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1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D.在水的三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少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水体的组成。第1题,气态水分布最广。第2题,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液态水数量最多。热带地区高山及特殊条件下也存在固态水。答案:1.A2.C3.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2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B.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D.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解析:在降水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覆盖良好的情况下,对地表水下渗最有利。因为降水强度小、地形平缓,雨水在地表汇集成流所需时间长,地表水下渗就多;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丰富,会增加地表水的下渗。答案:D4.读下图,判断图中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以及该湖的性质分别是()A.湖水补给河水淡水湖B.河水补给湖水咸水湖C.河、湖水都以等高线处的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淡水湖D.无法判断咸水湖解析: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中。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此可以推出应是湖水补给河水,且该湖应该是淡水湖。答案:A读“某地的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5~6题。5.图中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箭头是()A.a、b、c、dB.b、c、h、eC.d、e、f、gD.e、f、g、h36.下列能实现b环节功能的是()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解析:由图可知,a是海洋水的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为地表径流,e为地下径流,都是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能够把海洋上的水汽带到陆地上空,属于水汽输送环节。答案:5.A6.C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7题。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7.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上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解析:“可呼吸地面”是由透水材料铺设而成,使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蒸发增加。答案:B8.下图为“我国四条河流径流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河流在4月份出现涨水主要是靠补给的结果,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的地区。4(2)乙河流主要是靠补给,判断依据是。(3)丙、丁两河流中,靠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的是河,依据是。(4)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是河,最小的应该是河,流量最平稳的是河。解析:本题以河流径流量图为知识载体,考查对河流水不同补给形式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1)纵坐标轴和横坐标轴——反映图中曲线的内容:不同月份径流量的变化;刻度数值大小反映流量的大小。(2)曲线的起伏——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大小:乙河流量最小、最平缓,表明其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甲河与丁河夏季流量很大,起伏较大,表明其受夏季雨水补给明显,流量季节变化大,应位于季风气候区。(3)观察个性特征:甲河流在4月份形成小汛期,此时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补给量大增,但随着积雪量的减少,补给会减少甚至消失;丙河流冬季断流,河流冻结,夏季形成明显汛期,但流量较小,应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答案:(1)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2)地下水流量比较稳定且很小(3)丙河流冬季断流;流量较小;流量与气温变化一致(4)丁乙乙能力提升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题。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5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解析:第1题,箭头a代表的补给为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可判断多发生在汛期,长江流域一般6月份出现梅雨天气,进入汛期。第2题,甲水体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都存在双向补给关系,冰川水不能直接补给洞庭湖,而海洋水需要通过雨水来补给河流和湖泊。河湖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时,河湖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湖水。河湖水通过蒸发补给大气水,大气水又以降水的形式补给河湖水,都存在双向补给。第3题,思路如下:答案:1.C2.B3.D下图是“我国海拔3800米某内流湖的水位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4.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A.地形影响B.风沙影响C.降水影响D.气温影响5.该湖泊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A.1月份湖水补给潜水B.7月份湖水补给潜水C.湖水常年补给潜水D.潜水常年补给湖水6解析:第4题,由题意知,该湖位于我国内陆地区,为内流湖,主要补给形式应是高山冰雪融水,故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气温影响。第5题,7月份该地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湖泊水位高,湖水补给地下水;1月份该地气温低,冰雪融水很少或没有,湖泊水位低,地下水补给湖水。答案:4.D5.B下图中①~⑧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读图,完成第6~7题。6.下列选项,与图中⑦环节相吻合的是()A.长江入海B.沙尘暴C.台风登陆D.伏旱7.“海绵城市”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建设“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在降大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减少因路面大面积硬化导致的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可使水循环的部分环节发生改变,其中()A.③减少B.⑤减少C.⑥增加D.⑦增加答案:6.A7.C阅读资料,完成第8~10题。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水量特征值降水量径流总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量城市中心区675.040533768270郊外平原区644.5267961713778.北京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A.地下水位的上升B.径流总量减少C.蒸发量减少D.降水量减少79.下图中的曲线,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中心区的雨洪径流状态的是()北京城不同发展时期雨洪径流状态A.①B.②C.③D.④10.要减少北京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B.扩大城市的规模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D.推广使用渗水砖解析:第8题,城市建设导致了城市地面的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径流总量增大,易形成城市洪流;加上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会下降;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辐合上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形成,所以降水会增多。第9题,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易形成洪峰。第10题,引起市中心区与郊区径流差异的原因是下渗减少。为减少地表径流和增大地表水的下渗量,合理的措施是推广使用渗水砖。答案:8.C9.A10.D下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图,完成第11~12题。11.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A.地下水补给B.雨水补给C.冰雪融水补给D.湖水补给812.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融水多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D.夏季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少锋面雨解析:我国季风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且集中在夏秋季节,故①为雨水补给。②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冬季山地积雪大量融化,到夏季时,高山积雪量减少。答案:11.B12.A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下图,完成第13~14题。图a图b★13.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14.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解析:第13题,依据图b可看出,两水文站均有洪峰经过,说明局地暴雨应出现在两水文站的上游河段。故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④地。第14题,乙水文站上游的湖泊对洪峰有调蓄作用。9答案:13.D14.C(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第15~17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15.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16.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解析:第15题,考查植被的作用。由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所以无法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植物根系增多,保持水土能力增加,地表径流含沙量减少,故B10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获取由于植被增加导致该地降水量增大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故D项错误。第16题,考查河流洪峰产生的原因。依据表中数据可知,第5次降水只有2天,历时时间较短,故①错误;2天时间内降水量达到90.7毫米,相对比降水强度大,故②正确;由于该月降雨天数较多,且连续性较强,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使下渗量减少,且该次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地表径流增加,形成河流洪峰,故③正确;由于植被覆盖率没有变化,植被截流量不变,故④错误。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B项。第17题,考查滑坡、泥石流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该地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由于该月降水频率高,降水量大,在植被覆盖坡面,因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使土壤摩擦力减小,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从而导致该次降水后含沙量极高,故D项正确;河流对河床侵蚀一直都存在,不可能导致河流含沙量突然增加,故A项错误;由于该次降水量为54.4毫米,相对较少,对沟谷侵蚀相对较弱,也不可能导致泥沙大量增加,故B项错误;因历次降水都对裸露坡面侵蚀作用较强,故由其导致泥沙含量不可能产生极高现象,故C项错误。答案:15.B16.B17.D18.水循环是地球水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形式,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种水体的“纽带”。读“水循环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水循环的类型看,给我国东部地区河流进行补给的降水属循环的一个环节。(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②,③,④。(3)目前,人类通过兴建水库大坝、实施调水工程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这些行为都是对水循环中的(填数码)环节施加影响。(4)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径流总量的主要因素是()A.暖锋B.寒潮11C.准静止锋D.台风答案:(1)海陆间(2)下渗蒸发地下径流(3)⑤(4)C
本文标题: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5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