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讲流域的开发与保护基础题组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和泰晤士河水闸景观图。泰晤士河深受海水活动的影响,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伦敦距离水闸处的水位落差变化为每千米小于23厘米。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2019山东淄博一中期中)水闸的主要功能是()A.拦水发电B.储存淡水C.供旅游活动D.防海水入侵答案D2.(2019山东淄博一中期中)泰晤士河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段()A.含沙量减小B.结冰期延长C.通航能力减弱D.水能蕴藏量增加答案A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河流,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洪灾频繁。明代以来,大凌河口或向南持续迁移,或向北跳跃。在往复摆动变迁的过程中,有的时期地转偏向力起主导作用,有的时期受河流堆积抬高地势或地壳运动改变地势的影响较大。同时,海洋对河2道变迁也有一定影响。下图为明代以来大凌河下游河道及河口变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3.(2018辽宁大连一模)明代时期,大凌河下游河道向南持续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转偏向力B.地势高低C.海洋作用D.人类活动答案A本题考查河流改道的原因。由材料可知,影响河道变迁的因素有地转偏向力、地势及海洋。明代时期,大凌河下游河道向南持续迁移,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同,故影响因素应是地转偏向力,A项正确;地势与海洋会造成河流改道,但不会使河道持续向南迁移。4.(2018辽宁大连一模)明代后期至民国时期,大凌河下游河道向北跳跃间期()A.河道加宽变深B.地壳运动稳定C.河流含沙量减小D.海岸线退缩答案B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河道向北跳跃间期,河道相对稳定,说明此时地壳运动相对稳定,B项正确;河道相对稳定时期河道相对较深,但侧蚀作用相对较弱,A项错误;河流含沙量与河道稳定与否关系较小,C项错误;海岸线的运动方向不能确定。5.(2018辽宁大连一模)治理大凌河下游河道洪涝灾害的最根本措施是()A.修建水库,疏通河道B.增加河流入海通道C.加固下游堤坝D.加强中上游的水土保持答案D本题考查流域整治措施。大凌河下游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河流含沙量大,下游地区河道淤塞严重,河床抬高;加强中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可以减小河流的含沙量,从而减轻下游洪涝灾害,D项正确;修建水库、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治标3不治本,A、C项错误;含沙量大的河流增加入海河道,依然面临泥沙淤积而河床抬升,从而再次出现洪涝问题,B项错误。下图为南美洲亚马孙河支流内格罗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6.(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月考)与布朗库河相比,内格罗河()A.流速慢B.含沙量大C.汛期长D.流域面积小答案A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与布朗库河相比,内格罗河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小且流经沼泽地带,因而流速慢,含沙量小;两地汛期相差不大;内格罗河流程更长、集水区域更大,流域面积更大。故选A项。7.(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月考)在内格罗河M处架桥面临的最大困难是()A.水量巨大,风大浪高B.人口稀少,劳动力少C.沼泽广布,河面宽阔D.雨林地区,环境恶劣答案C本题考查流域开发的影响因素。由图可知,内格罗河M处位于河流流经沼泽的部位,因此架桥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沼泽广布,河面宽阔,C项正确;该地区位于赤道地区,风力较小,A项错误;架桥与人口多少无关,B项错误;该流域内均为雨林地区,不是M地独有的特征,D项错误。8.(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月考)内格罗河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其主要原因是()A.流域内经济发达,环保措施完善B.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循环活跃C.周边地区没有大规模的工业生产D.该河流水量丰沛,水体和沼泽自净能力强4答案D本题考流域特征。内格罗河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丰沛,河流流经沼泽地区,受到净化流速相对较慢,水质好,河流的水体和沼泽自净能力强,D项正确;流域内人口稀少,经济落后,A项错误;水循环活跃不是河流“健康”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影响河流“健康”的不仅是工业,还有农业、生活等,C项错误。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9.图示河流上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但乙图中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A.地质不稳,工程建设质量低B.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严重C.科技水平低,设计不准确D.地震多发,大坝毁损答案B乙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南山区,由于植被的破坏,加上降水丰富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导致泥沙淤积,水库库容减小,从而缩短大坝发电使用年限。10.目前,甲图所示河流上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已经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能源B.科技水平高,核电成为该国主要能源C.地势低平,水能资源不足,水电成本太高D.该国对生态环境问题非常重视,注重恢复原始生态环境答案D水坝的建设破坏了自然的生态环境,导致一些环境问题的产生,拆除水坝主要是为了恢复原始生态环境。5提升题组下图卫星图片所拍摄地区位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下游17千米处,该河段为地上悬河。读图,完成下面三题。11.