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讲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关系1.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时刻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2.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地理环境具有反作用,人类活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改变地理环境。3.在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二、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影响有利形成了许多产业部门,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利工业废渣占据农田,浪费大量土地资源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治理措施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大力治理矿山环境,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进绿色矿山建设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案例中国的南水北调、引滦入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影响对调入区增加水源,解决生产和生活之需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小气候缓解生态缺水,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减少地下水开采,有利于水循环,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对水资源调出区和沿途流经地区也带来一定影响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影响过度砍伐森林导致物种急剧减少正面影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等使土地的生物产量大幅增加培育改良农产品,使农产品产量显著升高,提高了饲养的劳动效率2[典题例析](2019·桂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分三条线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2004年全线贯通,二线工程2012年全线贯通,三线工程2014年全线贯通。如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三条管线工程示意图。(1)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角度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2)简述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广州共同的影响。(3)推测西气东输工程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答题规范]一、知其地——在哪里图示为我国西气东输三条管线工程示意,输出区为我国新疆地区,经济落后,天然气资源丰富;输入区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能源资源匮乏。二、审其问——答什么3本题共有三问,第(1)问考查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第(2)问考查该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广州产生的影响,此两问属于递进式设问,正确回答第(1)问是解答第(2)问的关键。第(3)问考查冬季工程建设可能遇到的困难,地理实践力这一学科素养得到充分体现,考生需联系相关地理环境来作答。三、析其材——用何答第(1)问,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资源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北煤南运占用大量运力,加重铁路运输的负担。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等优势,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等问题。第(2)问,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能够缓解上海、广州的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第(3)问,西气东输工程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设时,大风天数多,可能遇到多风沙天气;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工程建设等。[答案](1)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资源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北煤南运占用大量运力;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等优势。(2)缓解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3)大风天数多,多风沙天气;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昼夜温差大,工程建设不利等。[答题策略](一)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南水北调42.西电东送线路(主力电源)对输入地的影响对输出地的影响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南线:乌江、澜沧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3.晋煤外运类型主要线路东西运通往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5煤通道东北通往华北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等南北运煤通道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沿海运煤通道以海港为枢纽(二)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答题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原因关键词答题思路资源多少气候特征资源分布位于××气候区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少(多);××资源贫乏(丰富)需求量大小,利用的合理性工农业、人口、污染、浪费位于××发达(不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稀少),资源需求量大(小);污染、浪费严重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关键词答题思路消费能力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线路长短施工难度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对环境影响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关键词答题思路开源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节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关键词答题思路调出地、沿线、调入地、有利、不利经济角度: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角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生态角度: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生态效益[集训冲关](2019·安阳模拟)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cm,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据此完成1~3题。61.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B.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C.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2.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①地形崎岖,施工困难②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③投资巨大,工期长④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提高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解析:1.C2.D3.C第1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发展灌溉农业,过量引河水灌溉,使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则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第2题,图示工程由俄罗斯、经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工程协调难度大;同时线路长而投资大、工期长。第3题,引水工程可以补给沿途水量,使沿线地区农业得以更好发展。但对生长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工程不经过西西伯利亚,不会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工程使得中亚地区水资源量增加,可能会使其年降水量有所增长。4.读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7(1)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青海进入湖广地区的原因是什么?对青海的发展有何意义?(2)分析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的优点。(3)试分析规划多条西气东输线路的原因。(4)除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外,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还有哪些?解析:第(1)题,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过我国四大气区中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可以补充气源,增强天然气供给的稳定性;可以将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该地经济发展,减轻环境压力,同时对其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起到推动作用。第(2)题,西气东输二线的优点可从气源地、调入区、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方面考虑。第(3)题,规划多条西气东输线路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和带动西部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关。第(4)题,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考虑。答案:(1)原因:青海柴达木盆地为我国主要天然气分布区之一,能作为我国西气东输的重要气源地。意义:可促进该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该地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减少对薪柴的需求,减轻环境压力。(2)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气源充足,覆盖华南能源短缺区,有利于优化华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该地区因燃烧煤炭而造成的酸雨等环境问题;气源地包括中亚地区,有利于从供给多元化方面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3)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贫乏;②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带动西部地区及沿线经济发展。(4)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增加石油产量;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发展乙醇汽油等。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40.5%,被列为全国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新疆在中国能源梯队中,正逐渐由“后备军”转变成“先锋营”。为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国家提出了“疆煤东运”的发展战略,其中“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疆电外送(如图)成为“疆煤东运”的破题之举。(1)简述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疆煤东运”的地理背景。(2)与“疆煤东运”相比,“疆电外送”对东部地区的好处有哪些?(3)如果你作为规划者,是否支持“疆煤东运”“疆电外送”等项目的实施?请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从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看,新疆资源丰富而需求量小,东部地区资源短缺而需求量大。第(2)题,从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第(3)题,若支持,要从资源外运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说明理由;若反对,则要强调这些项目可能带来的资源、环境等问题。答案:(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新疆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储量相对不足。(2)减小交通运输压力;改善环境。(3)支持。理由:有利于新疆能源开发,进一步促进新疆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或者反对。理由:大幅度开采煤炭会破坏植被和土地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疆电外送”项目的大范围开展,会引起水、大气的严重污染;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会引发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国内热点区域——西部大开发区域[在哪里]中国西部大开发区域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686.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71.5%。9[有什么]1.地区自然资源丰富。2.市场潜力大。3.交通便利。4.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力度大。[现如何]截止到2013年末,西部地区人口3.6637亿人,占全国的26.92%;国内生产总值126002.78亿元,占全国的22.15%。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怎发展](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2)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推进西部大开发重要而紧迫的任务。(3)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4)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二、国外热点区域——澳大利亚东水西调(雪山工程)10[在哪里]澳大利亚东部的大分水岭,位于新南威尔士州以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自约克角半岛至维多利亚州,绵延约3000千米,宽约160千米~320千米。雪山是大分水岭的一部分,位于南纬33°~35°之间,雪山工程及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工程。[为什么]澳大利亚由于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非常干旱,特别是中西部,到处是干燥的土地。而东部,受大分水岭地形影响,雨水充沛。为了开发西部,发展农业、畜牧业,澳大利亚政府不惜余力地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模块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三讲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6145 .html