄土高原B.大兴安岭C.云贵高原D.西双版纳解析第1题,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而并非全年高温,但区域多山地,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据此选B。第2题,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并不是层层宽敞;高瞻远瞩,视野开阔也只是站在特定位置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吊脚楼可以防潮透气,这里的冬季本就温和,无需将保暖作为民居的建设目的;但该建筑依山依地势而建,楼层较高,可以节约土地,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适用于民居建设,选D。第3题,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
本文标题:(四川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区域发展与区域联系 第35讲 区域与区域特征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4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