(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18)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蓄水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环境产生的影响是()①调蓄洪水,稳定径流②涵养水源,防风固沙③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昼夜温差④提高资源利用,利于多种经营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本题考查水利工程的影响。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蓄水可调蓄洪水,稳定径流,减少洪涝灾害发生,①正确;水域面积增加,有利于增加当地空气湿度,减小昼夜温差,调节气候,③正确;利用水库可发展养殖业,提高资源利用,利于多种经营,④正确;水库可蓄水但不是涵养水源,不能防风固沙,②错误。故选A项。12.(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19)在黄河中游所采取的下列举措中,会加剧下游地上悬河发展的是()A.筑库拦水B.陡坡开荒C.坡耕改梯田D.植树造林答案B本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黄河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下游地上河的形成;所以在中游地区应防治水土流失,如筑库拦水减少水蚀、平整土地、坡耕改梯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陡坡开荒会加剧水土流失,从而加剧江河淤积。故选B项。13.(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20)上图所示地区“丁字坝”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河道通航能力6B.加强河道泥沙冲刷C.保护河堤D.方便村庄居民用水答案C“丁字坝”可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河道泥沙冲刷、保护河堤,C项正确、B项错误;黄河含沙量极大,建设“丁字坝”并不能提高黄河的通航能力,A项错误;黄河含沙量大,不宜作为饮用水源,D项错误。14.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和田纳西河流域电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田纳西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田纳西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为什么还要建火电站和核电站?(3)田纳西河流域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限制其发展的条件有哪些?答案(1)田纳西河流域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气候湿润,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2)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火电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发展火电和核电,可以弥补河流枯水期水力发电量的不足。(3)水运(河运、内河航运)。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水位不稳定。解析第(1)题,田纳西河流域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域内气候湿润,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故水能资源丰富。第(2)题,田纳西河流域煤炭资源丰富,为充分利用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建设了火电站;田纳西河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在河流枯水期往往发电量不足,需要火电或核电补充,形成统一稳定的供电系统。第(3)题,田纳西河流域的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但是该河流域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且径流季节变化较大,不利于航行。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三门峡水利枢纽(下图)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我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但是,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后,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却越来越严重。2001年竣工的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利7枢纽在每年6月开闸放水,可以将部分下游河床的泥沙带入海洋。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减轻黄河下游的凌汛危害。(1)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后,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越来越严重的原因。(6分)(2)分析小浪底水利枢纽开闸放水的时间定在每年6月的原因。(6分)(3)说明修建三门峡、小浪底水利枢纽对下游地区的意义。(8分)答案(1)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后,水库蓄水致使渭河水位抬高,流速减慢,库区泥沙不断淤积,库容不断减小,渭河排水能力不断下降。(2)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6月放水可为汛期防洪蓄水腾出库容。(3)提高防洪能力,减轻凌汛危害,保障城市和工农业用水,提供电力。解析(1)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后,水库蓄水致使渭河水位抬高,流速减慢,库区泥沙不断淤积,库容不断减小,渭河排水能力不断下降,遇暴雨容易泛滥成灾。(2)黄河流域的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在进入雨季之前的6月放水可为汛期防洪蓄水腾出库容,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3)三门峡、小浪底水利枢纽能调节河流径流量,提高防洪能力,减轻凌汛的危害,另外还可以提供水源、电力。
本文标题:(山东专用)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一讲 流域的开发与保护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鲁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5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